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绿芦笋嫩,水份含量高,易失水老化,给鲜销带来许多困难。改进芦笋的采收、保鲜技术是提高芦笋加工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将绿芦笋的初加工及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采收及质量要求鲜销芦笋是利用其嫩基,一般初加工长度为21~24厘米,采收长度为27~30厘米。采收时间一般宜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后应剔除病笋、畸形笋、散头笋  相似文献   

2.
一、原料采收的要求嫩笋生长到24~28厘米即可采收。采收时所用的采笋弯刀要锋利,采收时尽可能不沾带泥沙,不损伤嫩笋。要求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采笋时最好将采下的畸形笋、细小笋、弯曲笋等分开。  相似文献   

3.
1.采收原料。嫩笋生长至24—28厘米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求在上午9时以前进行,所用的采笋刀和采笋剪刀要锋利:尽可能不要粘带泥沙,不损伤嫩笋。采笋时,最好将采下的弯曲笋、细小笋等分开。  相似文献   

4.
特征特性2000-3杂交芦笋是中国芦笋研究中心从2000年开始,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又一杂交芦笋新品种。其品质、丰产性、抗病性等各方面,接近甚至超过国外的一些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60天,株高200厘米,第一分枝点在60厘米以上。该品种一代杂交优势突出,生长极其迅速,一年即可采收,比引进的常规和二代种采收时间及盛产期可提前1 ̄2年。其品质优异,笋条圆直,粗大均匀,平均笋径1.5厘米以上。质地细腻,包头紧实,白芦笋种植笋条洁白,绿芦笋种植色浓绿,接地部分无紫根异色,30厘米不散头,且无空心畸形笋。一级笋合格率达90%以上。该…  相似文献   

5.
一、采收标准:鲜销芦笋是利用其嫩基,初加工长度为21~24厘米,采收长度为27~30厘米,采收时间宜在上午9时以前.  相似文献   

6.
一、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  相似文献   

7.
一、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  相似文献   

8.
采收标准鲜销芦笋是利用其嫩基加工,一般初加工长度为21—24厘米.采收长度为27~30厘米,采收时间一般宜在上午9时以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 芦笋是以其嫩笋茎为商品的。笋茎芽苞的萌发和生长与竹类相同,均在春季进行和完成。为此,加强芦笋的春季管理和掌握采收技术,是提高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关键。1.垒厢。垒厢的目的是为了让芦笋嫩茎不出土、不见光、  相似文献   

10.
绿芦笋的保鲜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 ,又名石刁柏 ,属多年生作物 ,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 ,称绿芦笋 ,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 ,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纤维柔软可口 ,有独特的芳香风味 ,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 ,呼吸作用强 ,采收后的绿芦笋存放 1~ 2d后 ,纤维老化 ,颜色变浅 ,笋体萎蔫、失水严重 ,甚至开始腐烂 ,不耐贮藏 ,因而给绿芦笋的出口鲜销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出口芦笋的质量 ,必须提高加工质量。现…  相似文献   

11.
白笋变色 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为防止芦笋变色,  相似文献   

12.
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其嫩茎为主,一次栽培多年受益,一般可连续采收10~15年,因栽培方式不同,芦笋又有白笋和绿笋之分。绿笋主供鲜食和速冻。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河北东北部以发展绿笋为主,发展芦笋生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芦笋采收期间,发茎数和产量在4月21日左右和5月中旬有二个高峰,采收后期的产量和发茎数下降,次品率较高;空心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的空心率高于绿芦笋。产量、茎数及地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空心率与地温显著负相关。维生素 C 含量以开始采收时最低,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在4月26日最高,白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采收后期较高,在整个采收期间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始终高于白芦笋。粗纤维含量以4月份最低,以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绿芦笋“二选三改一防”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二选1.1选择优良杂交一代品种。经多年筛选,我县引进推广了美国阿波罗F1,该品种适宜种植绿芦笋,直径1.2厘米以上部分90%以上,绿笋30厘米不散头,亩产1300公斤。1.2选择适宜的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适宜栽培芦笋,同时要求种植芦笋的地块旱能浇、涝能  相似文献   

15.
白笋变色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黄色,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  相似文献   

16.
芦笋采收期间嫩茎发生和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采收期间,发茎数和产量在4月21日左右和5月中旬有二个高峰,采收后期的产量和发茎数下降,次品率较高;空心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的空心率高于绿芦笋。产量、茎数及地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空心率与地温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以开始采收时最低,绿芦笋的维生素C含量在4月26日最高,白芦笋的维生素C含量采收后期较高,在整个采收期间芦笋的维生素C含量最始终高于白芦笋。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7.
绿芦笋 (学名 Asparagus officinalis)属百合科 ,天门冬属食用种 ,常见有白芦笋和绿芦笋两种。绿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其幼茎 (即嫩茎 )是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菜之一。嫩笋不但质嫩味鲜 ,而且营养价值丰富 ,据分析 ,1 0 0克鲜笋中含蛋白质 4% ,维生素 B、 C的含量高出番茄的 6— 1 0倍 ,铁的含量高出番茄的 1 8倍。此外 ,还富含硒、钼、锰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绿芦笋中所含的芦笋甙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有效物质。医学界认为 ,经常吃绿芦笋 ,不但对肾病、高血压 ,膀胱炎及水肿等疾病有疗效 ,而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采收模式对芦笋产量、皂苷量及其皂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弥勒三年生芦笋(泽西骑士),进行白芦笋、光头绿芦笋、留母茎绿芦笋3种芦笋采收方式的小区试验,测定小区产量并收集芦笋样品;测定样品中总皂苷及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设计引物,RT-PCR克隆皂苷合成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Ao HMGS)、发尼烯合酶(Ao FPPS)和沙烯合酶(Ao SS)全长编码序列,并检测这些基因在不同采收模式和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白芦笋,光头采绿芦笋与留母茎采绿芦笋获得较高产量,后者采收芦笋含有最高总皂苷与薯蓣皂苷元。q-RT-PCR分析表明:不同采收模式芦笋Ao HMGS、Ao FPPS和Ao SS的表达与总皂苷及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而同一模式、同一嫩茎不同部位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其可能与留母茎采收过程中,母茎中合成薯蓣皂苷元及总皂苷能部分转运至商品笋中有关。该研究确定留母茎芦笋采收具有较好的皂苷含量,是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1千克新鲜芦笋,卖价最高的时候不过12元,可经过深加工变成“芦笋茶”之后,身价马上增加二三百倍,用芦笋嫩尖制成的“芦笋茶”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热销,每千克卖价竟然高达3000元。芦笋是黄陂的特产,芦笋主要走外销路线。然而,出口的芦笋,要求粗细在0.8厘米以上。这样一来,不符合标准的近3成芦笋就白白烂掉。去年,黄陂区研发出芦笋茶,即将芦笋的嫩尖制成茶出售。由于约100多千克芦笋嫩尖才能产出1千克成品茶,加上人工等费用。每千克芦笋茶可卖到3000多元。加工芦笋茶不失为一条致富好门道。  相似文献   

20.
董庆富 《今日农村》2004,(11):24-24
我国北方地区栽培芦笋一般每年采收1季春笋(或夏笋),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则一般每年采收春笋和夏笋2季,而国外采笋期最长的澳大利亚因温度适宜,可全年采收芦笋,其他许多国家采笋上市期因气候条件不同,从1个月到全年供应不等。浙江省富阳市是该省芦笋的主产区,现行采收春、夏2季笋的常规栽培法,芦笋供应期分布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6月中旬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