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结合,通过精准灌溉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适时为棉花提供所需的水分、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节本增效技术,已在民勤县棉花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多年来播前要漫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运筹对棉花产量形成期根系及叶片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为调控滴灌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土柱栽培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控制水氮的供应量及分配比例,共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运筹共8个处理,研究水氮供应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其它水氮供应方式相比,播前灌条件下盛花期前限量滴灌后恢复充分滴灌配合重施花铃肥的水氮供应方式显著促进了棉花深层根系生长、增强了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延缓了植株衰老进程,提高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增加铃重,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播前灌溉条件下,适当减少盛花前水氮供应、增加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是提高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我区目前采取的棉田常规灌溉方式是大水洗盐压碱,即在秋冬季灌溉洗盐压碱水(冬灌),有个别盐碱重的条田春季播种前在进行增墒灌溉(春灌),灌区每年冬灌平均定额240 m3左右,春灌160 m3左右,接近棉花全年滴灌量的一半。随着灌区农业用水紧缩现象越来越严重。干播湿出技术是北疆棉区在水资源紧缺下创造一项节水控盐棉花种植技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通过本试验准确掌握棉花膜下加压滴灌与常规灌溉方式对比的节水率、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试验基本情况2.1试验地试验在昌吉市滨湖乡东沟五队,2004年11月秋翻冬灌,没有施底肥,前茬作物棉花。土壤质地为粘土。播前土壤养分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正>1.膜下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田间灌溉方法。兼有传统地膜栽培技术和先进的滴灌技术的优点。该技术主要在棉花、加工型番茄、专用型马铃薯、酿造型葡萄、制种玉米、中药材、蔬菜、瓜类等作物上应用,一般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2.垄膜沟灌技术指通过改变地形起伏,在沟里灌溉,种植可在垄上或沟里,覆膜在垄上或全部覆膜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该技术可分为三种技术模式,即全膜沟播沟灌、全膜垄作沟灌技  相似文献   

6.
随着滴灌技术的不断成熟,根据滴灌技术中的实际经验,主要针对滴灌增产中棉田的棉花品种特性、棉花生育期管理、滴灌棉田滴水要求及滴灌棉田滴肥技术等技术措施加以研究,整理总结出适合第七师代管一团的棉田滴灌技术,加强棉田播前灌溉、整地以及播种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施肥浇水,实现棉田增产稳产,加快当地农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关键技术1.播前造墒由于春旱引起土壤干旱严重,耕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小于12%,为保全苗须进行播前灌溉。灌溉方式和灌溉量为: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灌水量为30立方米/亩,灌溉后3~5天开始播种。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1)灌溉方式和灌溉量。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每次灌水量为20~25立方米/亩。(2)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播种期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氮、磷、钾、硫、镁复合肥70~80千  相似文献   

9.
棉花半自动式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是在一般膜下滴灌基础上做到精准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本文依据半自动式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地区的使用经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灌水、施肥以及一些设备操作的完整的技术规程,为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一份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五方面进行了分析。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管灌溉技术,同时配合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化学控制等先进技术在膜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垦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必须走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应用精准技术的农业现代化之路。采用棉花播前铺膜滴水春灌节水技术,取代冬春灌溉制度,利用滴灌设施播前滴水70方/亩,补足土壤墒情,确保棉花正常出苗,比常规冬春灌节水130方/亩。2013年我团8万亩棉田,全部采用采用冬灌春不复水(即冬灌春不复水)技术和播前铺膜滴水节水技术,合理节约利用水资源,该节水技术在农二师塔垦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棉花生产在节水的基础上获得高产,达到显著的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把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分配到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现将我团播前节水新技术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干播湿出在盐碱地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地在灌溉方面存在的必须灌溉冬灌和春灌水的传统观念,通过三种不同的灌溉方式试验,对节水增效情况进行对比,提出通过建立土地档案,有针对性的在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推广“干播湿出”的节水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小麦滴灌栽培具有省工、增产、增效、节水的优点。滴灌技术将地下水或河水经滴流方式直接灌溉于植物根部,节水效果明显。本文从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小麦生育期水肥管理和小麦滴灌技术模式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五方面进行了分析。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管灌溉技术,同时配合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化学控制等先进技术在膜下进行玉米栽培的方法技术。具有节水、保墒、保温、减少肥料损失、减少除草剂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始,30团开始示范推广棉花膜下滴灌高新节水技术。2006年应用膜下滴灌,棉花单产均超过180千克,较其他灌溉方式平均增产20千克。 一、滴灌系统配套 1.滴灌首部系统配置 滴灌系统首部配置应坚持操作简化、运行安全高效和管理成本降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阳军 《农村科技》2014,(3):75-75
<正>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集水利、农业、农机等多学科结合、综合性的成功技术,其关键是地膜与滴灌技术的综合应用。一、灌溉现状2013年,33团种植棉花79.64千米2,在生育期灌溉上全部采用了加压滴灌方式,灌溉周期6.2天/次,生育期灌溉15~16次,667米2灌溉量390~420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指的就是将覆膜植棉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棵间蒸发,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滴灌控制灌溉特性,以达到减少深层渗漏的效果。本文主要围绕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进行简要的分析。1棉花膜下滴灌增产的主要原因1.1增温有以往的露天种植方式相比,覆膜种植有着不错的增温效果,日平均温度能够增加0.5~2.5℃,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棉花的出苗,促使出苗率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8.
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57  
 为了探讨旱区农业节水新途径,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绿洲区采用常规滴灌和分根区交替滴灌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处理棉花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减少了奢侈的蒸腾损失,灌溉定额较小时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棉花的株高抑制作用较明显,灌水定额较大时限制作用不显著。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技术在大田条件下可使籽棉产量比常规滴灌处理提高21.1%,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9%和20.9%。同等产量水平下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可节省30.8%的灌水量。本研究表明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在干旱缺水的棉花生产地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垦区种植棉花,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逐渐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我们针对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滴灌土壤脱盐碱技术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30团光照资源充足,雨量稀少,是库尔勒垦区较好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为了解决因为滴灌方式造成外行棉花缺水、棉苗长势不均的问题,调查1管2行与1管4行不同滴灌方式对棉田整齐度及产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试验总结出相应的灌溉制度和配套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30团3连3斗6正条田,土质为砂壤土,前茬为棉花,667米2秋施有机肥1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磷酸二氢钾18千克。田间持水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