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秦安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筛选出适宜秦安县旱川地及浅山干旱地早熟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的密度,我们在兴国镇康坡村的川旱地内设立了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秦安县川旱地马铃薯半膜高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播期、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川旱地马铃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安县旱地全膜高垄沟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海拔1 120~2 020 m,年均气温10.4℃,年降水量507.3 mm,年日照时数2 208.1h,无霜期174 d,适宜马铃薯全膜高垄沟种植。近年来秦安县五营、陇城、中山3乡(镇)马铃薯全膜高垄沟种植示范面积达400 hm2,平均产量34500 kg/hm2,较半膜种植增产15.8%。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旱地全膜高垄沟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海农技推广》2014,(1):52-54
<正>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的选地、整地、施肥、覆膜、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田间管理等技术。本规范适用于海拔在2200m~2800m的旱作区马铃薯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  相似文献   

5.
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乐都区为例展开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的阐述。主要阐述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的意义并分析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的技术要求和关键技术,旨在促进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是指实行宽窄行种植,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出25cm以上的种植方式。试验证实,垄畦栽培的马铃薯具有出苗早、大中薯比例高、产量高等优点,垄畦栽培比平畦栽培增产19.1%。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马铃薯是浅根作物,在块茎播种后出一、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是将垄整成“凹”行,即成2个小垄,用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马铃薯播于小垄上,沟内覆土打渗水孔集雨的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提出的马铃薯旱作新技术.该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技术流程简单,简便易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前景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是在地膜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借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发展演变出的栽培技术,是在半膜增温保墒的基础上增加了集雨功能,全覆盖后保墒功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临夏县第三大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 159 hm2。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及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示范应用,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临夏县种子管理站于2011年在干旱山区进行了马铃薯全膜垄播栽培试验,并示范种植105 hm2,平均产量达40 500.0 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48.0%,增产效果明显。现将其栽  相似文献   

10.
宜都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5000hm~2左右,并呈逐年扩大趋势。种植品种以费乌瑞它为主,该品种在我市表现为薯块表皮光滑,皮淡黄,肉鲜黄,芽眼少而浅,口感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同时生育期短,生长势强,结薯集中,茎大而整齐。略显不足的是,费乌瑞它的浅表层结薯特性易形成绿皮(头)薯,导致该品种难以在本地大面积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在宜都市马铃薯主产区梁山村、杉木坑村等地连续几年实施了深沟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方法试种费乌瑞它,试验结果是该品种商品产量每hm~2平均增加了2197.5kg,产值增加了16050元,纯收益增加了13425元。试验证明,深沟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方法是解决费乌瑞它绿皮、商品率下降最轻简、最高效的新方法,且适于在本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近年市场价格逐渐提高,在适宜地区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研究,示范推广了马铃薯高垄双行整薯催芽覆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探索了葡萄生产中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和合理配比,旨在确定葡萄专用肥配方,为葡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每667m2施纯N25kg、P2O520kg和K2O30kg较适宜,三要素配比为1:0.8:1.2,其产量最高,商品性最好。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的贡献是氮肥磷肥钾肥。葡萄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投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8552X2+37.920X+1574.0(R2=0.9600),Y=-1.1268X2+41.013X+1608.9(R2=0.9276),Y=-0.3349X2+22.099X+1615.7(R2=0.9258)。葡萄产量对土壤依存率为70.3%。从经济效益分析看,亦以每667m2施纯N25kg、P2O520kg和K2O30kg葡萄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不同氮磷钾肥的用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吸收的影响,提出适宜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下的合理肥料用量,针对可能出现的肥料用量不足或过剩加以分析,从而促进该种植方式的施肥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农作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广全膜双垄垄侧种植马铃薯技术的同时,针对全膜覆盖马铃薯垄播的垄上水分在干旱时段不足、沟播在雨季的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病害频发的生产实际,研究探索了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改弧形垄面为"M"形垄面,提高了干旱季节的垄上土壤贮水量,降低雨季的垄上土壤贮水量,为块茎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改侧播为垄上脊播,增加了土  相似文献   

16.
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适用于马铃薯、蔬菜、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栽培。这项技术解决了自然降水被大量蒸发、降水保蓄率和利用率低、春季作物无法下种或出现“卡脖子”旱导致减产等问题,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年年遭旱灾、年年需抗旱的被动局面,结束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和静县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侧,地处北纬42°06'~43°33',东径82°28'~87°52',平原区年均气温8.5℃,年均降水量56.7毫米,海拔1100米,无霜期181.5天,现有耕地1.22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19公顷,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我县于1996年引进脱毒早熟马铃薯津薯5号进行两季栽培,经过几年的摸索,春季种植采用宽膜高垄新技术栽培,从种到收仅80天左右,667米2最高产量2600公斤,紧接着种薯催芽处理种植第二茬,露地栽培667米2产1800公斤,实现了一年两熟,667米2产值超过2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孙圣仁 《新农业》2006,(2):24-24
为使西瓜获高产,我们在选择多年没有种过瓜类的砂壤地块的基础上,采取了高垄地膜加拱棚双覆盖和3蔓整枝的栽培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马铃薯栽培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其中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丰产性显著,该技术能极大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从而保证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因而对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的应用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文章介绍了马铃薯全膜垄侧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及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古浪县南部山区辖7个乡镇,95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1.6万人,耕地面积2.67万hm^2,其中旱地面积2.1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9.4%。该区海拔2200-3300m,年平均气温4.9℃,年降水量300mm左右,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2500mm,适宜种植马铃薯。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自然环境恶劣,种植方式粗放,马铃薯生产广种薄收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转变。为了提高旱区马铃薯的产量,2007年我们示范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333.3hm^2,平均产量达到25665kg/hm^2,平均纯收入达到9525元/hm^2,较露地马铃薯平均增收3120元/hm^2。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