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平 《云南农业》2002,(1):13-13
1.合理灌水。蚕豆花荚期是水分的临界期,同时也是蚕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要灌好花荚水。结荚鼓粒期是蚕豆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充足的水分能促使蚕豆籽粒饱满,粒重增加,要灌好鼓粒水。 2.预防霜冻。蚕豆开花期若遇霜冻,对产量影响很大,要根据天气预报,采用灌水、人工造雾等预防霜冻。 3.整枝打顶。播种过密,生长茂盛的田块,开花期要及时间苗,花荚期适时清除无效分枝和弱枝。开花末……  相似文献   

2.
灌水与氮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灌水与氮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内不灌水(W0)、仅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开花水(W2),施氮52.5 kg/hm2(N0)、180 kg/hm2(N180),施硫0 kg/hm2(S0)、60 kg/hm2(S60)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增加,籽粒产量和田间耗水量明显增加,水分亏缺时增施氮肥和硫肥,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并促进了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运转和分配;灌水和氮硫配施对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运输有促进作用。氮硫配施对不同水分状态下的水分利用差异较大,适当减少灌水(W1)相比不灌水(W0)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相比W2,增施氮硫可以增加土壤贮水的消耗。适当减少灌水、增施氮硫不仅可以降低灌水无效消耗量,还可以提高降水和土壤贮水的利用率,实现小麦增产和水分利用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北疆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春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几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就不同品种而言,各个生理指标的峰值虽略有差异,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株高、LAR、NAR、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分别主要出现在结荚期(或鼓粒期)、始花期、鼓粒盛期、鼓粒期和鼓粒盛期;这些峰值可与产量相结合用于品种选育.在物质积累与分配上,结荚至鼓粒盛期最多,而分配则是从结荚期开始,分配到荚中的干物质所占的比重逐渐升高,反映了物质分配重心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行距水分对间作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解析干物质与产量间的关系,为干旱区枣棉间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干旱地区设置试验,研究枣棉间作行距(枣树间2行棉花、枣树间4行棉花)、水分(充分灌水、正常灌水、轻度水分亏缺、中度水分亏缺)对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因素中,枣树间4行棉花处理(M2)的产量要好于枣树间2行棉花处理(M1);水分因素中,正常灌水(W3)处理下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RVR)、皮棉产量表现最佳,其次为轻度水分亏缺(W2)处理下的棉花,中度水分亏缺(W1)下的棉花表现不佳;因此,枣树间4行棉花(M2)的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发挥间作棉花群体效应,提升产量;正常灌水(W3)与轻度水分亏缺(W2)下的棉花皮棉产量表现最好且两者间差异性不显著,这表明适当的水分亏缺能够使间作棉花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发挥节水灌溉优势,保证间作棉花产量,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胁迫对豌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豌豆是旱区主要的轮作倒茬作物,研究干旱胁迫后豌豆的复水效应可为充分发挥补偿作用而降低减产损失奠定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土培方法,单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了全生育期正常供水的对照(W1),花荚期+成熟期50%相对含水量胁迫(W2)、孕蕾期+成熟期50%相对含水量胁迫(W3)和孕蕾期+花荚期50%相对含水量胁迫(W4)4种处理对豌豆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全生育期正常供水的对照(W1),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豌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花荚期及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均呈现W1W3W2W4的趋势,孕蕾期+花荚期(W4)缺水对豌豆干物质积累的降低作用最大.与对照相比,3种干旱胁迫方式下单株豆荚数和单株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但W3的籽粒产量比W2及W4高18%~26%.3种胁迫处理中,孕蕾期+成熟期50%相对含水量胁迫(W3)具有显著的复水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探究灌水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宝鸡地区小麦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裂区实验设计,以弱抗旱性小麦品种周麦27和强抗旱性小麦品种洛旱22为对象,设四个水分处理:CK(越冬期240 m3/km2+拔节期210 m3/km2)、W1(越冬期160 m3/km2+拔节期140 m3/km2)、W2(越冬期80 m3/km2+拔节期70 m3/km2、W3(越冬期0 m3/km2+拔节期0 m3/km2),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产量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量的减小,整个生育期小麦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不同灌水量处理下洛旱22各指标降幅均低于周麦27,且洛旱22在W1、W2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W1处理下,洛旱22产量下降不明显,说明洛旱22通过提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稳定了产量;(3)整个生育期周麦27在W1与CK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孕穗期,周麦27在W1与CK处理下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积累与产量密切相关,使得W1处理下周麦27穗数下降不明显;(4)当灌水量为W3(越冬期0 m3/km2+拔节期0 m3/km2)时,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周麦27和洛旱22相较CK下降幅度分别为51.4%和40.6%。综合节约用水和产量问题,本试验条件下,越冬期160 m3/km2+拔节期140 m3/km2灌水处理是获得小麦高产最佳灌水方案。  相似文献   

8.
滴灌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13-96、13-139、黑农61、新大豆27号、11-109 5个大豆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LAI和LAD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结荚期至鼓粒期达到最大。黑农61、新大豆27号和11-109籽粒产量达到5 325.6~5 648.5kg/hm~2高产水平,主要是由于主茎10~17节的荚数、粒数和腔数增加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达5.8~6.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3 013 150~3 260 163m~2·d/hm~2,茎秆、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5个器官所占比例分别为19.2%~25.8%、12.6%~24.4%、10.8%~13.2%、14.5%~23.0%和21.7%~34.4%,收获指数和粒茎比分别为0.216~0.344、0.8~1.8。试验证实大豆高产潜力大的生理基础是花后主茎中上部叶面积较大、总光合势较高、籽粒干重活跃期较长和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9.
大豆籽粒发育可分为鼓粒期和籽粒归圆期,探究无损伤检测鼓粒进程的指标对大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鲜819-4、冀豆17、鲁96150和V94-397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连续测定标记花荚的荚果厚度,分期收获同日标记的大豆籽粒并进行发芽率测定,研究大豆鼓粒期荚果厚度变化。结果表明:1)鼓粒期鲜荚皮厚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荚果厚度可用于度量籽粒厚度的变化。荚果厚度(y)与开花后日数(x)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ax2+bx+c)进行有效模拟。利用模拟函数可以对大豆鼓粒始期、最大荚果厚度出现期、鼓粒持续期以及平均鼓粒速率等进行有效预测。荚果最大厚度可用作判定大豆籽粒开始具备发芽能力的外观指标。2)荚果厚度变化受材料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材料不同时期标记的花荚,荚果厚度增速趋势可能有差异,因此在大豆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同日标记花荚是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一项必要的控制措施。3)不同材料鼓粒特性存在差异,选择鼓粒启动早、鼓粒速度快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荚果厚度有望成为研究大豆灌浆特性和适时早收的无损伤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一管6"滴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不同行间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来自新疆、内蒙、宁夏等不同地区的7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距滴管带远近不同行小麦植株(距滴管带最近行记为R1、中间行记为R2,最远行记为R3)叶面积指数、开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1)不同春小麦品种行间叶面积指数大小与其产量呈正相关(R~2=0.50),‘克春11号’行间叶面积指数最大,依次为‘新春37号’‘宁春4号’行间叶面积指数变异系数最小;(2)试验春小麦品种行间籽粒产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72与0.91),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3)‘新春37号’‘克春11号’‘高原506号’‘宁春53号’与‘宁春4号’的R2与R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低于R1,但其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转移率均高于R1;‘农麦2号’与‘津强7号’的R2与R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于R1,但其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转移率均低于R1;(4)开花期行间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对籽粒产量的降幅影响最大,穗+穗轴行间干物质的降幅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影响最小。有效穗数R2与R3相对于R1的降幅增大,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远近行间的降幅会减小,同时千粒质量与穗粒数的降幅也会减小。‘新春37号’与‘克春11号’在"1管6"滴灌模式下产量水平高,‘宁春4号’在"1管6"滴灌模式下行间产量变异系数小,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的行间稳定性均可为筛选品种在"1管6"滴灌模式下行间产量稳定性的参考指标。穗数的增大会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行间差异变大,千粒质量或者穗粒数的提高有助于新疆滴灌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指数施肥下楸树无性系叶片发育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展叶过程是由自身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又受到多种生态因子的调节。本研究旨在量化不同氮素指数施肥下楸树无性系叶片发育过程中各个参数变化情况,建立叶片生长模型和叶面积模型,分析不同氮素指数施肥与叶片发育的关系。2011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科所选用2年生楸树无性系组培苗1~4,设置4种水平(CK、尿素6、10、14g/株)指数施肥处理,记录整个施肥期间叶片叶长、叶宽、叶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楸树无性系叶片参数变化呈“S”型曲线,叶片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P<0.01)。不同氮素指数施肥对叶片参数6月份影响不显著,7和8月有显著影响(7、8月叶宽分别较CK增加了31.4%~38.7%和79.8%~111.2%,叶面积分别较CK增加了59.0%~98.8%和304.4%~423.0%,8月份叶长较CK增加了68.2%~92.3%)。7月份叶面积N14和N10处理无显著差异,8月份叶面积N10显著高于N6和N14,N14在生长后期氮素过量,最佳施氮量是10g。2)通过分析logistic生长曲线得出:不同指数施肥延长了叶面积始盛期、盛末期、高峰期的到来,增加了7和8月最大积累速率,展叶持续天数受施氮影响较小。3)一元、二元、三元和幂函数都能够较好地拟合叶长、叶宽、叶长乘叶宽和叶面积的关系(R2均大于0.8)。拟合叶面积最好的指标是长乘宽,最好的拟合方式是幂函数(R2均大于0.95)。实践中可以直接测定叶长,用LA=63.8014+10.8229L或是LA=0.108L2.45(R2均大于0.93)来进行指数施肥下楸树无性系不同发育阶段叶面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内的林冠结构和光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8月 <6月 <9月 ,吸收率则为 9月 <6月 <8月 <7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法,于2006年7月31日开始,用0.2% NaCl溶液对四季菊、福禄考(Phlox paniculata)、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 L.)和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进行盐胁迫处理,每周浇盐液一次,连续浇灌3次,调查试材的盐害情况, 并计算盐害指数.分别于8月7日、8月15日、8月23日测定叶片中脯胺酸、SOD、POD、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质量分数或质量摩尔浓度,采用频度靠前优先的排序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4种草本宿根花卉耐盐性强弱为荷兰菊﹥四季菊﹥大花萱草﹥福禄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甘蔗单作、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间作3 种种植模式下杂草数量、土壤养分情 况、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院(1)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中,田间杂草数为16.5~25.0 株/m2,而单作甘蔗 田间杂草数为40.0~45.0 株/m2,对比单作甘蔗,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2)在甘蔗/大豆隔行 间作模式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分别提高0.03 g/kg、0.058 g/kg、0.1344 mg/kg 和5.34 mg/kg,表明间作模 式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下,甘蔗出苗率及甘蔗产量表现同甘蔗单作相比没有 明显差异,合理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没有负面影响;土地当量比为1.39~1.63,具有较强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旅游景观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旅游景观早熟禾为试材,研究了纯氮、氮磷、氮磷钾(50%比例有机氮)、有机氮4个施肥处理对其生长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处理6~8月份基部叶加长生长处于最高值,氮磷钾处理9~10月处于最高值,两个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叶片质地在7月份氮磷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干物质积累量6~7月氮磷处理处于最高值,与氮磷钾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8~9月氮磷钾处理最高,有机氮处理增加效果最差;鲜重在8月份所有处理达到最高值,其中氮磷、氮磷钾处理分别达到18 224.08、17 293.33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8~10月份氮磷处理、氮磷钾处理含水量较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氮磷处理对促进旅游景观早熟禾生长效果最佳,氮磷钾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稻飞虱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对每年的发生面积进行预测,指导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方法]分析历年的大气环流特征量的资料,选取与中国稻飞虱发生面积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筛选出了与稻飞虱发生面积呈显著相关的因子,并分别建立了基于当年10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W、当年10月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当年8月北美副高强度指数、当年6月大西洋欧洲环流型W、当年2月北美大西洋副高北界、当年10月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上年11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的白背飞虱发生面积预测模型和基于当年7月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上年10月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上年11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当年9月北美大西洋副高北界、当年1月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上年9月太阳黑子和当年9月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的褐飞虱发生面积预测模型。[结论]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的基于大气环流因子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榆林山地矮化密植梨枣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肥浓度对涌泉根灌枣树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持续至果实成熟期末期,随后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萌芽展叶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水肥处理下,枣数叶面积指数最大的是高水中肥处理(W1N2);所有处理中,高水、低水处理与低肥相组合,果实体积最大,中灌水处理为不施肥时果实的体积最大。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最低的是低水处理(W3),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施肥能促进枣果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的增加,但肥液浓度过大,反而会抑制其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产量超过2000kg/亩,最低的是低水高肥处理(W3N1),产量不到1000kg/亩。因此可以选择中水中肥处理(W2N2),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浮床栽培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水质、底质的净化作用。[方法]2016年5—10月测定了水体TOC、COD、Chl、TN、NH_4~+-N、NO_2~--N、NO_3~--N、TP、PO_4~(3-)-P和底泥TOC、TN、TP,研究种植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2016年5月,虎杖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6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PO_4~(3-)-P显著下降;7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Chl显著下降;8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4-N显著下降;9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N显著下降;10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_4~+-N显著下降。6—8月虎杖种植塘底泥TOC显著增加,6月底泥TN显著增加,7—10月底泥TN显著降低,6、8—10月底泥TP显著降低。[结论]虎杖种植能降低水体中TOC、COD和Chl,降低底泥TP和TN,种植前、后期能分别降低水体中TP和TN,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和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TVDI的内蒙古植被生长期干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7、2008年植被生长期(4~9月)的MOD13A3和MOD11A2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内蒙古地区的TVDI数据划分等级,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气象站点、样点的土壤含水量与TVDI的散点图看出,TVDI作为内蒙古植被生长期的旱情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内蒙古地区植被生长期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占全区面积的70%以上;湿润、正常和重旱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③在时间尺度上,内蒙古地区4、5、6月旱情比较严重,7、8月份旱情有所缓解,是全年干旱最轻的时段,而进入9月份旱情又逐渐加剧;在空间尺度上,东北部地区4~9月份旱情比较轻,干旱等级主要以湿润和正常为主;其他地区在7、8月份旱情比较缓和,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其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在4~9月份的旱情均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