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逊  俞玥  梁俊毅 《草地学报》2023,(9):2843-2852
为探究放牧强度、家畜类型和放牧制度3种放牧因素以及采样时间、草地类型、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4种环境因素对中国北方天然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5篇中英文文献,共计306组数据进行了基于随机效应和贝叶斯方法的Meta分析,定量研究了放牧对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纤维、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效应,并结合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7种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可以增加草地群落粗蛋白含量,减少群落纤维含量,提高草地群落存留部分的营养品质,同时7种因素均对放牧效应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不同营养品质指标,不同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北方天然草地基于牧草品质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昭苏县域的沙尔套山天然草地为研究区,对四季放牧草地的营养类型进行划分,并对各季节放牧地利用期内的草地营养成分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尔套山四季放牧草地植被可分为4个大类(包括亚类),6个主要草地型,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草群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所划分出的草地营养类型为氮碳型和氮型,氮碳型草地占主体地位。各季节放牧地因分布区草地类型组合、放牧时期和草群生长阶段等不同,在放牧利用期内草地营养成分组合形式发生变化,实际的季节放牧草地营养类型是:春季利用期内草地存在3个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营养类型为氮碳型;夏季利用期内草地营养类型为氮碳型;秋季利用期内存在3个草地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营养类型为碳氮型;冬季利用期内存在3个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其营养类型为碳氮型。  相似文献   

4.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地营养评价是以草群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对家畜营养的满足情况来评定草地优、劣的一种草地生产力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反映了草地的营养供给特点及其适宜饲养的家畜种类,为经济合理地利用草地,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提供有效依据。本文归纳了几种常用的草地营养评价方法,并对各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草地改良理论,方法与趋势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草地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改良草地要以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竞争和演替为基础,选择对于水分,光和土壤营养方面竞争力强的牧草品种:疏松土壤接纳更多的天然降水,提高天然植被的水分利用系数;通过生物学或防莠剂减少饲用牧草与不理想植物的竞争。本文还着重论述了我国改良草地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为明确其在退化草地植物中发生的变化,选择青海湖北岸同类型退化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为试验样地,通过对各类型草地植物中钾、钙、镁等矿质元素的对比分析,阐述退化草地和封育草地植物中矿质元素特征,揭示草地退化与其中矿质元素营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退化草地与封育草地上植物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退化草地较封育草地上植物和土壤中矿质元素营养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这是草地退化的结果,是退化草地"加速"退化的原因,是生物矿质元素营养的一种"饥饿效应",也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应急"响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青海湖北岸自南向北退化草地植物中矿质元素营养蓄积具有逐渐增大的特征,因为海拔低处的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两种放牧制度下的牧草营养价值及绵羊对营养的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2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牧草营养及绵羊对牧草营养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草地牧草生产力较高,且能够提供较多的牧草营养;在牧草供应充足时,连续放牧绵羊能够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牧草,但牧草短缺时,由于采食量的不足,会导致家畜摄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草地上的草群在整个生长季内各种营养物质的组合形式,叫草地营养类型。草地营养类型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也从营养学方面指明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对草地营养类型的划分尚无一个统一的方法。本世纪初,德国的K.Nehring首先提出了营养比的概念:营养比=碳物质/氮物质。到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依据K. Nehring的营养比将草地划分为氮型、氮碳型、碳氮型和碳型等四个基本类型,并对内蒙古草地进行了营养类型的划分,制定了分类原则。赵和平在此  相似文献   

12.
草地资源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程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草地资源评价方案可归结为根据基况和草原使用价值的草地资源评价,其评价方法可归结为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草地自然属性和经济生产属性是草地资源评的基本原理,简单、易行、适用的评价标准和正确的评价程序以及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合理评价方法是草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以草地类型评价为基础、以草地等级和第二性生产力评价为核心、以草地饲用植物资源评价为主要内容、以草地营养类型评价为重要方面的综合评价程序,是科学、全面的草地资源评价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草地资源评价方案可归结为根据基况和草原使用价值的草地资源评价,其评价方法可归结为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草地自然属性和经济生产属性是草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简单、易行、适用的评价标准和正确的评价程序以及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合理评价方法是草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以草地类型评价为基础、以草地等级和第二性生产力评价为核心、以草地饲用植物资源评价为主要内容、以草地营养类型评价为重要方面的综合评价程序,是科学、全面的草地资源评价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草地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持续生产的能力,并通过家畜转化为畜产品供给人类营养。草地生产消耗土壤养分,但牧草的固氮作用和残体归还土壤而供给土壤养分,使土壤肥力得到自然恢复,保持草地持续而稳定生产。但草地的生产能力还很低,这就要通过放牧管理和有效的培育措施来开发这一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于璐  王迅  柴沙驼  刘书杰 《草地学报》2020,28(2):547-557
本试验选取了青海省海北地区的海晏县作为研究区域,按照返青期(4-6月)、盛草期(7-9月)、枯黄期(10-12月)和枯草期(1-3月)4个阶段,试图通过实地测量、实验室分析与高分遥感影像相结合,分别筛选与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相关性最优的植被指数,建立草地营养含量月际动态估测模型,旨在将高分卫星影像与地面高光谱数据相结合,初步探寻天然草地各营养指标含量的月际动态规律,对指导冷季补饲及实现草地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结合高分遥感数据,针对不同月份分别筛选最佳反演模型,对各营养指标含量进行反演,以此分析草场各营养含量月际动态变化规律是可行的;牧草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着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枯草期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先增后减型变化。4个阶段中,草场干物质和磷含量最大相差约6倍,粗蛋白含量最大相差约7倍,钙含量最大相差约17倍。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的研究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采集并分析了祁连山东段4种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并对牧草营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和功能群落存在差异,其中高寒草甸植被香农威纳、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P<0.05);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显著低于草原化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地下生物量则相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和牧草碳、氮、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比较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牧草碳、氮、磷含量以及牧草营养,发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群落稳定性,牧草营养最优,沼泽化草甸次之,草原化草甸最差。  相似文献   

17.
张春辉  赵亮  赵新全 《草业学报》2023,32(3):212-223
草地具有保护地草地、放牧草地、栽培草地等草地类型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多样性,调节功能、供给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概念,通过总结草地管理发展历程,提出新时代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框架。这一框架凝练出草地类型多样性、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创新了草地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变革性利用技术以及地表信息精准测量及遥感反演、草地食草动物利用率精准计量和草地承载力核定、营养平衡草牧业生产、生态功能提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探究草地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功能优化管理路径,维系草地多功能属性、保护草地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保护自然、服务人民和永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安达为中心的黑龙江省西部草地,土壤全磷贮备普遍不足,供磷缺乏后劲;有效磷供给水平低,导致牧草磷营养缺乏。适量施入磷肥,可显著提高鲜草产量和磷营养含量,是调控草地缺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9~2001年在大兴安岭进行了草地资源品质测定及开发利用研究,测定了草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地上生物量、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大兴安岭草地共划分为3类9组9个类型,小叶章占优势地位;地上生物量随年度和降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小叶章在抽穗期营养品质最佳,野豌豆在盛开花期营养品质最佳,五花草甸杂类草在初花期营养品质最佳.由此确立大兴安岭草地在品质最佳期前是良好的放牧地和割草地.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业》2004,16(3):62-64,F003
人工草地与饲料地是指人类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地进行耕翻(包括农田在内),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以获取稳产、高产优质饲草料的草地。其作用非常大,主要是为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产、优质饲草,是实行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必不可少的草料生产基地;同时还可以减轻天然草地压力、改善饲草营养。因此建设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及饲料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