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超  卢杰  郑维列  周晨霓 《高原农业》2021,5(4):338-352
急尖长苞冷杉是我国易危的二级保护植物.本文基于急尖长苞冷杉已刊出的研究成果,对CNKI内全部检索结果进行总体概势上的文献计量分析,并从种群与群落结构、地上植物性状、地下土壤生态、凋落物及苔藓层、种子库与天然更新、气候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开展急尖长苞冷杉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3.
藏东南高山林线树种冷杉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Cor-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藏东南色季拉山高山林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急尖长苞冷杉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双峰型曲线,在9:30左右达到最高峰,次高峰出现在15:30,其光合作用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  相似文献   

4.
基于藏东南亚高山地区原始暗针叶林顶级群落——急尖长苞冷杉林,对其叶片功能性状在海拔梯度上(3800~4300 m)的变异特征及各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000 m,急尖长苞冷杉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体积及叶片相对含水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7±0.20)cm2、64.19±...  相似文献   

5.
通过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原始林不同胸径级立木的凋落物调查,以树冠投影面积推算林地凋落物量,分别对凋落物组成、年输入量与月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年平均凋落量为3.42T hm-2 year-1。凋落物主要由针叶、树枝、球果、树皮、花序和碎屑六种组分构成,其中,针叶凋落量最大2 097.15 kg,针叶所占凋落量比率为61.5%,其次是枝682.87 kg占比为20.0%;球果436.48 kg和树皮103.62 kg分别所占比例为12.8%和3%,花序和碎屑68.2 kg的凋落量所占比率约为2%左右。针叶和枯枝是冷杉林凋落物最主要的组分,占凋落物总量81.5%。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凋落物年动态总体呈双峰型曲线,10-11月是凋落的高峰期,该期凋落量占全年凋落总量的37%;4月会出现一个小峰期,凋落物量占15%;1-3月、8-9月是凋落的峰谷期,其中1月的凋落量仅占2.7%。不同径级立木的凋落量有显著性差异,凋落量排序依次为:径级Ⅰ>径级Ⅲ>径级Ⅱ>径级Ⅳ>径级Ⅴ;立...  相似文献   

6.
汪汉驹  李江荣  郑维列  樊志颖  陈康 《高原农业》2021,5(5):433-443,459
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海拔梯度上不同分解程度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形成机制并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凋落物分解规律.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生态化学计量比方法,对海拔梯度上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SOC)、全氮...  相似文献   

7.
利用4对SSR引物对玉龙雪山内5个海拔梯度的急尖长苞冷杉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0.971 9和0.556 7,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玉龙雪山不同海拔梯度上急尖长苞冷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且随着海拔梯度的递增,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除海拔3 350 m外,其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海拔3 700 m处达到最大值;急尖长苞冷杉居群间的基因流(N_m)为4.778 0,群体分化系数(Fst)为0.049 7,且基于AMOV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有3.55%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群体间分化低,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急尖长苞冷杉遗传多样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天然更新影响因子,为有效提高其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色季拉山阴坡与阳坡5种影响因子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找到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  结果  阳坡和阴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及阳坡林分郁闭度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阳坡凋落物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阳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种子带翅长度、林分郁闭度;阴坡苔藓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阴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  结论  凋落物厚度是影响色季拉山阳坡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最大因子,阴坡苔藓厚度是最关键因子。表3参27  相似文献   

9.
以滇西北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叶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累积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海拔3550 m,急尖长苞冷杉叶的瞬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n)、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长期氮利用效率(NUE)均达到最大值;碳同位素组分(δ13C)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3700 m海拔点处于最高水平;单位叶面积C、N、P含量也在该海拔点增至最大;同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以及胞间CO2浓度(Ci)都降至最低水平。海拔3550 m处是最适宜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区域;低于海拔3550 m的环境对其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其光合作用强度及叶营养元素水平、氮利用效率等均处于中间水平;而高于海拔3550 m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限制作用,但同时可促使急尖长苞冷杉调节自身营养代谢分配及提高其用水效率等来应对高海拔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态解剖学的方法对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3 100 m,3 250 m,3 400 m,3 550 m,3 7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不同海拔高度对急尖长苞冷杉叶片生态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低于3 550 m时,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长短径、栅栏系数、栅栏细胞系数、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及转输组织厚度均呈增大趋势,而海拔高于3 550 m时,各项指标及参数有所下降。因此,海拔3 550 m附近为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生长最适宜的环境;不同海拔梯度上复杂的环境条件导致了急尖长苞冷杉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并限制了它的生长和分布。这种差异性是植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冈山空气负离子观测站2007年12月~2008年11月12个月的资料,分析了该地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特征,探讨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浓度最低值为2610个/cm3,出现在2008年1月;最高值为7126个/cm3,出现在2008年11月;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不明显,上午、下午的观测值差别不大。在阵雨、间歇性小雨和雷暴天气过后,负离子浓度明显升高。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云量、日照、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位于哈尔滨市市区的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于2014年7、10月份选择晴朗的天气定位、同步测定距地面0.8 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寒、露点温度、湿球温度、PM_(2.5)、光照强度,分析不同月份负离子浓度和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负离子浓度和相关性显著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和负离子有显著相关性的因子与负离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7月份,负离子浓度和露点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PM_(2.5)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湿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负离子浓度和风速、温度、风寒、相对湿度、压强、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关系。10月份,负离子浓度和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压强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温度、风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风速、PM_(2.5)、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关系。7月份负离子浓度和PM_(2.5)相关性最强,10月份负离子浓度和压强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年1 ~12月长沙市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沙市空气负氧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806个/cm3,其中秋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大,为1 072个/cm3,春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小,为551个/cm3.四季中负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冬季1月和秋季9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基本呈现双峰分布,只是冬季1月极大值出现在04:00和15:00,而秋季9月极大值出现在05:00和17:00;春季4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基本呈现三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03:00、12:00和15:00;夏季7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极大值出现在06:00.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与温度、湿度均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东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15个样方的数据,对该林分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坡土壤pH值呈酸性,西坡不同海拔的土壤pH值变化大于东坡,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含量也大于东坡,东西坡有效钙含量均远远大于其它有效元素含量,但两坡有效钙平均值有较大的差异.对西坡多样性指数H′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而对东坡均匀度指数E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a)、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以及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林线5个海拔的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6种,分属16科20属;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亦呈相似的趋势;2)林线附近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3)在生境转折带的4 100~4 200 m之间Jaccard指数(Cj)最低,Cody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4)林线附近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总体呈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5)在林线附近,海拔4 2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分布与生长状况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分宜2010年1~12月09:00、16:00 2个观测时次数据的分析,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负离子浓度3~8月下午高于上午;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负离子浓度的大小与测点周围的植被覆盖率有很大的关系;在雷雨、阵雨、间歇性小雨天气后负离子浓度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7.
沿海拔梯度3 600~4 300 m设置8个样地,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8个急尖长苞冷杉林样地内共有植物58种,分属于36科53属,其中植物较多的科有蔷薇科8种、百合科5种、杜鹃花科5种、毛茛科3种、菊科3种、柏科2种、忍冬科2种、伞形科2种,其余的28科各只有1个种;(2)物种科、属、种数、Margalef指数(DM)与海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在分布急尖长苞冷杉最低海拔3 600 m处出现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3)多样性指数(H')与海拔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并且在3 700~4 100 m之间多样性指数(H')保持稳定;均匀度指数(E)与海拔梯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4)Jaccard指数(Cj)在海拔3 600~4 100 m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生境过渡带的4 100~4 200 m之间Jaccard指数(Cj)较低;Cody指数(βc)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但在4 000~4 100 m和4 200~4 300 m海拔区间出现2个低谷;(5)最大树高(Hmax)和最大胸径(DBHmax)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胸高断面积之和(BA)和立木密度(N)与海拔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内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日变化不大,但随着倒木腐烂程度的加深,倒木释放CO2通量呈增大趋势,表现为3级腐烂2级腐烂1级腐烂,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随季节变化其CO2通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8月6月10月4月;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释放的CO2通量都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但增强幅度不同,1级腐烂增强幅度最小,2级腐烂次之,3级腐烂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手持空气负离子(NAI)和臭氧(O3)测定仪监测北京市南海子公园内不同植物配置NAI与O3浓度,比较不同林分NAI与O3浓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不同林分可以调控NAI和O3浓度交互效应,NAI浓度日变化均为“单峰单谷型”,O3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同林分NAI浓度变化表现为复层林高于纯林,针叶林高于阔叶林,植被区高于非植被区;O3浓度变化为非植被区高于植被区,复层林高于纯林,阔叶林高于针叶林。8—10月份,不同植物林分中NAI与O3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各植物配置对二者交互效应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具有不同差异性,其中种植油松、白皮松、侧柏、侧柏 + 五角枫等植物配置的NAI与O3浓度之间交互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