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主伐后的伐桩萌芽条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萌芽条保留数量对米老排伐桩萌芽条生长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萌处理措施,随着米老排伐桩萌芽条保留数量的增加,萌芽条的高度与胸径生长呈减小趋势,保留1株萌芽条更具有生长优势;萌芽条器官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主干枝条叶;萌芽条的总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保留2株萌芽条的总生物量积累最大,但保留1株萌芽条个体生物量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建议在米老排伐桩萌芽更新过程中,萌芽条生长1~2a再进行植株的密度调控处理,如培养薪炭林为主,每个伐桩保留1~2株生长健壮萌芽条;若需培育木材为目的,保留1株生长健壮萌芽条为宜。  相似文献   

2.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 ~ 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 ~ 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  结果  (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 > 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 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 ~ 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结论  (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 < 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机理,为其天然更新的利用和人工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子的调查及米老排种子萌发的控制性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分析光照(CK1,自然全光照,T1~T4处理分别为1~4层遮荫,37.3%、15.5%、4.2%和1.6%自然光照)、凋落物物理性质(覆盖方式)(A1和A2处理,种子分别在凋落物下方和上方)、凋落物浸提液浓度差异对米老排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郁闭米老排人工林中,无论是米老排树种或其他树种天然更新的效果均不良[幼树(树高h>1.3 m)的更新密度<330.0株/ha,更新频度<13.0%].林下微环境类型对米老排天然更新的影响明显,其微环境类型更新频度的排序为裸露地表>草本>凋落物>岩石,在凋落物覆盖的微环境中,其更新频度低于30.0%.在不同遮荫处理中,米老排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萌发指数和萌发初始日的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凋落物覆盖对米老排种子萌发的效果(萌发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平均萌发时间)影响不显著,但种子萌发起始日均大于CK1;种子处于凋落物上方的A2处理,其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萌发指数和萌发起始日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5).米老排凋落物浸提液对米老排种子萌发有"低促高抑"化感作用,其中,高浓度浸提液(B1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有强烈抑制作用(|RI|>0.50),低浓度浸提液(B2、B3和B4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的化感作用为微弱等级(|RI|0.30).[结论]种子萌发受凋落物隔离的物理障碍作用显著;光照不是影响米老排种子萌发的限制性因子,而是米老排幼树建成的关键影响因子;高浓度的凋落物浸提液对米老排种子萌发、幼苗胚根的生长及胚根与胚轴比值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米老排凋落物的物理机械障碍是阻碍其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米老排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速生阔叶树种,其生长快、干型直、用途广,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固碳增汇等生态服务功能强等优点被作为用材林和生态林的主要树种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米老排人工林丰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壮苗繁育、造林技术、施肥抚育、间伐修枝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合理发展米老排人工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米老排作为速生树种、用材树种,在经济效益上显著,且米老排具有防风固沙、改良水土的良好生态效益,所以基于米老排生态与经济效益,更需要优化米老排造林技术,促进米老排优质生长,获得更高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探究米老排造林技术要点,以米老排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造林技术进行具体分析。#$NL关键词:米老排;造林技术;生态效益#$NL一、速生树种米老排简介#$NL1、米老排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永安国有林场1994年营造米老排杉木混交林,经过1个轮伐期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能够适应永安市气候表现早期速生特性;在-5.6℃极端低温和40℃极端高温天气能恢复正常生长;6年生平均树高8.35m、胸径8.46cm; 12年生平均树高10.20m、胸径10.81cm; 28年生6米老排4杉木混交林保存密度1941株/hm2,单位面积蓄积340.23m3/hm2;米老排树干通直圆满,可作为永安市及其周边中亚热带地区松林改造、杉木混交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米老排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总结了米老排栽培技术,阐述了米老排应用前景,以期为米老排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米老排人工造林及杉米混交造林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米老排适宜性强,幼年生长快,7年生的杉米混交林米老排平均胸径5.65 ̄6.15cm,略大于杉木;平均树高4.23 ̄5.57m,有明显高于杉木的趋势。杉米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米老排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造林。  相似文献   

9.
米老排具有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优化米老排造林技术,能够促进米老排优质生长。本文介绍了米老排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相关造林技术,以期为提高米老排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生长量及经济效益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调查并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18-21、14-17、9-13和5-8 cm)及伐桩高度(2、5、10、20和25 cm)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基径5-8 cm和9-13 cm的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较大。伐桩萌芽6个月及12个月时,伐桩基径对杉木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的影响不显著。而伐桩高度对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伐桩高度为2cm时,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最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速生杨伐桩萌条更新能力、萌条生长,结果表明:速生杨伐桩时间以3~4月初为宜,伐桩高度以5~10cm为宜,并对伐桩进行覆膜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萌芽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筛选出能够促进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的内生真菌。【方法】以米老排幼苗为研究对象,施浇菌液接种 10 种供试菌株(M1、M2、M3、M4、M5、M6、M7、M8、M9、M10),15 d 后进行磷胁迫试验,胁迫 60 d 后测定米老排幼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和根系的干质量及磷元素含量、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结果】随着磷胁迫的增加,菌株 M9、M10 能够增加米老排幼苗苗高、地径以及根冠比,促进幼苗生长;在正常条件和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6 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地上部磷含量,分别为 36.9%、41.1%,菌株 M9的效果随着磷胁迫程度加深更为突出,在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4 能够显著增加米老排幼苗根系磷含量为 57.7%;菌株 M6 和 M9 均能显著提高米老排幼苗叶片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除轻度磷胁迫外,菌株处理后的米老排幼苗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较 CK 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土壤磷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对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磷胁迫环境下,菌株 M6、M9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杉木萌芽更新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上杉木萌芽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条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条长度和直径影响不显著。就伐桩粗度而言,中径级(10-3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较大;次大径级(30-40 cm)伐桩的萌芽直径最大,但萌芽条数量和长度较小;而小径级(0-10 cm)和大径级(40-5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不理想。就伐桩高度而言,低根桩(0-5 cm)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最大。  相似文献   

15.
米老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长期火烧山后土壤恶化,利用种植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h)改善林地.分析米老排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米老排林地土壤腐殖质层变厚(2~6cm)、变松.土壤养分尤其是全氮和速效N、P、K含量得到提高.说明米老排在恶化林地作为先锋树种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米老排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试样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米老排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等级为4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2等,综合特性等级为4等。米老排的干燥初期温度为5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3℃,干燥终期温度为80℃。厚度为25 mm的米老排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6(10)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米老排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14%,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7%,平均弦向收缩率为6.67%。米老排试样主要缺陷是初期开裂、干缩、扭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老排引种到海南省的适应性.[方法]在不同试验条件、不同生长基质下对引种到海南省的米老排进行育苗试验初步监测研究.[结果]米老排从种子萌发到形成幼苗时间较短.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分析显示,室内试验条件下,4种基质中出苗率至少有1组与其他3组存在显著差异,沙土+椰糠基质中的出苗率最高达到40.67%,沙土+红土基质中出苗率最低仅为9.33%.野外条件下,5种不同基质对米老排的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而对苗高与幼苗的存活数量的影响则不同.[结论]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米老排幼苗的存活影响较大,因此为其筛选适宜的生存空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在洋口林场和下蜀林场的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布置不同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数量和萌条生长量影响的试验,采集到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伐桩粗度影响萌芽数量和萌条生长量,中等粗度伐桩萌芽数量最多。大径级伐桩萌条当年生长量最大;伐桩高度对伐桩成活率几无影响,但影响树高生长量,低伐桩上的萌条生长量最大。5年的定株观测结果表明,低密度萌芽更新地上补植实生杉苗后,萌生起源植株的高,径生长量均大于实生  相似文献   

19.
杨树伐根萌条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的试验表明,速生杨伐根时间以3~4月初为宜,伐桩高度以5~10cm为宜,并对伐桩进行覆膜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萌芽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20.
米老排人工林节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结果】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米老排种植后的2~4 a,对树干8.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