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3种不同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中化水稻掺混肥并施用穗肥处理产量最高,为7591.5kg/hm~2,应用碳基复合肥并施用穗肥和单独应用荣和大三元水稻掺混肥处理产量接近,分别为7492.5kg/hm~2和7350.0kg/hm~2。在该试验中,中化水稻掺混肥作基肥并施用穗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侧深施肥方式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与常规栽培在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变化,侧深施肥返青期比常规插秧早1~3d。侧深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为9060.3kg/hm2,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为8328.0kg/hm2,侧深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公顷增产732.3kg,增产率为8.7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肥料利用率提高,侧深施肥节省肥料、减少肥料流失。  相似文献   

3.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施肥技术。为探究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相较于常规人工施肥,能减少1次施肥,每667 m~2施肥用工节约0.1个,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5.5 kg,氮肥利用率提高3.91%,每667 m~2产量提高4.54%,每667 m~2纯收益增加113.04元。  相似文献   

4.
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模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常规施肥与侧深施配方肥和缓释肥对比,分别测定各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采用配方肥侧深施肥处理在分蘖数、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实际产量等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5.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应用效果,选用本地区主栽品种龙粳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等量施肥条件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该地区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及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适宜白城市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最佳施氮量,以吉粳81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了3个不同侧深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产量提升的途径主要通过亩有效穗数、穗粒数与结实率3个方面。亩侧深施氮量分别为6.7、10.0 kg时获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以亩侧深施氮量为10.0 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宣城市宣州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提升化肥使用效果,是关系当地粮食安全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关键环节。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近年新兴的施肥技术,为进一步探明适合本地的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技术,2022年在宣州区青草湖农场开展不同机插侧深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51%水稻专用控释肥(26-10-15)750、675、600 kg/hm2 3种模式下,水稻种植综合效益较优;一次性机插侧深施51%水稻专用控释肥(26-10-15)600 kg/hm2模式下,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优,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3.52%,纯收益增加1 857.0元/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不同基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和常规面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总用肥量折纯N 270 kg/hm~2的条件下,相同基肥用量下侧深施缓释肥比面施缓释肥的水稻产量高,且在侧深施缓释肥量450~5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通过选择3种常用的侧深施肥专用肥料做对比,并设计不同的施肥量375kg/hm2(100%),300kg/hm2(80%)和225kg/hm2(60%)3种梯度,试验结果表明,3种测深施肥专用肥均比常规施肥均有增产作用,其中施用云天化复合肥375kg/hm2的处理产量为9685.5kg/hm2,增产率9.6%,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3种肥料最佳施肥量都是375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11.
侧深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保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最佳的节肥节本增效效果,试验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侧深施肥不用施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减量20%外,侧深施肥方式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侧深施肥常量处理由于有效穗数较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产量高达9.97 t/hm~2。肥料利用率则表现为,减量后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偏生产力有所提高,而且氮素农学利用率在减量5%后达到最大。说明减量5%~10%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片SPAD,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从而明显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陈晨  陈良兴 《农技服务》2023,(12):37-39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肥增效、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比试验,探究不同追肥方式、次数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的产量和收益均最高,分别为795.67 kg/667m2,2 036.92元/667m2;比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59.91 kg/667m2,增收163.52元/667m2;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比人工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82.29 kg/667m2,增收212.67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水稻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率、产量贡献率、肥料农学效率等的影响,减少化肥施用量,在水稻生产上开展了侧深施肥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区的水稻每667 m2产量比常规施肥区高6.9kg,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分别高7.08%、1.06%、2.28%。因此,在侧深施肥的基础上,减氮20%以内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侧深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施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9.
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设置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N 240 kg/hm2、P2O575 kg/hm2、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90 kg/hm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区水稻产量为10 017.0 kg/hm2,比常规施肥区产量显著增加637.5 kg/hm2,增产6.8%。侧深施肥氮肥利用率为50.1%,较常规施肥高11.1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51.4%,较常规施肥处理高15.3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62.9%,较常规施肥区高14.5百分点。侧深施肥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3 291.0元/hm2。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不同肥料侧深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减少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田区,该地区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131.25mg/kg、PH值6.3,耕层2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