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科所育成的夏秋蚕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这两对品种经过省站多年统一比较试验,适合我省推广,今年秋季全省蚕种工作会议提出,加速这两对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全省蚕茧单产质量。“871×872”和“洞庭×碧波”的品种性状,一些蚕种  相似文献   

2.
张学清 《四川蚕业》2002,30(2):23-25
<正>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四川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从1997年起统一在全省开展蚕品种区域性比较实验,引进省内外新蚕品种50余对,在四川五大蚕区,8个室内试验点,8个农村试验点,经过多年的比较实验,确定了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871×872,夏秋用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洞庭×碧波作为四川省实施第四次蚕品种更新换代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激华·春蕾×826·H72(川蚕1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93—1995年参加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健康性好、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于1997年4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7年12月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登记。现将该品种原种及一代杂交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俊凤  杜周和  张剑飞 《四川蚕业》2006,34(3):57-58,60
1303×13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十·五”期间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的优质强健夏秋用双限性蚕品种。这一对蚕品种具有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且该品种为限性品种,具有常规品种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价值,能早期识别雌雄蚕,完全符合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要求。该品种于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分别以781×7532、洞庭×碧波作对照在室内进行杂交种饲育鉴定和茧丝质鉴定(成绩见表1、表2);于2004年秋、2005年秋以夏芳×秋白为对照参加了由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安排的四川省级共同鉴定(成绩见…  相似文献   

5.
苏镇×春光是中国农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1995年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8年首次在我场饲养繁育,由于该对品种食桑量大,对劣质桑叶无选择性,茧形大,产茧量高,深受用种单位欢迎,原种饲养体质强健,好养,繁育系数高,蚕种生产成本较低。根据几年来饲养  相似文献   

6.
<正> 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3月25日在成都召开了2届6次审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顾问和省科委成果处、省丝绸公司、省蚕种公司、西南农大蚕丝学院、省蚕研所、南充、北碚、阆中蚕种场等单位的代表共22人。会议审定通过了3对夏秋蚕品种,审议了1对引进春用蚕品种;对1993年其它参鉴品种作出了评议,同时,对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审定通过的新蚕品种如何推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始建于1938年,由宋美龄亲函四川省政府协助费达生女士组建。现为四川省农业厅直属、公益二类性质的事业单位。2008年经省农业厅批准,我场取得从事家蚕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及家蚕三级繁育四级制种蚕种生产资格;2009年农业厅批准我场为"四川省桑、蚕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单位";2012年由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并挂牌成立"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四川)"。我场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桑树品种、家蚕种质资源基因保存、保护,蚕、桑新品种的研发与试验鉴定;家蚕母种、原原种的选育和原种、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的示范指导及推广应用;蚕种检验检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8.
罗太明 《蚕学通讯》2002,22(2):25-27
“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秋用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新品种。其一代杂交种表现出抗逆性强、好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质优的特点 ,是适应长江流域及南方蚕区理想的夏秋蚕新品种 ,已于2 0 0 0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场从 2 0 0 1年春引进该品种繁育 ,经过两年的摸索 ,掌握了该品种的性状 ,总结了繁育该品种的一些经验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育经过2 0 0 1年春季气温比较正常 ,碧波蚕期经过 2 6∶0 9(天∶小时 ) ,蛹期 1 8天 ,洞庭蚕期经过 2 5∶0 4 ,蛹期 1 7天 ;2 0 0 2年春季阴雨绵绵 ,气温偏低 ,…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蚕品种结构,不断满足我省蚕区养蚕户的用种需求,2004年春季,我所引进了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家蚕品种洞庭、碧波进行试繁.通过春季试繁及秋季丝茧育生产,现对其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经济性状及在黔北地区的表现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73年我所育成的夏、中秋蚕品种苏蚕三号×苏蚕四号,经过生产鉴定证明:增产潜力大,担桑产茧量和担桑产值高、丝质优良、适宜缫制高品位生丝,深受农村及丝厂的欢迎。1973年开始在江苏、四川等省推广中,由于苏蚕三号纯种体质弱,秋繁很困难,影响到蚕种生产收益和该种的进一步扩大推广。为此,我们根据杂种强势的原理,试组合成三元杂种(苏蚕三号×秋三)×苏蚕四号,鉴定结果,借助于杂交原种(苏蚕三号×秋三)的杂种强势,有效地解决了苏蚕三号秋繁困难的问题,蚕种的单位制种量显著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将“秋三”育成经过与三元杂种配制结果报道如后。  相似文献   

11.
春、秋兼用蚕品种781·881×782·882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秋兼用蚕品种781.881×782.882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子专题。1998~1999年二年春、秋季参加了四川省级和全国七省(市)联合鉴定,认为该品种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产茧量、产丝量高、丝质优等特点,适合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00年4月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0年10月,该课题被“九、五”国家攻关课题验收组评为优秀子专题。  相似文献   

12.
“东_(43)”及“东_(43)×7532·湘晖”组合是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选配出来的夏秋用新蚕品种。1988年到1991年,在翁源县由少到多、逐步扩大饲养。几年来,共饲养原种1871张,制得普通种95716张,大田饲养杂种91792张。无论是原种还是普通种都普遍受到欢迎。省蚕桑品种鉴定网点于1990年至1991年,以现行蚕品种“新九×7532”为对照,对“东_(43)×7532·湘晖”组合进行了两年实验室,一年农村的品比鉴定。1992年1月27日,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二届二次会议,按《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条例(草案)》对两年来的饲养鉴定成绩与丝质鉴定  相似文献   

13.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4.
张坤元 《江苏蚕业》2001,23(1):41-42
目前我省原蚕生产仍占整个蚕种生产的50%左右,我们场的原蚕生产占90%左右,场内桑园主要用于三级原种生产及新品蚕种的研究,因此对原蚕区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蚕种的高质量是我们场的主要着眼点,是质量、信誉的支撑点,下面就我场规范原蚕区生产建设所做的工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我国蚕桑生产主产区之一,蚕桑产业是全市农民致富增收的传统特色产业。蚕种是蚕业生产、蚕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因子,蚕品种的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庆蚕区分布较广,全市38个区县中仍有26个区县在养蚕,各蚕区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不同,适宜饲养的蚕品种差异较大,为掌握我市近10年来推广使用的蚕品种在渝西、渝东南、渝东北蚕区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茧丝质量等重要指标,筛选出各蚕区适宜推广的蚕品种供生产部门选择使用,通过室内饲养对比鉴定、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大面积分季节分地区饲养对比,结论如下:渝西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渝蚕1号、871×872,夏秋季适宜饲养两广二号、洞庭×碧波,在氟污染严重地区全年适宜饲养渝蚕2号、秋风×白玉等高抗氟品种;渝东南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871×872、渝蚕1号,夏秋季武隆县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两广二号、洞庭×碧波,其余两县一区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苏菊×明虎、洞庭×碧波;渝东北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87l×872、渝蚕1号,夏季、正秋适宜饲养两广二号、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6.
春、秋兼用蚕品种781.881×782.882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子专题。1998~1999年二年春、秋季参加了四川省级和全国七省(市)联合鉴定,认为该品种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产茧量、产丝量高、丝质优等特点,适合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00年4月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0年10月,该课题被“九、五”国家攻关课题验收组评为优秀子专题。  相似文献   

17.
<正>蚕种这一特殊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质量保证,力创名牌蚕种,质量是销售通道上的首要因素.目前,许多蚕种场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一代杂交种,所生产蚕种的质量颇有差异,其中有蚕品种、桑田管理、饲育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区别.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现结合近几年在农村原蚕区的制种经验,在挖掘制种和管理潜能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省蚕种是以销定产计划生产。各级原蚕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生产计划都考虑到二、三年以后的蚕种供需要求。各级蚕种场的任务由省统一安排。蚕种场必须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制种计划。家蚕良种繁育制度是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由于原原母种是从生产原原种的优良蛾区中选留优良的个别蛾区制成。它确保了蚕品种纯正,并通过蚕种场职工精心饲养和卵、蚕、蛹、蛾的严格选择淘汰,进一步提高了蚕品种的优良性状,使蚕种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丰1×富日是湖州蚕研所育成夏秋蚕新品种,已通过省级蚕品种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原种及其杂交种的性状,供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徐安英研究员团队培育的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华康3号"(菁松N×皓月N),目前正在参加品种审定及中试,本所并未授权或委托任何蚕种生产企业生产"华康3号"原种及杂交种投入市场。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所谓"华康3号"原种及杂交种均为假冒蚕种,望广大蚕农切勿上当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