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东北羊草草原8种群落类型的地上植被,土壤理化因素,土壤微生物的初步调查,取得的数据用模糊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虎尾草群落类型和杂草群落类型与羊草群落最相似,碱茅群落类型和碱蓬群落类型的相似程度最小,隐子草群落类型,拂子茅群落类型和芦苇群落类型的相似程度居中.在未来的群落演替过程中,虎尾草群落类型和杂草群落类型最先演替为羊草群落.  相似文献   

2.
松嫩中部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地退化演替中植被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可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嫩草地轻度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LCC]、中度退化[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AHC]、重度退化[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PDC]和极度退化[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SGC]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均随草地退化演替发生了显著变化,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被退化演替阶段。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土壤容重表现为羊草群落野古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土壤紧实度小于碱蓬和碱茅群落。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群落和碱茅群落(P0.05)。土壤全磷含量以羊草群落最高,野古草群落含量最低;羊草群落的土壤速效N和P显著高于碱茅群落和碱蓬群落(P0.05),而碱茅群落土壤速效K含量最高。草地退化演替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性,进而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甚至加剧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继勋  马文明 《草地学报》1996,4(4):240-245
在东北羊草草原研究羊草群落,拂子茅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虎尾草群落和碱蓬群落六种生境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翻天复地量与土壤pH值和电志率呈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指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典型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开展植被群落调查,以期探明盐碱化草地不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羊草群落0~20cm 土层的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显著低于碱茅群落和虎尾草群落(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虎尾草群落植株密度和盖度分别为1739.40株/m2和79.20%,均高于碱茅群落和...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姜家甸草场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场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群落是该草场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群落、羊草-碱蒿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碱蓬群落、角碱蓬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场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北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崇邦 《草地学报》2001,9(2):117-120,127
对东北草原8种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呼吸速率,地上生物量等1种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模糊分析的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8种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表现出不同的生态分布特点,该特点与8种群落的1种环境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有关.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的空间变化比较,虎尾草和杂草群落与羊草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综合水平最相似,碱茅和碱蓬群落的相似程度最小,隐子草、拂子茅和芦苇群落的相似程度居中.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姜家甸草场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场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Anerolpidium chinense群落是该草场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羊草-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羊草.寸草苔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虎尾草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碱蓬Suaedaglauc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miculata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场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植被退化现状与恢复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明清  孙景林 《草业科学》2004,21(12):46-48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地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Anerolpidium chinense群落是该草地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单优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羊草-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羊草-寸草苔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虎尾草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碱篷Suaeda glauc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地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碱化对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利民  李建东 《草地学报》1997,5(3):154-160
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采用八个指数和Zahl的大折刀法统计处理,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次生盐碱化梯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群落植物多样性单调衰减,并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指数正相关;其植物多样性的演替序列是: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星星草群落〉朝鲜碱茅群落〉角碱蓬群落,结果与次生盐碱化演替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刈割对羊草草原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强度对羊草草原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地上现存量呈连续下降趋势,群落和羊草变化趋势相同;处理间生长量和生长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生长速率对留茬高度的响应为二次曲线形式;相对生长速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文参照生长速率的二次曲线形式,以留茬15 cm(D 1)作为刈割强度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日益退化及生产力急速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依据羊草克隆生长能力强的特点,在羊草草地分别设计了刀片间距为20与30cm,深度为5、10、15cm共6种组合的切根处理,并在羊草的生长周期内对其高度、密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切根处理均对羊草的生长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切根深度为5和10cm时均能显著提高羊草的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指数(P0.05),其中以5cm切根深度对羊草的生长最有利。因此得出结论:适宜的切根处理能够改善羊草的生长状况,对羊草草地的管理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羊草的水分利用对策及其基于水分平衡的种群生长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旭日  牛海山 《草地学报》1998,6(4):265-274
本文结合羊草群落的水分平衡状况分析了羊草的水分利用对策,推测了羊草种群在实际期间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羊草和寸草苔均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从5个大小不同的羊草无性系斑块的中心至外围,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逐圈层减少,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加.羊草平均单株生产力有逐圈层减弱,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强的趋势.从半径0.5~5.0 m无性系斑块中心的羊草分蘖株数量逐渐增加,寸草苔则逐渐减少,呈现出羊草定居时间越长,斑块中心羊草分蘖株的数量越多,寸草苔则越少的趋势.随着水淹恢复演替的进程,羊草正在并将最终取代寸草苔而成为草甸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和大针茅群落热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7月、8月进行了群落组成调查和生物量测定,并采样测定了各植物种热值,按各种的干质量权重计算了群落水平的热值.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羊草热值平均为18.99 kJ/g;大针茅热值平均为19.16 kJ/g;羊草和大针茅无论样地间还是种间差异都不显著.在观测期内,羊草和大针茅的热值均表现出一定的随季节略微增加的变化特征,羊草热值的季节变化以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大针茅热值的季节变化以线性拟合更好.群落水平上,羊草群落和大针茅群落热值最高的均是大针茅,分别为19.03和19.28 kJ/g,热值最小的植物种在羊草群落中为轴藜Axyris amaranthoides和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在大针茅群落中为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羊草群落干质量加权热值为18.73 kJ/g,大针茅群落为18.43 kJ/g.整个观测期群落地上部分、根系、凋落物及立枯物热值结果说明,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群落热值随时间和群落结构变化而有略微波动,群落水平热值与种及器官水平上的热值有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控制火烧的方法,研究了火烧对内蒙古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不利于羊草种群枝条的生长发育,抑制羊草的生长高度,降低其单枝干重。但在羊草样地内,由于火烧可以极大地提高羊草种群的密度,增加种群的总地上生物量,因此从种群整体角度来看火烧对羊草群落中羊草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每隔几年(大约4~5年)适当火烧一次非常有利于羊草种群的发展,火烧效应至少可以维持4~5年的时间。然而,连年重复火烧将对羊草种群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火烧对羊草种群的作用效应受环境状况的强烈影响,在水分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较差的大针茅群落中,火烧会对羊草种群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贝加尔针茅—羊草草甸草原的同一草地地境上,按放牧退化程度,将其划分为轻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及重度退化区,并测定每一样地内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地上总生物量与中旱生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保持一致,均呈降低趋势;中生植物先呈增加趋势,后下降;旱生植物呈增加趋势;群落优势种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呈降低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加,而后降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优势度指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