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西省吉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对优质苹果生产配套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在改进苹果园施肥技术上下功夫,按照苹果树生长习性,科学配方施肥,设法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提质效果。现将吉县苹果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总结如下,供各地苹果产区果农参考。一、苹果树需肥规律1.苹果树根系需肥相对集中成龄苹果大树,由于树冠相互交接,株间根系集中在树冠外缘相应部位。根系在土壤中的垂直分  相似文献   

2.
樱花树施肥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树龄的樱花树,施肥要求是不同的:幼年樱花树处于营养生长期,树冠会迅速扩大,这期间应增加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成年樱花树则要控氮、增磷、补钾;衰弱的樱花树,应适量配施氮、磷、钾肥。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应多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赣州市兴国县的脐橙树势衰弱和黄化现象十分严重,经过对树冠下土壤养分及pH值测定发现,黄化树下土壤酸度普遍偏高。经分析,施肥不当造成烂根是导致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脐橙树体在土壤pH值为5.5左右时生长良好,也就是说在该酸度下根系能正常吸收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4.
4.树冠如果树木的根、干、枝乃人之足、体、肢,那么树冠乃人之首。树冠是植株生命活力的象征,也是“树形骨架”的布局终点,它的位置、造型对于树形优美与否有着重要影响。 (1)树冠的艺术表现:要了解这一点时,首先应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在自然界,不管植物的生存条件多么恶劣,植物总是不畏险阻地向阳、向上生长。那悬崖上倒  相似文献   

5.
王伟伟 《种子科技》2023,(2):99-10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玉米种植中的施肥方式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合理的施肥方式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下降,并且污染生态环境。为此,在玉米栽培中应该选择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除了受施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病虫害的影响,应分析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萍 《种子科技》2023,(19):112-114
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科学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马铃薯种植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马铃薯施肥技术不科学、种植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马铃薯施肥技术,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更好地研究马铃薯施肥技术,文章从基肥施用、种肥施用、追肥3个角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改良马铃薯施肥技术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机采树冠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清 《茶业通报》1995,17(4):13-14
机采树冠的培养技术徐四清(安徽省国营周王茶场)机采同人工手采相比,对茶树树冠的要求更严格。由于机采是一次性采摘,选择性相对较差,所以茶树必须有同采茶机械相适应的树冠结构。高度和树幅适中(一般在85~90cm左右),冠面平整,发芽相对一致,茶树生长势旺...  相似文献   

8.
茶树益微对重修剪茶树树冠改造效应的研究程鸣珂,仉皖莉(安徽省祁门茶科所)重修剪是对未老先衰茶树改造更新的一种技术措施.通过重修剪.使衰弱的树冠复壮,形成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的高产新树冠。因此,重修剪改造树冠效果的好坏.首先表现在新抽发的枝梢及其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2-12
多点芽接换头是为弥补枝接换头的缺点而试用的一种新方法,该法优点在于嫁接成活率高,宜接位置多,造成的伤口面积小,容易愈合,树体恢复快,骨架牢固。一般接后1~2年树冠恢复到嫁接前的大小,第三年即可丰产。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2,(2):37-37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农业研究人员用内置定位系统的便携终端装置扫描农田形状、农作物位置信息并录入电脑,然后用光学感知装置获取作物叶片颜色等信息,从而把握作物生长情况。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这些信息被输入控制拖拉机施肥装置的读取器,作业人员只管驾驶拖拉机行驶,施肥装置会根据沿途位置变化,自动调节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茶树低位嫁接换种是一条逐渐为广大茶农所接受,进行改造有性群体茶园,推广无性系良种的有效途径。其各项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嫁接成活率方面,只要正确选择适宜当地嫁接的良种,就没有什么难题了,在嫁接幼苗培育方面,茶农们常采用深翻施肥、除草、抹芽和防治病虫等措施来养苗、壮苗和护苗,而利用打顶、修剪及采养结合等技术来消除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生长,从而打骨架、扩树冠、增加宽幅度,达到早封行、早成园、早投产和早收益的目的。可是在低接换种中,大部分茶园是七十年代左右单行直播的有性群体茶园,因为只有单行茶,所以仅用打…  相似文献   

12.
冠层微气候的监测是精细农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苹果树冠层温湿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决定苹果质量和产量的直接因素,冠层温湿度的监测方案及策略是由其分布特性决定的。为了研究冠层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实地试验持续地监测了苹果树冠层多个位置点的温湿度,在不同的冠层不同的日期进行了2次试验以相互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时间上在太阳最为活跃的中午前后,空间上在果树冠层靠顶部和边缘的位置温度随时间的波动最大;冠层温度的极值点最多出现在沿着主干的直线方向上。【结论】由此,可得出结论:中午前后及冠层边缘处的监测频率应较大一些;提出了一种优先监测冠层中心沿着主干方向2~3个位置点,再监测冠层其他点的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叶面积是树冠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林分的生长,对农田防护林防护效能起着现实意义。研究了豫东平原9年生‘中林46杨’农田防护林带单木树冠内叶面积的变化及各级枝叶面积间的变化,建立了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的异速生长模型,并用来测算林带的叶面积。结果表明,冠层位置对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在垂直尺度,叶面积表现为中层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在水平尺度,由内层到外层,显著增加。不同分枝级别枝条的叶面积差异显著,表现为2级枝最高,5级枝最低。树高、胸径、冠长单个因子及其复合因子都能可靠地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相比而言,选择胸径因子来预测单木叶面积在应用上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4.
《科学种养》2012,(9):4-4
农业部近日召开全国农化服务暨机械施肥座谈会,总结交流测土配方施肥农化服务与机械化施肥的成效与经验,研讨机械施肥、专业服务的推广模式与机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进一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农化服务的具体工作。会议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要求,努力改进粗放施肥方式,积极开展化肥机械深施和水肥一体化施肥,促进施肥专业化服务,全面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会议强调,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心任务就是要强化“巩固、拓展、深化、延伸”,尤其要在“深化、延伸”方面下功夫,突出抓好化肥机施深施和水肥一体化方面的施肥农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的树冠高程模型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冠高程模型是树冠表面模型和数字高层模型的差值,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数据源。笔者提出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进行树冠高程模型分割的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平滑树冠高程模型,对树冠边缘做初步检测,然后利用形态学重构方法进行树冠形状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值图像的距离变换和h-minima变换,并标记树冠顶部,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水岭分割,实现单株木树冠边缘勾勒。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分割正确率,当结构元素和h-minima变换中的参数分别等于3、1.5时,树冠分割正确率为78.5%。  相似文献   

16.
枇杷有别于其他果树,为冬花春实果种。如何做好枇杷的春夏季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枇杷采果后的管理科学与否,会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产量和质量。枇杷树上果实剩下10%左右或全部采完后,应及时施肥,肥料宜用速效氮肥配施迟效有机肥。施肥量依树冠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多少而定。以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从市场上买回一株大阪松,高干树型,虽已有初步形状,但其造型零乱,观赏性较差。经过初步观察,笔者发现这株大阪松有以下特点:主干高耸直立,略微倾斜,总体枝量较稀少;枝条多集中于树冠中上部,中部位置有一较长下垂的枝条,树冠上部枝条分布较为均匀。树体主干及整体走势向右侧发展,这也是整个树体造型"取势"的方向,即所有枝条布局要围绕这一树体走势展开。笔者经过反复推敲,初步确定造型要点:整体树势向右侧取势,上部结顶部位枝条要"长‘缩’短‘扎’、左收  相似文献   

18.
在树桩盆景的制作中,会遇到主干关键部位无出枝或突出枝位置不佳的困扰。采用“借枝补位”,可解决无出枝和出枝不佳的问题。现作简要介绍,供参考。一、树冠制作中的“借枝补位”:在桩景制作中,树冠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构图的优劣。有些桩坯,为了促其成活,顶梢主干大多被截除,仅保留少量的顶部短截后的侧枝。在育坯过程中,这些侧枝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地成活,有的会  相似文献   

19.
鹭岛榕情     
闽南的乡村、寺院遍植榕树,许多榕树的树冠遮天蔽日,随处可见人们在树下品茗、休憩,享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杂交晚稻科学施肥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晚稻全生育期相对较长,而安全齐穗期又较常规晚稻早,且杂交晚稻根系发达,代谢旺盛,吸肥力强,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的潜在养分,在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吸肥水平往往超过施肥水平,如不及时补偿易出现地力下降现象,对高产极为不利。所以,杂交晚稻在科学施肥上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