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应用软X—射线衬比造影对建柏、马尾松、杉木和柳杉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根据衬比剂渗透量、胚和胚乳等在X光胶片上的成像特征和定位发芽(对照)的比较研究结果制定判别等级。建柏种子分为10级,马尾松9级,杉木11级,柳杉10级。并按上述分级标准判读出每个树种不同产地种子各等级粒数,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判别有无发芽能力等级。结果表明Ⅰ、Ⅱ和Ⅲ级为有发芽能力,Ⅳ,级以后为无发芽能力。再经回归分析,建立校正模型,计算出准确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柳杉等种子活力射线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射线衬比造影法对柳杉等4个树种种子进行活力测定,研究出衬比造影的配套技术.根据衬比剂的渗透量.渗透部位,胚与胚乳的成像特征与玻板定位发芽对照,制定出各树种的X光片判读等级:杉木8级、马尾松6级、建柏和柳杉为7级,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判定活力等级,结果表明各树种种子活力指数用Ⅰ、Ⅱ级累加,并用回归模型来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HY-35型软X-射线仪对杉木、柳杉、马尾松和香椿等15个树种的种子进行摄影,并进行定位发芽试验。根据各树种种子X光片的成像特征,得出各树种种子各等级的判定粒数(百分比),将各等级种子进行合理累加,用差异最小的值估测发芽率,其结果与定位芽率基本相符。由此认定,此法可以作为测定林木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侧柏、油松、马尾松、红松、核桃、川楝、油桐、杉木,合欢、皂荚、元宝枫等十一个树木种子软 X 射线最佳摄影条件。对其中七个树种X 射线照片提出了判读的技术标准。依据 X 射线照片预先估测油松等三个树种的优良度、病虫害感染程度和发芽能力,并和常规的检验方法比较,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软 X 射线摄影检验种子具有快速、可靠而又无损种子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杉木马尾松等南方8个主要造林树种种子长期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马尾松,柳杉,黄山松,柏木,金钱松,香椿和木麻黄8个树种的种子进行了长达11-12a的贮藏研究,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各树种种子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适宜含水量及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组合条件下种子贮藏效果与贮藏年限,育苗试验表明,经过长期贮藏的林木种子所培育的苗木生长发育正常,只是小苗保存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庐山主要树种的含水率、粗脂肪和粗灰分的综合分析,得出金钱松、木荷是难燃树种;栎树、杉木是可燃树种;锥栗、黄山松、毛竹是较易燃树种;扁柏、柳杉、马褂木、茶叶是易燃树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分类系统中的分类等级,对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林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公园人工林可分2个植被型,4个群系,14个群丛.群落优势种主要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柳杉、杉木,在柘木+杉木-茶-淡竹叶+紫萁群丛中,自然更新的天然树种柘木与杉木为共优种.自然更新的树种以阳生性树种为主,如化香、茅栗、黄檀等,这些树种常为亚热带阔叶林先锋群落的代表性成分,表明双峰山人工林群落已由针叶林向阔叶林阶段演替;人工林群落景观单调,必须对生长不良的群落进行林分改造以丰富植被景观,对生长良好的群落则加强保护和管理,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旅游功能,促使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柳杉是优良速生树种之一。近几年来, 浙江省南部大面积柳杉纯林连续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 球果、种子、针叶、枝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严重影响了柳杉的生长, 甚至大面积的死亡。本文描述柳杉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六万林场不同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及柳杉与杉木混交对柳杉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广西科学种植柳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50株/ha柳杉林作为对照林,2075、1800、2700株/ha柳杉林和柳杉与杉木混交林(1450株/ha)作为试验林,在各试验林分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和分析各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密度对径级的分布影响明显,密度越大,径级株数高峰期来得越早;林木蓄积量大小依次为1450株ha>2075株/ha>1800株/ha>2700株/ha;在柳杉与杉木混交林中,柳杉的各林分因子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与相近密度纯林(1450株/ha)相比,单株材积提高了47.3%,总蓄积量提高了32.0%.[结论]提倡以大、中径材为主要培育目的种植柳杉人工林,应选择柳杉与杉木混交的模式,可提高林分收获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人工林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六万林场不同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及柳杉与杉木混交对柳杉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广西科学种植柳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50株/ha柳杉林作为对照林,2075、1800、2700株/ha柳杉林和柳杉与杉木混交林(1450株/ha)作为试验林,在各试验林分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和分析各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密度对径级的分布影响明显,密度越大,径级株数高峰期来得越早;林木蓄积量大小依次为1450株ha>2075株/ha>1800株/ha>2700株/ha;在柳杉与杉木混交林中,柳杉的各林分因子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与相近密度纯林(1450株/ha)相比,单株材积提高了47.3%,总蓄积量提高了32.0%.[结论]提倡以大、中径材为主要培育目的种植柳杉人工林,应选择柳杉与杉木混交的模式,可提高林分收获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人工林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林垂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皆伐样地资料,利用立木的树种与树高,年龄与树高,径阶与树高的关系分析了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群落中林木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认为群落中的目的树种必须有连续更新的能力,立 各高度级中均有分布,群落中应有分布不同高度级组成树种作为辅佐木线或伴生种;长白山林区的阔叶红松林系统和暗针叶林系统的森林植物群落有较强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稳定机制;同一树种立木按径阶或龄级分布的峰值有随林层上升而增  相似文献   

12.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相似学原理,将退化喀斯特森林演替系列各群落中所有的种划分为5个适应等级种组,并把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6个演替阶段.通过考察不同适应等级种组在不同恢复阶段的变化过程,得出群落动态演替中种组替代规律,并通过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些机理基础之上,基于GIS开发出一套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生态仿真系统,应用于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恢复对策及其变化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加速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年级的学习困惑因素的规律,将学习困惑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找到了各年级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14.
甘肃珍稀濒危野生果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芹  宋加录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2):183-185,194
通过调查,甘肃有珍稀濒危野生果树9科、12属、13种。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8种。三级保护2种。从它们的生存现状看,有10个稀有种,3个渐危种。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果树的区系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对各种环境因子采取定点监测、标准地调查以及相关方面的资料收集,获得各个因素的监测数据,对这些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依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子系统给出相应的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湖北民族学院桂花园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区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农用地利用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分析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关系,依据各等别对应标准粮产量进行各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并以沈阳市康平县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康平县各类耕地的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之间的函数关系及等别间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对生境特征的适应能力是其存活和生长的关键。根据河口区样地和问卷调查结果,以森林营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为总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确定指标评分标准,运用线性加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划分树种等级,提出本区森林营建主要树种的规划与配置模式。结果表明:1)耐盐碱性、成活率、生长速度、生态服务价值、抗病虫害能力5个指标对总目标有重要影响,权重值分别为0.316 5、0.247 8、0.123 9、0.081 4、0.060 4。2)筛选得到40个适于本区森林营建的主要树种,其中,Ⅰ级(Y≥3.8)树种是森林营建的基调树种,计2种;Ⅱ级(3.5≤Y<3.8)树种是慎重选择的骨干树种,计21种;Ⅲ级(3.2≤Y<3.5)树种是适于轻度盐碱区域营林的一般树种,计12种;Ⅳ级(2.4≤Y<3.2)树种是城市客土造林的边缘树种,计5种。3)得到6种森林绿地类型:道路绿地、河岸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恩施州分布的171种抗污染树种的绿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恩施州绿化树种的选用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抗病性、耐高温高湿、耐瘠薄、吸收有害气体、滞尘、吸噪、观花、观叶、观果、观树形、无飞絮、无落花落果、无异香恶臭13项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恩施州171种抗污染树种的绿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为I级的树种共31种,其中有针叶乔木1种,阔叶乔木25种,灌木5种;综合评价为II级的树种有69种,其中有针叶乔木5种,阔叶乔木46种,灌木12种,藤本6种;综合评价为III级的树种共44种,其中有针叶乔木2种,阔叶乔木23种,灌木19种;综合评价为IV级的树种共27种,其中有针叶乔木1种,阔叶乔木13种,灌木12种,藤本1种。[结论]I级树种可作为城市绿地首选树种,II级树种可作为城市绿地一般树种,III级树种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用,IV级树种不宜选用或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19.
完备的物种名录对于理解区域性鸟类多样性是比不可少的。该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对江西鸟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本研究共记录江西鸟类21目74科246属536种,其中雀形目物种占48.7%,鸻形目物种占12.3%;濒危物种有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2种。区系分析表明,江西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47.7%),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江西留鸟以东洋界为主。另外,该研究对某些物种的分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灌丛化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草原区灌丛化必然会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文通过研究灌丛化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对后续治理和控制草原区灌丛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灌丛化样地进行群落生态学调查,依据灌丛特征及灌丛间地草本群落特征,提出典型草原灌丛化指数(TSSEI),并对草原灌丛化等级进行划分,分别定义为轻度灌丛化草原(Ⅰ级)、中度灌丛化草原(Ⅱ级)和重度灌丛化草原(Ⅲ级);对不同灌丛化等级样地内的灌丛特征指标、灌丛间地草本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及草本群落的生物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1)Ⅰ级与Ⅱ级灌丛化样地之间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均显著高于Ⅲ级灌丛化样地,即当灌丛化程度从中度灌丛化向重度灌丛化发展时,灌丛间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显著降低的,重度灌丛化样地灌丛间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低。(2)不同灌丛化等级样地中的灌丛间地地上生物量与灌丛间地枯落物的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灌丛间地地下生物量与灌丛间地总生物量在Ⅱ级灌丛化样地中最低,Ⅲ级灌丛化样地中最高,其中Ⅰ级灌丛化样地的灌丛间地地下生物量和灌丛间地总生物量与Ⅱ级和Ⅲ级灌丛化样地无显著差异。(3)TSSEI与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TSSEI与灌丛间地草本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灌丛间地枯落物及灌丛间地总生物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研究认为,典型草原轻度及中度灌丛化对于灌丛间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并不构成显著影响,重度灌丛化将显著降低灌丛间地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典型草原灌丛化对灌丛间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及枯落物质量没有显著影响,重度灌丛化样地的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度灌丛化样地。典型草原灌丛化现象显著影响灌丛间地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而对于灌丛间地草本群落的生物量的影响较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