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康乐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现状的调查,主要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的生产成本与劳动收益情况,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与半膜种植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的产量、产值、生产成本与劳动收益的比较分析,最后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43-14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陇东旱塬区,设计6个处理,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2 cm还田后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全膜双垄沟播不还田显著降低。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较不还田玉米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茎粗有一定的降低,籽粒产量降低0.40%~7.42%,但差异不显著,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但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期耗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是一种针对玉米栽种的新技术,此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玉米水分和温度。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达到膜面集雨、保持玉米的生长温度,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水蒸气蒸发,达到垄沟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是旱地种植的一种新技术,非常适合干旱的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全膜玉米已成为甘谷县主要作物,群众自发利用全膜玉米原膜种植玉米、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的模式不断增多,其中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点播冬油菜是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一种种植模式。原膜二次利用点播冬油菜可解决全膜玉米收获后立冬前时间短,热量不足来不及播种冬油菜的问题,同时节省2次耕地和劳力支出200元左右,抗旱保墒效果很好,产量比正常露地播种增产30%左右,在干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3-24
进行定西市安定区不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保墒增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解膜全膜覆盖和普通聚乙烯地膜(对照)全膜覆盖在土壤耕层含水量、玉米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等方面表现差异不大,以光解膜全膜覆盖的玉米产量最高,鲁家沟镇试验点产量为9 877.5 kg/hm2,增产率为5.9%;内官试验点,产量为8 677.5kg/hm2,增产率为2.7%。由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降解膜全膜覆盖的地膜大部分降解,降低了土壤0~30 cm耕层含水量,导致玉米生育期延长、经济性状下降、产量低,所以不宜在安定区推广。建议在安定区进一步试验光解膜全膜覆盖和普通聚乙烯地膜(对照)全膜覆盖。  相似文献   

6.
从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全膜玉米种植作为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来抓,促进全膜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目前全膜玉米生产已成为镇原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促进镇原县全膜玉米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推广经验和发展现状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玉米全膜覆盖和喇叭口追肥相结合的新方法,比较了此方法与仅用全膜覆盖对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盖和喇叭口追肥相结合地的方法栽植玉米能进一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达到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积石山县全膜覆土玉米复种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土壤处理、覆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以期为积石山县全膜覆土玉米复种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宣威市玉米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种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0.01 mm黑膜覆盖玉米试验,分析在玉米上使用降解膜的效果、土壤温度及湿度变化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降解膜效果和产量看,全生物降解膜较普通0.01 mm黑膜减产,减幅为3.45%~9.68%;纯收入普通地膜覆盖>全生物降解膜;全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其中以0.008 mm黑色生物降解膜降解效果、产量、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43-45
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是舟曲县半高山区主要栽培模式,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推广应用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认为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由于科学选种、适时播种、合理套种、肥水运筹、防冻保苗、防治病虫害和及时采收七大方面原因,并通过总结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技术经验,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建议,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效益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不同覆膜方式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温度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0~20cm土壤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产量和效益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比常规半膜覆盖增产25%-30%,优势十分明显。通过玉米不同补灌时期试验、不同海拔玉米品种试验、玉米密度试验、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其他作物示范。初步完善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免耕膜面穴播蚕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玉米收获、选择良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免耕膜面穴播蚕豆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武威市井泉灌区制种玉米全膜平作畦灌、全膜双垄沟灌、全膜垄作沟灌、全膜膜下滴灌4种模式的技术特征、综合应用、节水效果、效益对比、农民评价及推广前景进行了分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玉米产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施肥、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海原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同类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也可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武威市制种玉米节水灌溉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试验观察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和全膜双垄沟灌较常规灌溉提前成熟6~7d。全膜平作畦灌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灌溉,大喇叭口期以后,全膜双垄沟灌模式0-30cm土壤含水量也高于常规灌溉。全膜垄作沟灌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589.10kg/hm^2,较常规灌溉增产8.9%;全膜双垄沟灌的玉米产量为7213.80kgmm^2,较常规灌溉增产3.5%,全膜膜下滴灌和全膜平作畦灌的玉米产量低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7.
隆德县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设计玉米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常规半膜覆盖6种覆膜方式,对其水分效应、温度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膜方式中,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的效果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次之。秋季全膜双垄覆盖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0—20cm土壤含水量比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分别高4.7和3.3个百分点;在玉米每个生育期,特别是玉米生育前期全膜覆盖较半膜覆盖有较好的增温作用,尤其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最为显著。由于全膜双垄覆盖水分、温度效应明显好于半膜平覆,增产效果显著。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分别较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增产56.71%、36.29%、31.29‰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和露地栽培能提前玉米物候期,缩短玉米生育期天数,改善优化玉米生物性状,增加主要经济性状指数,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膜玉米原膜上种植蚕豆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花工少,一膜二用投资小,增产显著效益好,生长期短茬口好等特点,该技术比露地蚕豆亩增收节资500元左右,平均亩产300kg左右,比露地蚕豆增产30%以上,适宜甘谷县海拔1800m以上种植全膜玉米的地区推广。1选地全膜玉米原膜二用种植蚕豆的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全膜玉米地块。不宜选砂砾地、盐碱地、瘠薄地。  相似文献   

20.
正武山县部分山区群众习惯于按半膜玉米的密度种植全膜玉米,株距50~60厘米,亩密度2000~2500株左右,达不到全膜玉米高产技术要求的每亩3000~4000株的指标。为了掌握山旱地全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推广全膜玉米高产技术提供技术依据,特设本试验。一、试验设计采取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6.6米,宽3米,小区面积20平方米(0.03亩),顶凌覆膜时用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