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继代选育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群体继代选育法又称闭锁群育种。传统的群体继代选育法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远著  王振骅 《养猪》1994,(1):28-32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87年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迄今已完成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19头,经产母猪为10.6头;同胞肥育测定猪试期(30-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30.1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64.27天,每千克增重耗料2.96千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平均膘厚为2.22厘米,眼肌面积32.65厘米2,腿臀比例31.65%,瘦肉率64.15%。主选性状日增重和瘦肉率比选育前分别提高61.31克和2.02%,作为父本品系通过初步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目前已推广种猪3300多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下称方法1)和开放式选育(下称方法2)对两个杜洛克种猪群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选育方法都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其中方法1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8.09%和7.71%,日增重分别为6.04%和4.16%;方法2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4.57%和3.31%,日增重分别为3.92%和3.84%,膘厚和日增重的遗传进展方法1比方法2快,方法1比较平稳,而方法2出现跳跃式进展,方法1的繁殖性能有下降的趋势,方法2繁殖性能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高到四世代的535.51g,每世代平均改进13.57g,母猪分别为465.15g,535.03g和17.47g;在生长速度改进的同时公母猪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公猪体长增加了10.27cm,母猪体长增加了14.57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母猪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呈强的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体高、臀围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始地1991年的瘦肉猪专门化父系各克猪选育,采用群休继代选育方法,经过G0-G3共四个世代的选育,各主选性状均已达到育种目标。经产母猪产九达10.6头,同胞肥育猪78.2日龄体重达90千克,试期日增重692克,耗料指数3.02,胴体瘦肉率64.3%,品系核心60头,与四川白猪系配套生产的杂优猪(DI),156.4日龄体重达90千克,试期日增重767克,耗料指数3.17,胴体瘦肉率58.7%,肉质优  相似文献   

6.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赵永庆郑春雷(河南省国营正阳猪场463612)杨国勋任广志(河南农业大学)李维铎(河南省畜牧局)杜洛克猪是世界公认的用作杂交父本的品种。农业部于1981~1983年,先后3次为河南省国营正阳种猪场引入匈系和日系杜洛克种猪79头(...  相似文献   

7.
基础群个体对猪选育系形成的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群个体对猪选育系形成的贡献率分析王秀利,师守堃(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黄殿仲(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畜牧局)贡献率是后代个体所含祖先(基础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由于现代育种工作者运用遗传育种学原理,结合具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四川白猪Ⅱ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四川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4年来,本课题在种猪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示范推广效果显著。新品系猪产仔数13.3头,日增重732 g,耗料指数2.81,胴体瘦肉率58.2%,氟烷应激基因频率为0。示范推广原种猪1500头,父母代30000头,配套生产商品杂优猪54万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进行了三个世代丹麦系长白猪纯种选育,经性能测定表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瘦肉率为63%,日增重728.50克,肉料比1:2.82,饲养169天体重达90千克,每窝产活仔数9.8头。在选育的同时,向区内外推广优质种猪3276头。使广大的养猪生产者从本项目的选育成果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剑豪 《猪业科学》2001,18(4):15-17
本文比较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下称方法1)和开放式选育(下称方法2)对两个杜洛克种猪群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两种选育方法都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其中方法1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8.09%和7 .71%,日增重分别为6.04%和4.16%;方法2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4.57%和3.3 1%,日增重分别为3.92%和3.84%,膘厚和日增重的遗传进展方法1比方法2快,方法1比较平稳,而方法2出现跳跃式进展,方法1的繁殖性能有下降的趋势,方法2繁殖性能没有变化 .  相似文献   

11.
瘦肉猪专门化父系杜洛克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91年的瘦肉猪专门化父系杜洛克猪选育,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经过G_0~G_3共四个世代的选育,各主选性状均已达到育种目标。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6头,同胞肥育猪178.2日龄体重达90千克,试期日增重692克,耗料指数3.02,胴体瘦肉率64.3%,品系核心群60头。与四川白猪Ⅰ系配套生产的杂优猪(DI),156.4日龄体重达90千克,试期日增重767克,耗料指数3.17,胴体瘦肉率58.7%,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对互助猪0—3世代继代选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互助猪性成熟早,体成熟晚,头胎仔猪由于与母体争夺营养,生长发育慢,成活率低;采用头胎留种,猪群的选择强度降低;后备猪8月龄配种体重和产仔数从0世代的44.13±10.27kg和8.17±1.97头分别降为3世代的23.68±7.21kg,6.32±2.44头,影响了互助猪的选育工作。因而认为,互助猪不宜采用头胎留种的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龚克勤  孙宗炎 《养猪》1991,(2):21-25
湘白Ⅰ系猪血缘组成为大约克夏62.5%,长白猪18.75%,苏白猪6.25%,大围子猪12.5%。经6个世代选育,近交系数10%以上,毛色纯白,母猪初产9—10头,经产12头,适应性好,遗传稳定,肥育猪176—184日龄达90千克,瘦肉率59%。与杜洛克作父系配套生产商品瘦肉猪为最佳组合,146—165日龄达90千克,料肉比3.14—3.42,胴体瘦肉率62.09—63.73%,肉质良好。目前在湖南省19个县有可繁殖母猪3000余头。  相似文献   

14.
初议群体继代选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志廉 《养猪》1997,(3):26-27
  相似文献   

15.
N3系,选择乌金猪和DⅢ-2系组建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G0-G5共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333头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9.50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89头,肥育期日重590g,饲料利用率3.19,达90kg体重195d,肉质优良,后备猪生长发育良好,主选笥状变异系数较小,6世代平均近交系数达8.86%,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杂优猪日增生723g,达90kg体重167d,胴体瘦肉率53.83%。同时深入开展有关配套技术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N3系选育群体规模大,推广速度快,已初步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江西东乡红壤开发瘦肉型原种猪场从加拿大引进一批大约克夏原种猪后,于1996年开始,为进一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胴体性状,采取了开放-闭锁的选育方法,引进双肌臂种猪,重新组建基础群,继续对大约克夏猪进行选育。经过3年的选育,大约克猪的胴体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引入具太湖猪半血的长太公猪与当地最受欢迎的新乌母猪组成基础群,进而通过杂交、横交和群体继代选育,终于育成了综合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和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滇昆新品系猪(N2).经与Y、D外种猪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优良的杂交组合YN2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已在我县7个乡镇23个村办推广示范N2系母猪3929头,并向昆明、曲靖、红河、西双版纳等州推广421头,累计示范推广4350头.推广指导以YN2为主的杂交组合生产商品仔猪74224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林世铮),与我县生产上目前应用最多的二元杂LW(长白6×乌金♀)对照,计算本课题成果的新增社会总产值为2084.99万元;新增社会纯收益1557.5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达1:2.95.  相似文献   

18.
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是以广东小耳花猪、陆川猪两个类群为育种素材,以繁殖性能为主,结合肉质、生长发育及外貌选择,经6年4个世代选育而成的高繁殖力新品系。为分析该品系毛色选育效果及其特性与利用价值,以该品系毛色选育提纯效果及各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MC1R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结合表型选择,可逐渐纯化新品系群体;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3世代初产母猪较0世代初产母猪分别提高1.05、0.72头(P>0.05),3世代经产母猪较0世代经产母猪分别提高0.75、0.76头(P<0.05);生长性状及胴体、肉质性状,3世代未发生较大变化。结论: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提纯效果突出,繁殖性能得到明显地改善提高,且未对生长及胴体、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该品系的培育为地方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瘦肉型猪生产为主体的形势下,地方猪及其杂交改良品种仍然有两个发展机会:一是人们对猪肉消费逐渐由数量向安全、优质、美味、生态转变,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二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因地方猪与杂交猪肉质好,在民间素有喜食的传统,产销量相对较多。但也存在多数群体生产性能低下、整齐度较差,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龙宝1号猪配套系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等单位经过13年时间培育完成的。通过陆川猪、隆林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品种间的6种不同杂交组合试验,确定大长陆三元杂交为最优配套组合,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所生产的商品肉  相似文献   

20.
大汉梅猪母本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汉梅猪母本系选育,完成4个世纪,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66头,经产12.7头,35天断乳窝均10.13头,窝均重79.39千克,同胞肥育日增重632克,料重比3.23,胴体瘦肉率5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