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组成的测试系统可以被用在油锯的锯切试验中,该系统作为链锯锯切试验的专用设备,可以较圆满地分析链锯锯切指标:切削力P、切削速度V、进给力P_u、锯切比功K、同名齿进给量u_z之间的关系,并绘出相应的曲线,同时可以给出回归曲线的残差平方和Q,回归平方和U,剩余标准差S、相关系数R和显著性检验参数F、该系统对木材试样进行了实测,证明系统使用方便、分析结果较传统方法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影响锯链锯木过程的四个主要锯木参数,即;切削速度、同名齿进给量、锯口长度和进锯角为试验因素,以切削力、锯木功率、锯木生产率和单位锯切比功为试验指标(以下称锯切指标),在锯木试验台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出适合于节距10.26 mm锯链不同输出功率的最佳切削工况,这对动力链锯的设计、改进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鱼鳞松在SJM—50数字式锯木参数试验台的锯切试验,在切削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切削力、锯切功率、锯切生产率与进给力的关系,摸清了进给力对纵向圆锯机切性能的影响情况,得出其进给力的最佳值应控制在147~196N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实现降低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动力链锯是木材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之一。锯木功率、锯木生产率、切削力和锯切比功既是衡量链锯质量的锯切指标,又是设计与使用链锯的重要技术参数。在锯木过程中,锯切指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树种、切削速度、同名齿进给量(屑片厚度)、进  相似文献   

5.
木材锯切为闭式切削,其中侧刃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探寻锯切过程中侧刃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将其量化,采用不同锯料角锯齿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做单齿切削力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和建模方法,研究了锯料角、切削厚度、含水率和刀具前角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建立切削力模型。结果发现: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木材切削力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可较为有效地反映切削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2=0.92和R2=0.94);在闭式切削过程中,锯齿的锯料角对切削力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锯料角的增加,切削力缓慢降低;切削厚度对切削力影响显著,其次是刀具前角,木材含水率、锯料角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预测木材切削加工后木材表面粗糙度,通过金刚石(PCD)锯片锯切木材试验获得不同锯切转速、进给速度、锯切厚度、木材密度时的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值,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引入网格搜索法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参数选取及优化对木材表面粗糙度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CD锯片锯切木材时,3种影响因素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锯片转速、锯切厚度、进给速度,且表面粗糙度值随着锯片转速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进给速度和锯切厚度的变大而增加。参数优化后的木材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更能实现木材表面粗糙度的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木材切削参数”研究課题,主要是研究锯切、銑削、钻削、车削、鉋削、旋切等不同木材切削方式的切削功率或切削力,与印削速度、进料速度、刀具的角度和尺度参数、鋸路高度、切削深度、木材树种、木材的含水率等不同因素的关系,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计算切削功率和切削力的一整套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硬质合金齿圆锯片的参数和影响刨花板锯切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了锯齿角度参数、锯片几何参数、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等的选择,以及锯片的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9.
木材切削中木材硬度及密度与切削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前言 木材切削功率和切削力对于木材切削机床的设计与使用都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参数。因此准确地计算切削功率和切削力有重要意义。 要达到准确的目的,就必须了解:树种、含水率、密度、硬度、木材的纹理朝向、切削速度、切削圆直径、切刀各角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因素与切削功率或切削力的关系,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建立起计算切削功率的公式。在这些因素中,被加  相似文献   

10.
以泡桐木材为研究对象,试验分析了进料速度、刨切深度2工艺参数对泡桐木材纵向刨切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进料速度增大,刨切木材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质量降低;随刨切深度的增大,刨切木材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即表面质量先有小幅提高后显著降低;相同刨切参数条件下,晚材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早材刨切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止血效果确切、快速、抗感染、促创面愈合、使用方便的新型鹿用锯茸止血膏贴,以期其应用能够对提高茸鹿养殖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本省阔叶树原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原木下锯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原木下锯图的设计程序,达到提高原木出材率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依锯最大出材率原理编制的家具材毛板下锯锯剖方案,比常见的擦边下锯法提高出材率3.01%,较习惯上的随机下锯法提高5.76%。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制材企业开工率低,设备利用率低,亏损严重的实际情况。综合研究了国内制材企业的发展,并提出了我国制材工业扭亏战略及技改措施;对资不抵债,无改造价值的企业实行破产;引进外资实竽资产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产业;采用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锯切木材平台的仿人工送料姿态为研究对象,依据神经网络的实时更新算法估计轮廓误差,并结合改进的猫群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了多轴联动的运动控制策略,按照规定指令做出更加精准送料动作,补偿送料平台的系统误差;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矩阵实验室(MATLAB)进行建模仿真,分析补偿前传统PID优化算法与改进后优化算法的差异,检验改进后优化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优化算法优化过的系统,最大轮廓误差从4.5 mm缩小至1.5 mm;与进给方向垂直方向(x轴方向)的跟踪误差从0.6 mm以内减小到0.2 mm以内,进给方向(y轴方向)的跟踪误差从6.0 mm以内减小到2.1 mm以内;且补偿后的三轴丝杠滑块运动路线以及送料平台的运动路线与对应的理论轨迹基本重合,说明应用改进后优化算法的送料平台,运动精度符合精密曲线锯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阐明了锯茸时出血特点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怪角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则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围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围为20.3±0.6cm的怪角茸时却不存在着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形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围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锯茸时由于茸皮下和茸髓质的动脉、静脉血管被横断,还可能发生纵断,血流较急,它不同于一般的血管损伤,止血时又不能采用钳夹、结扎血管断端的方法控制血流,烧烙法也不适宜,因此研究锯茸止血机理时重要的是机械性止血,同时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对鹿茸的再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型星形下锯法第一道工序加工过程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星形下锯专利技术是由瑞典皇家技术学院木材技术和加工研究院Martin Winklund教授发明的,这种新型的下锯方法改变了人工林小径木的利方式。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人工小径的大多数的纹理是径切的,其下锯有方向垂直于木材的生长办,训主要讨论了星形下锯法第一道工序的数学描述方法,推导出出了星形下锯法第一道工序生产的两块平头毛边板的精确材积公式,它为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依靠这些理论,今后可设计一个更简单实用的数据系统用于星形下锯系统,而且将会使得这些数控系统更适合于小径木的加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小径木的干燥质量,采用全自动化干燥室,对小径木水曲柳进行连续式加热和间歇式加热两种干燥方式,分析制材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误差对干燥质量的影响。间歇式加热干燥质量好于连续式加热干燥,连续式加热干燥过程中制材尺寸误差对干燥质量没有明显影响。在间歇式加热干燥过程中,锯材越短越容易产生顺弯,越宽越容易产生端裂,越窄越容易产生顺弯,越厚越容易产生端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市面上加工小径木的机器加工精度低、效率不高、出材率低等问题,分析提高小径木梯形板出材率、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的设计方法,通过新的设计方法制定了新的加工工艺。结合工艺分析设计了小径木梯形板锯刨机的总体结构,可以对小径木梯形板进行锯切、粗刨、精刨加工。在对其核心组件锯切组件与刨削组件的加工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锯切组件结构与刨削组件结构。通过导入锯切主轴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对其锯切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锯切主轴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其中最大应力值为7.435 MPa、最大应变值为0.042 316 mm/m、最大变形量为0.002 178 8 mm,其强度、刚度及变形量均在许用范围内,仿真验证了锯切主轴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