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提升作物产量,设计了相应试验方案并进行秸秆还田腐熟实地试验。针对课题的特点,采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方式使得小麦增产12.4%,水稻增产9.19%,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威县地处冀南黑龙港流域,是传统的春播棉区。自1982年以来,种植面积、总产量一直位居河北省第一,2007年总面积和总产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万hm2、6万t皮棉。不仅如此,20余年来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化学肥料的充足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采纳普及、优良品种的全面推广,尤其是近10余年来抗虫棉的稳产优势,平均单产水 相似文献
3.
田间测定和模拟试验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持水力越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水最大贮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孔隙状况越好,土壤有效水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5.
对浙北平原区水稻土分形特征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利用土壤分形维数表征土壤肥力提供基础依据.通过对土壤各粒级颗粒组成、肥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该地区土壤的分形特征,探究土壤分形特征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颗粒粒级范围主要分布在2~250μm之间,占土壤颗粒组成的83.50%~98.36%.土壤分形维数(D)在2.43~2.76之间,D黏土>D粉黏土>D粉黏壤土;黏土、粉黏土和粉黏壤土分形维数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分形维数与粒级<2μm和2~20μm颗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粒级>20~50μm和>50~250μm颗粒含量呈负相关;不同深度土壤的分形维数D0~30 cm50μm)含量提高,导致土壤分形维数值降低,土壤分形维数值能有效反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全钾和速效钾的特征.开展农耕活动时,可以采用间歇翻耕,缓解表层土壤长期处于松散状态,防止土壤养分过度流失.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三江平原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1981年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各种辅助图件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统计学和GIS技术等研究方法,分析三江平原富锦市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32年间SOM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富锦市SOM含量平均值为42.1 g/kg,较1981年下降了18.6%;在空间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共同作用。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富锦市SOM分级标准,1981-2013年有85.9%的农田耕层SOM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50.5%面积得到了提升,有35.4%面积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长沙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较高,有机质含量大于1%的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85%以上.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长沙市土壤有机质的破碎程度不明显,其最大的破碎度指数仅为0.078 09,而分离度指数则较明显,最大达到0.8372.土壤有机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和土壤有机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导致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淮北地区沿废黄河两岸的大面积砂土与砂壤土,历来产量不高.人们认为低产因素主要是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一般含有机质0.5~0.8%,全氮0.04~0.06%).但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和不同数量的有机氮无机氮肥配合施用与产量的相关性究竟如何,还有待明确.本文根据在黄泛砂壤土稻麦两熟轮作制中,不同有机肥无机肥配比的定位试验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法,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探讨.试验在宿迁县农科所进行.试验田0~15厘米土层,pH8.98,有机质1.57%,全氮0.086%,速效磷29.20ppm,速效钾71.80ppm,<0.01毫米物理粘粒11.77,<0.001毫米粘粒2.83. 相似文献
9.
10.
11.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肥连续施用带来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地上干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了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方肥(处理3、4)与常规施肥(处理1)和单施配方肥(处理2)相比,有利于增加水稻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空秕粒数等;处理3和处理4与处理1和处理2分别相比,粮食产量分别增11.48%、9.08%、5.86%、3.59%;地上干物质累计中,秸秆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籽粒干物质累积处理3和处理4与处理1相比,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8.51%、23.40%,与处理2相比,生物产量分别增加5.46%、9.81%;与基础土样有机质相比,处理1~4有机质分别增3.77%、7.81%、13.81%、15.48%。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种植面积7880hm2,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15.9%,其中播后上水3193.33hm2,旱育稀植4133.33hm2,旱播幼苗旱长220hm2,机械化育秧插秧333.33hm2。播后上水单产503.5kg/667m2,旱育稀植单产665kg/667m2,旱播幼苗旱长单产632.5kg/667m2,机械化育秧插秧单产672.5kg/667m2,全县平均单产591.9kg/667m2,水稻总产为6995.8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6.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使用了化肥,引进了技术,尤其是新品种的更新使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的发展,对于增加平罗县农民收入,提… 相似文献
13.
14.
土壤有机质与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永济等4县(市)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及施用有机肥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正相关趋势,说明山西省土壤有机质近几年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属中等偏下水平,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地力上,化肥还不能代替有机肥。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了探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而实行分区施肥,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草莓产业为例,利用长丰县的测土配方项目收集了1 986个土壤采样点位的有机质数据,借助普通克里格(OK)、随机森林(RF)、随机森林残差克里格(RFRK)3种预测模型,结合与土壤形成相关的地形、植被等6个环境协变量,对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绘制空间分布图,并依据有机质含量划分施肥分区,针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草莓施肥方案。结果表明,3种模型所预测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有机质总体含量为8~30 g·kg-1。根据土壤有机质的丰缺程度,将有机质含量为15~25 g·kg-1的地区划定为中等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 45.0~52.5 t·hm-2;有机质含量高于 25 g·kg-1的地区为低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 37.5~45.0 t·hm-2;有机质含量低于15 g·kg-1的地区为高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52.5~60.0 t·hm-2。本研究根据预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划定草莓施肥分区、制定施肥方案,为不同地区的草莓种植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下庐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的关系,根据庐山海拔(包括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土壤样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和速效钾含量有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海拔成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有机质含量由小到大分别为山地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成正相关。深入探究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掌握庐山土壤的养分状况,为庐山农业生产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龙海市为研究区,在沿海平原区与丘陵山地区分别采用4种格网密度(0.5 km×0.5 km、1 km×1 km、2 km×2 km与3 km×3 km)与4种不同样点分类方式的组合,研究不同地貌区高效表征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采样点布设方式。结果表明,在不同格网密度下,沿海平原区按土壤类型进行采样的土壤有机质均方根误差均较其他方式低,为精度最高的样点布设方式;丘陵山地区以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土壤类型为高效的样点布设方式。在样点密度布设方面,沿海平原区0.5 km×0.5 km、1 km×1 km与2 km×2 km三种格网密度的土壤有机质均方根误差差值均在35%以内,而2 km×2 km格网密度下的样点数量仅为0.5 km×0.5 km的15.21%,因此,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为节约成本,可采用2 km×2 km格网密度下进行采样。同理,丘陵山地区宜采用2 km×2 km格网密度,按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土壤类型的分类方式进行样点布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