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德县农机农艺融合苜蓿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紧紧围绕草畜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隆德县腾发牧草专业合作社,按照"小面积试验—多点示范—大面积推广"的技术路线,示范苜蓿种植、割晒、打捆、包膜、装运及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带动全县推广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面积达1267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苜蓿不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地苜蓿多年连茬种植,导致产量持续低下、效益较低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宁夏灌区水地苜蓿不同轮作周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宁夏灌区的苜蓿轮作模式为两茬作物的轮作模式.该模式为春季老苜蓿割1茬,种植青贮玉米,第二年春季种春小麦,秋季复种新苜蓿,该模式可达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这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宁夏灌区大力推广苜蓿种植业,促进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推动宁夏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大苜蓿产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枣苜间作系统中设置4种种植模式,分别为条播5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条播1行苜蓿和对照苜蓿单作,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果草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头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较高、枝条数较多;二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枝条数、节间数、分枝数和茎粗均超过平均值,分枝数最多,茎粗最粗;全年鲜草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条播3行苜蓿条播5行苜蓿对照苜蓿单作条播1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较对照苜蓿单作增产68.0%。条播1行苜蓿处理的干鲜比最大(28.52%),其次为条播3行苜蓿(26.78%),均显著高于对照苜蓿单作(25.10%)。综合考虑认为,条播3行苜蓿种植模式下苜蓿长势最好、产量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程机械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喀左县通过对玉米全程机械化三种模式,即免少耕模式、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和传统机械化模式的效益试验与研究,最终得出免少耕模式是一个适合该县实际情况且先进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南疆地区间作红枣苜蓿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共设置了枣树单作(CK)、距离两侧红枣0.50 m种植苜蓿(A)、距离两侧红枣1.00 m种植苜蓿(B)、距离两侧红枣1.45 m种植苜蓿(C)4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间作系统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间作系统对气温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A模式下苜蓿净光合速率较高;间作复合系统对浅层地温有高温季节降温、低温季节增温的作用,不同时期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对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有重要意义;在苜蓿全年生产中,A模式产量最高;在灌溉定额的条件下,A模式下作物的贮水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也最高,说明合理的间作距离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种植模式中,A模式对生态系统中光温的利用相对适宜、土壤容重变化较为平稳、水分利用率最高,且产量也达到最高。综合衡量间作系统内的光、温、水分等的生理生态效应可以得出,A种植模式为红枣间作苜蓿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甘肃省苜蓿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探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分析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评估可能的减排潜力,为甘肃省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通过调研甘肃省苜蓿主产区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10个县区的苜蓿种植农户和农场,收集苜蓿的产量、化肥、灌溉等生产数据。根据施肥和灌溉水平及灌溉水源将甘肃省苜蓿种植模式分为4种,使用建立的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和甘肃省苜蓿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构成特点、施氮水平与灌溉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碳足迹的影响特征。使用情景分析方法揭示氮肥减施、改进氮肥生产工艺、无机有机肥混施、滴灌和喷灌技术降低苜蓿种植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结果】甘肃省苜蓿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以CO2 eq计)从小到大依次为0.02(不施肥不灌溉模式,NFNI)、0.19(施肥不灌溉模式,SFNI)、0.22(施肥+河水灌溉模式,SFRI)、0.64(施肥+井灌模式,SFWI)kg CO2 eq·kg-1苜蓿干物质(DM)。SFNI模式除与SFRI模式之间碳足迹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之间的碳足迹构成环节和各环节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存在差异。NFNI模式的碳足迹主要由苜蓿残茬和农机使用两部分的排放组成;SFNI模式和SFRI模式碳足迹的主要产生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其次是农机使用;SFWI模式碳足迹的最大来源是灌溉耗电,其次为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通过氮肥减施、无机有机肥混施、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排放可使甘肃省SFNI、SFRI和SFWI模式的苜蓿碳足迹分别降低10.0%-18.0%、-3.0%-8.0%和1.8%-5.8%。如果不考虑节水管材生产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可减少SFWI模式苜蓿碳足迹的12.7%-38.5%。【结论】甘肃省4种苜蓿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碳足迹均存在差异,高投入高产出的SFWI模式的苜蓿产量最高,但碳足迹也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除NFNI模式外,其他3种模式均存在过量施肥现象。减施氮肥和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可降低甘肃省苜蓿生产的碳足迹;无机有机肥混施可以降低SFNI和SFRI模式的碳足迹,但同等施氮水平下,无机有机肥混施短期内会降低产量。因此,在保证一定产量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下,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最佳比例及实际减排潜力仍需通过田间的长期试验进一步验证;节水灌溉是SFWI模式的主要减排措施,但节水灌溉所能带来的综合减排潜力仍需针对具体区域的田间节水试验和额外耗材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对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及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和林县对不同种植模式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优势属及区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苜蓿地共捕获23属线虫,不同种植模式影响土壤线虫数量的分布,土壤线虫数量大小顺序为:间行混播>同行混播>单播苜蓿>休闲地,种植苜蓿增加了土壤线虫的总数量及土壤线虫种类优势属的数量.不同种植模式影响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MI)及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苜蓿与雀麦间行混播地MI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种植模式,而PPI指数显著的低于其他种植模式;不同种植模式影响土壤线虫群落富集指数(EI)和结构指数(SI),苜蓿与雀麦混播模式下EI、SI值最高,表明苜蓿与雀麦混播能使土壤养分状况好转,且食物网相对稳定成熟、受干扰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谷子套种苜蓿种植技术,适用于土壤肥力条件比较低的新种植地块和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的盐碱地块,通过谷子套种苜蓿栽培种植模式,第1年667米~2可收获谷子120~150千克,谷子草和苜蓿草产量总和远高于第1年单种苜蓿的出草量。谷子套种苜蓿栽培种植模式,苜蓿播种密度大,单位面积产出干物质多;通过1年种植,秋季将苜蓿高茬收割后,直接将苜蓿深翻作绿肥,可在2~3年内迅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循化县大力转变生产方式,巩固扩大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探索循化线辣椒机械化种植模式,提高线辣椒生产效益,开展了线辣椒机械种植与人工种植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为推广线辣椒机械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固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旱地冬小麦种植试验。试验设4种处理,结果表明,以a、b两种模式适合固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了沙雅县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情况,探索适应阿克苏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作业规程,引导棉花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全面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苜蓿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内苜蓿收获方式逐步转向机械化、自动化,普遍采用苜蓿收割机代替人力收割,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现有的苜蓿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较易造成大量苜蓿叶片散落在田间,这种情况如采用人工捡拾则大大影响收割效率,弃之不顾则影响苜蓿的实际收集量,造成浪费,间接影响到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源地区气候条件,目前市面上玉米品种多,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少等问题,特选用10个玉米品种,进行两种种植模式比较试验。鉴定在两种种植模式下生长和产量表现及机械化粒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技术更适合辽源地区,1489/1596、平安169和翔玉211在免耕模式下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含水量低,有实现机械化粒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改饲"政策、奶业政策的持续推进,肉、蛋、奶对人们的生活愈发重要。苜蓿作为畜牧业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中合理种植,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对饲草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现状下,以河北省苜蓿创新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苜蓿-青贮玉米-燕麦间作、苜蓿-青贮玉米间作与苜蓿单作模式下的成本构成,比较三种模式下种植户的年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16.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13,(3):55-56
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近年来,苜蓿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资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目前,由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景县津龙公司承担试验和示范任务的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此举必将有力促进苜蓿这一主要饲草品种的科学收获,提升牧草种植和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对苜蓿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产生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在宁夏北部地区苜蓿轮作后适宜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原单32、陕单609、登海701、先玉335种植效益较好,适宜在宁夏北部6月上旬两季轮作倒茬模式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 《北京农业》2012,(28):48
正河北省献县陌南镇王三町村是苜蓿种植大村,为了提高苜蓿种植效益,当地农民想出了一个新花样—通过引进良种、采取保护地栽培的方式,在提前苜蓿收获期、提高芽苗产量上下功夫,实现"春季卖菜,夏季卖草",菜、草两不误的新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紫花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应用》成果转化项目针对河北省苜蓿主产区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高、水资源匮乏、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低及紫花苜蓿生产低质、低效的现状,通过河北省地方标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的转化应用,实现盐碱地苜蓿沟播保墒保苗播种技术、盐碱地苜蓿根瘤接种技术、盐碱旱地苜蓿专用肥及适水追肥技术、苜蓿丰产优质低损耗适时刈割与田间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紫花苜蓿标准化生产技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种植苜蓿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根据几年来在大庆牧草种子试验基地引种试验示范结果,对黑龙江省种植苜蓿草提出几点建议。1 选地、选种及种子处理1.1 选地 种植苜蓿草要选平川地和缓坡地,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质肥沃的油沙土和黑土地最为合适。 最好的茬口是伏翻的麦茬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豆、玉米、高粱等茬口。各种菜茬、瓜茬等也都是种植苜蓿的好茬口。1.2 品种选择 根据大庆市种子试验基地四年引种试验结果,按照综合性状排列顺序为: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最佳,其次为肇东苜蓿公农一号,内蒙草原1号、草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