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育出的秧苗矮壮 ,根系强盛 ,分蘖早 ,分蘖节位低 ,抗逆能力强 ,有增产优势。但是 ,旱育秧的某些技术环节如掌握不好也会发生烂种和死苗现象。1 育秧地选择与整畦问题在低温、阴雨、冷害重的年份 ,地势低 ,土质黏重 ,畦面土块大、不平的秧田 ,烂种、烂芽、烂秧现象较  相似文献   

2.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  相似文献   

3.
“旱育保姆”助推水稻集中育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用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水稻育秧方式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以及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两段育秧等多种形式。一、水育秧是指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式。即水整地、水作床,带水播种,出苗全过程除防治绵腐病、坏种烂秧及露田扎根外,一直都建立水层。这种育秧方式常有坏种烂芽、出苗和成苗率较低、秧苗细长不壮、分蘖弱等弊端,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现在生产上已不提倡采用。1.湿润育秧  相似文献   

5.
<正> 广大劳动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了防止早稻烂秧、培育壮秧,不断地改进育秧方法。从大畦水育秧到合式秧田水育秧;后改进为湿润育秧;继而改进为薄膜育秧、温室育秧(部分采用),等等。据调查,当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育秧方法,仍然主要是湿润育秧。笔者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实行湿润育秧,在播种后如适逢一段晴好天气,确实能改善稻芽的供氧状况,为扎根长芽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基本上解决烂秧问题。但是,我省水稻区春季多雨,一旦遇雨,必须及时灌水护秧,雨后又要立即排水露秧。这样时灌时排,实质上仍是水育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4年我们开始在播种塌谷后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安全稻米,成为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为水稻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栽培技术1、秧田选择湿润育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适中、灌排方便、水源清洁、阳光充足、无病源、杂草少的田块作秧田。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秧田位置以背风向阳为宜;晚稻育秧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秧在川中紫色土地区未大面积推开,其主要原因就是3~4月份的高温天气和旱土保水能力差导致死苗严重;另外紫色土偏碱性,导致铁、锰缺乏,也是点片死苗的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旱地立枯病菌重导致死苗;所以,川中紫色土丘区旱育秧死苗问题不易解决,这些是水稻旱育秧在川中丘区没有大面积推开的重要原因。笔者经过2~3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是可靠途径之一,能确保大面积成功。本文就介绍其主要技术要点,供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1.长期低温阴雨春播育秧期间,如温度急剧下降到10℃时,极易冻死秧苗。据观察连续7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有膜覆盖的秧苗烂种死苗率可达20%以上,无膜覆盖的死苗率达50%以上。解决的办法:一是覆盖秧田要防地膜缩水、漏风及贴膏药现象。平铺地膜秧田,要抢晴天或雨后掀动地膜,防止  相似文献   

9.
正1、秧田选择湿润育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适中、灌排方便、水源清洁、阳光充足、无病源、杂草少的田块作秧田。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秧田位置以背风向阳为宜;晚稻育秧期间温度较高,秧田要通风凉爽。旱育秧床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50cm以下,背风向阳,杂草少,地下害虫少偏酸的旱地。床地应固定不变,以利连年培养保护。2.使用科学方法催芽对水稻的稻种进行科学的催芽,有助于提高水稻稻种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因气温低、阴雨多而引起的水稻早育秧黄苗、瘦苗、僵苗、病苗和死苗等现象,介绍了在蔬菜大棚中进行的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包括算准苗床面积、培肥秧田、浸种催芽、播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编织布育秧是在旱育秧、湿润育秧和塑盘育秧的基础上,于畦面整平后把编织布铺在畦面,然后结合秧田挖土开沟,把沟土(泥浆)移到布上,搅烂拌匀摊平后,逐片定量播种,压实种子按常规湿润秧管理的一种创新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12.
勐海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进一步加快勐海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力,扩大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从水稻育秧机械化来讲机械化育秧技术和苗期管理技术是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的重点。其中水稻育秧技术是机插秧技术成功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且从水田软盘湿润育秧的床土准备与秧田制作、铺秧盘装盘泥、精量播种、拱棚盖膜、苗期管理等展开论证。水稻机械化育秧从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展开,机械整秧田、秧田准备与苗床制作,苗期管理,论证机械育秧对水稻栽培夺取高产、稳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各稻区的早稻育秧发生普遍,严重时可造成秧苗不足,打乱品种布局,延误农时,以致影响当季和下季产量。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  相似文献   

14.
低温阴雨天气春播育秧期间,如气温急剧下降到10℃时,秧苗极易受冻死苗;连续7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有膜覆盖的秧田烂种死苗率达20%,无膜覆盖的死亡率达50%,给春播育秧造成严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是要及时覆盖秧田,防止地膜破损穿风及"贴膏药"现象产生.平铺地膜的秧田,要抢晴天或雨后动动地膜,防止贴泥焖种.秧苗未扎根现青前,可撒些草木灰、谷壳等覆盖物,增加其抗寒性,促进秧苗扎根.二是低温来临前,在秧厢上喷施70%敌克松1000倍液可防烂秧.三是对已扎根散叶的秧苗,低温到来期间,可适当灌深水保温护苗,以不浸泡心叶为宜.  相似文献   

15.
水稻烂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防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 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 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 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 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 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 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 病。秧田期秧苗生长障碍因素及防 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水稻育秧方式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以及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两段育秧等多种形式. 一、水育秧 是指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式.即水整地、水作床,带水播种,出苗全过程除防治绵腐病、坏种烂秧及露田扎根外,一直都建立水层.这种育秧方式常有坏种烂芽、出苗和成苗率较低、秧苗细长不壮、分蘖弱等弊端,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现在生产上已不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主要病害有烂秧、稻瘟病、纹枯病等数十种水稻烂秧是水稻秧田期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侵(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属于不良环境造成的(如低温或阶段性干旱、盐碱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19.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20.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