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舒城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推进农田建设“标准化”、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化”、助力农业生产“融合化”和推动田间管理“数字化”,在全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57.8万亩,耕地质量总体提升约0.25个等级,不断筑牢粮食生产安全“耕”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0万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四化同步”,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开发模式,全面推进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效,同时为周边地区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提供参考,现从高规格推动、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高效益利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并从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村生态功能不断凸显等方面,总结了相关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从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系统性、生态性、智能性、长远性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祁阳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示范带动、连片推进、高效发展"的原则,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933.3公顷,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一、坚持规划为先,推动农田建设实用实效一是做好规划设计。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可行性调研,选定有资质、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单位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择优选定开发潜力大、干部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为项目建设区。二是实施融合推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8月12-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轮作休耕和结构调整,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要切实抓好秋粮防灾减灾和后期田管,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为新中国成立70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具有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特点,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基础,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施举措。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土、农业、水利、农发办等部门根据自身  相似文献   

7.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提出的粮食产能提升新目标,是关乎14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用水资源效率、助推农田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简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本文从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基于统计方法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客观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对策建议,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彦雨 《河南农业》2023,(22):62-63
<正>近年,南阳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农作物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耕地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南阳市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全市地力现状。本文从改良土壤与培肥地力、耕地资源整合与调整种植结构、耕地质量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9、2020两年,农业农村部下达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9万亩,省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聚焦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 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11—2021年北大荒集团9个区域11年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增产和农场职工增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场职工增收,其作用机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粮食单产增产,从而促进了农场职工增收,验证了粮食单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场职工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促进农场职工增收具有长期性,但对不同收入水平农场职工的增收效应具有差异,随着农场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增收效应逐渐减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北大荒集团应通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场职工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性举措。定西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保障。全市立足长远,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与产业脱贫的具体措施有机结合、配套衔接。  相似文献   

14.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是复杂形势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利用 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连续DID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通过多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强度、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提高农地流转率以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应加快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省份倾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5.
田亚娟 《乡村科技》2023,(5):144-146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完善耕地配套设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倒挂”影响项目空间布局、重增轻存情况普遍、“职顺力弱”与建设需求不匹配、“一张图”监管目标尚未实现、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对此,各地要调整导向机制、优化项目空间布局,建新与改存并重、提升农田建设实效,科学赋权赋能、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一张图”监管目标,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建后管护机制,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和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昌吉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管护机制缺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农民不到位和水利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保证项目资金到位、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加强农田建设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建议,供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机深松已由最初作为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项目,提升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措施,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艰巨。  相似文献   

19.
湖溪镇坚持科技引领,合理设计基础设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绿色种养模式推广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模块,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如智能监管体系、结合GIS地图展示智能设备(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病害监测、杀虫灯、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为主要内容,科技赋能,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形成集科技应用、种植制度创新、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绿色农田建设综合体,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就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农田湖溪镇样板。  相似文献   

20.
开封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建管并举,创新机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19年完成建设任务1.2万hm2, 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2.07万hm2,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2.73万hm2.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建成千亩方21个,万亩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