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我国农村经济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以下简称农机推广)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农机推广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关于发展什么样的农机化的问题 1.调整期的效益型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思路和步骤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样也是中央制定农业改革政策时考虑的问题。1982年,中央根据我国当时的农业形势,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第1个1号文件)中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是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并举,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分析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与措施,以期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朱松涛 《福建农机》2001,(2):12-12,13
刚刚跨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新世纪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工作仍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都不能放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继续加强农业、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战略意图。在如此大好政策方针下.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部分的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已形成了适合本国情况的农业机器体系.即由动力机械到多种配套农具,达到全面机械化阶段。故应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从政府工作的角度就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问题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娄底作为地处丘陵的农业市,农机化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更应抢抓机遇,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好时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本人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江夏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针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此引起各级领导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06年经济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农村、农业的种、养、加、运没有农业机械参与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更快地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志传 《福建农机》2005,(3):61-61,64
当前,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下,现代农村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空前的,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满足“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的需要,是农机推广部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目前,在笔者所处的泉州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市而言有较高水平,并在水稻生产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化服务.这些都对农民的增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因素众多.还存在着诸如农业机械化发展力度不大,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机耕路损坏影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以及农机管理和操作人员现有素质难以适应农机发展新形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11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把党重视三农工作、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使农机化事业有了依法促进、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这是农机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象征着农机化大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到来。工作在农业农村特别是农机化战线的同志们倍受鼓舞,对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有何作用,其地位如何?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要求在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下,采用现代的生产工具,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生产达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连续发布了10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奏响了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掀起了农业机械化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机》2010,(1):54-54
2009年12月29日,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并对2010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会看望了参会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黄辉 《当代农机》2009,(9):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第1部法律,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走向了法治时代,5年来的实践证明,已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惠及数亿农民的福音,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及保障措施。南充各级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任,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刻领会立法精神,准确掌握各项法律规定,正确运用法律,依法行政。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把握新时期丘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以夯实基础农机项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获得通过的大背景下,针对当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但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农机具之友》2010,(2):3-7
1总结经验,充分肯定2009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9年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机化》2010,(1):4-4
<正>本刊讯12月29日,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并对2010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村机电》2011,(1):44-44
2010年12月23日,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共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农机化成绩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研究“十二五”农机化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部署2011年工作,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