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立与当前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选用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2—2013年在长江下游棉区(江苏大丰)不同地力水平田块(高、低)进行麦棉两熟栽培管理方式定位试验,设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系统测定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生育期间的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和地力水平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造成。棉花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是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高产高效栽培较常规栽培产量提高27.5%,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7%、23.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是长江下游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因此未来生产中应进一步合理优化栽培方式来提高棉田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农七师棉花生产水平,经专家研讨,制定本模式。该模式的技术规范贯彻“密、矮、早、膜、匀、滴灌、配方平衡施肥、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路线,实现棉花“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其中主要的技术路线如下。1主要指标1.1产量构成667m2留株数(万)1.6~1.7667m2  相似文献   

3.
油菜单产200~250kg/667m~2的生育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单产 1 4 0 - 2 6 0kg/6 6 7m2 的 2 0 7份资料统计分析 ,分别提出了单产 2 5 0kg/6 6 7m2 和 2 0 0kg/6 6 7m2 的产量及群体结构 ,并统计分析出了要达到此种高产结构其菜苗相应合理的生物学发展轨道 ,包括生育进程、冬前冬后长相以及适宜的叶面积发展动态和各时期干物质积累应达到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要沿着合理的生物学轨道达到高产结构相应的栽培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农六师2007年引进新陆早36号,2009年成为本师棉花主栽品种。通过近两年对其生育进程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棉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49为试材, 分析了6种不同施氮模式(N0、N1、N2、N3、N4、N5)对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SPAD、LAI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棉花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南疆生态条件下,种植滴灌田陆地棉最佳施氮量为N2。该施氮量方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综合水平优于其它群体,SPAD、LAI表现良好,经济产量高,成本较少。同时,提出种植棉花简化节本的多项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简化节本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卢玉梅 《种子世界》2021,(7):0123-0125
小麦是邢台地区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常年种植,面积较大。现阶段,部分农户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过于依赖主观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小麦植株的生育特点及地区环境条件,导致小麦的产量、品质得不到保证,阻碍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引导农户充分掌握小麦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推动小麦高产、稳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液体氮肥随水施用技术规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滴灌随水施肥的肥料用量及其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做了详细的规定。按本规程滴灌随水施肥,可明显提高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取得棉花创高产的主动权,我们不仅须要熟悉棉花的生长习性,摸透棉花的生育规律,了解棉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须要掌握住高产棉花的长势长相,从而根据苗情诊断,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使棉花生育进程沿着高产、优质的方向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棉花高产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产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棉花育种已达较高水平,本文提出了棉花高产育种的技术途径,(1)征集并研究利用多样化的种质资源;(2)产量结构要素的同步改良;(3)高生物学产量和高收获指数育种;(4)杂种优势利用。同时本文还从产量与竞争力相互关系出发,对改进棉花育种田间试验和选择方法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六、生育调查和产量测算(一)棉花的生育调查生育调查的意义在棉花生产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对棉花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检验在各种自然条件下,我们所采取的人工栽培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进行棉花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时,我们认识到,一定产量水平的棉花,在当地有限的生长季节里,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一定的生育阶段,并要求在各个生育阶段达到一定的长势长相,达就需要有计划地调查各项生育指标。例如,在河南安阳,为了达到亩产皮棉二百厅左右的产量,如每亩密  相似文献   

11.
何开祥 《耕作与栽培》2001,(5):F003-F004
单产 5 0 0kg/6 6 7m2 产量水平的高产示范 ,是毕节地区和贵州大学农学院联合实施的“玉米 6 6 7万hm2 (百万亩 )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的子课题。纳雍县计划实施面积 2 0 0hm2 ,即 1999年实施 10 0hm2 ,2 0 0 0年实施10 0hm2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符合纳雍同类生态条件高寒山区玉米持续发展的高产、高效综合配套实用技术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玉米生产潜力。课题实施得到了行政、技术单位的重视。结合纳雍实际 ,把高寒山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配套 ,在代表性强的不同海拔区域进行实施。每年实施均超过计划…  相似文献   

12.
早丰9号在鲁南地区种植具有产量水平高、米质优、株型理想等突出优点,但抽穗偏晚、熟期偏迟,分析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多粒多,高产策略应为:稳定适宜穗数,主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7m^2的产量650kg以上水平的穗粒结构指标应为:有效穗26-27万/667m^2,每穗总粒数12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5g以上,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有:旱育壮秧,按劳取酬主行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夺施有机肥和促花磷钾肥。  相似文献   

13.
鲁豆11号是山东省潍坊农科所育成,1995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徐淮地区引进示范表现抗病,抗倒,早熟、高产,一般产量200~230kg/667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275kg/667m^2,现介绍该品种在徐淮地区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棉花的生育特性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棉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灌木,经过驯化培育,在温带演变成一年生半木本植物,形成了与一般大田农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本文全面分析了棉花的生育特性及其对种子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充分利用棉花的生育特性,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北疆推广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2号连续2年的生育特性观察记载、产量表现调研及相应栽培措施总结,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和密度是影响棉花生育最主要的农艺措施。1987年试验表明,氮是慈溪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首要限制因子;1988到年得到相同结果,氮和密度是杭州湾南岸棉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明确了氮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株结铃数有显著作用,但对单铃重和衣分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亩总铃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要提高棉花生产力,不仅要提高单株结铃数,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密度,以达到高产所需的亩总铃数。通过两年试验,初步得到,正常年份,杭州湾南岸棉区亩产皮棉大于100公斤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0公斤、3公斤和5公斤左右;中_(12)的密度以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为提高棉花的生产力,必须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配之以适当的密度,只有肥料和密度等主要生产措施相互配套,符合棉花群体生育的需要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棉花产量的形成是肥料、密度等因子与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氮磷钾和密度对产量的作用又可追踪到它们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经1987年氮磷钾饱和设计试验,初步明确影响慈溪棉区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氮。1988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因子,进一步探讨杭州湾南岸棉区氮磷钾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作用大小,以及高产所需氮磷钾和密度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氮肥对棉花生育进程中器官建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0 kg/hm~2、160 kg/hm~2、320 kg/hm~2和4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棉花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棉花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不同,导致各处理棉花产量不同,说明氮肥可以通过调控棉花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棉花高密度技术和六大精准植棉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兵团棉花生产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单产、总产、高产和特高产棉田的面积逐年增加 ,1 999年平均单产为 1 0 7.1 kg/ 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 ,2 0 0 0年平均单产为 1 1 2 .7kg/667m2 ,较 1 999年增加 5 .6kg/  相似文献   

19.
特殊气候条件下棉花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什地区近年常出现低温、降雨等恶劣气候,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本文就特殊气候条件下如何提高棉花的产量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相关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洪章  刘鹏  贾绪存  李静  任昊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作物学报》2019,45(10):1544-1553
于2017—2018年在泰安、淄博和烟台,根据生产调研和各地夏玉米高产经验,在同一地块综合设置了超高产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和农户栽培3种栽培模式,分别模拟超高产生产水平(SH)、高产高效生产水平(HH)和农户生产水平(FP) 3个层次。并分别设置不施氮(SHN_0、HHN_0、FPN_0)、不施磷(SHP_0、HHP_0、FPP_0)和不施钾(SHK_0、HHK_0、FPK_0)的肥料空白处理。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产量差及肥料利用效率差,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显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SH、HH和FP的籽粒产量分别实现了光温潜力产量的68.13%、63.71%、53.22%。随着产量差距的增大,肥料利用效率降低。FP的N、P、K肥料利用效率分别为4.23、5.83、4.94 kg kg~(–1), SH的分别为3.84、4.64、2.97 kg kg~(–1)。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后,高产高效管理模式能够较FP籽粒产量提升10.49%, N、P、K的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7.07%、101.35%、57.65%,是实现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有效技术途径。对各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性能分析发现,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明显提高,而穗粒数、平均净同化率和粒重则有所下降。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吐丝后干物质和N、P、K元素积累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保持现有功能性参数不降低情况下,优化结构性参数是当前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有效措施,今后高产高效应更加注重生育后期群体结构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