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揭示圆叶锦葵的营养生长特性及繁殖潜力.[方法]对秋季处于营养期和结实后期的旅游植物资源圆叶锦葵进行生物量分配策略研究.[结果]圆叶锦葵两类植株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叶>根>茎,但营养期植株物质分配较结实后期稳定,结实后期植株表现出更大的表型可塑性和可调节性.两类植株在叶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和丛径间均具有异速生长规律,根呈现同速线性增长规律,茎在营养期呈现异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随植株总生物量和丛径的增加分别呈幂函数和直线形式的降低,分配策略为较大的植株将分配较少的物质和能量用于繁殖器官果实的建成.[结论]该研究为旅游景区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外缘绿洲区中苦马豆种群地上部分各构件数量、生物量、能值和营养成分的测定,旨在揭示不同物候期苦马豆种群生殖构件特征及生殖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物候期的变化,苦马豆生殖分配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高(40.75%);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都随物候期而降低。(2)营养构件数量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普遍低于生殖分配,生殖分配表形可塑性随物候期而逐渐下降。(3)生殖构件各性状与其相关性状呈现出线性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其中以线性关系为主。(4)花(荚果)中能值和营养元素分配都随物候期而增加,在成熟期后占主要比例。总体上,苦马豆有性生殖构件中生物量、能值和营养物质分配是随着物候期而增加的,与营养构件间存在相互竞争和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的表型可塑性变化,对赣西北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3种石灰岩土被生境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生境淡竹的分株种群特征、分株与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分株构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裸岩率增加,淡竹的分株密度降低,平均分株生物量增加,种群生物量以半连续土生境最高,零星土和连续土生境大致相当;(2)在分株水平方面,3类生境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连续土生境相比,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生境的淡竹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减少,秆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P0.05);(3)表征淡竹分株大小的指标(株高、基径、枝下高、节数等)随着裸岩率升高而增大;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生境淡竹的分枝数、地下茎分枝角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增高,使淡竹叶片分布更分散,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研究认为,淡竹在分株水平和分株构件水平均产生了对石灰岩高异质生境的表型可塑性调整。在水分亏缺的高裸岩率生境,淡竹减少叶生物量分配和增加秆生物量分配可能是降低水分消耗和提高水分贮存的表型调节行为;叶片散布及光能利用效率提高则是对叶生物量分配减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采取大样本随机取样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区华北剪股颖种群的生殖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殖分配与叶生物量分配、秆生物量分配,生殖生长分配与秆生长分配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描述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函数分别为线性函数、幂函数、线性函数,r2分别为0.403 1、0.448 2、1,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营养元素在植株体内按一定比例流动,并且是从各构件流向繁殖器官;穗生物量与地上全株生物量、穗长与株高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描述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函数均为线性函数,反映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按比例生长的高度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对河西走廊3个生境不同生态型芦苇种群生殖分株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态型芦苇分株的株高生态可塑性要高于分株总生物量,芦苇茎生物量占分株生物量的比例最大。芦苇分株的花序长与株高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湿生芦苇和沙生芦苇生殖生长比率与株高呈现负相关关系,盐碱芦苇生殖生长比率与株高无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生态型芦苇分株总生物量和各组分生物量随分株高度的增加,及茎和叶鞘、叶、花序的生物量随分株总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现幂函数异速增长规律。土壤水、盐含量是造成影响芦苇生长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丛型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方法]以长白山区的4种丛型禾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华北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和鹅观草(Roeqneria kamojiowi)为研究对象,计算各种群营养枝和生殖枝构件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结果]4种丛型禾草生殖枝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较高,基本都在85%以上。在生殖枝构件中,生殖枝茎杆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比例较大(75%~90%),说明这4种丛型禾草主要是以地面下茎基部分蘖出新个体进行无性生殖。[结论]初步揭示了丛型禾草地上总生物量生殖分配的一般规律,为植物生殖生态学以及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焦聪  阚国仕  陈红曼  任大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31-12034
从构件水平研究紫花地丁种群各构件数量特征和营养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之间相关性及生殖分配格局与营养构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生殖分配与叶生物量分配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和植株总生物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搞清意大利苍耳和当地苍耳扩散分布与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意大利苍耳入侵定居和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种群分布地段,对种群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种苍耳种群的果实数量和株高、果实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以及株高、根、茎、叶与果实生物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的生长结果和资源的分配有规律性;两种苍耳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关系均表现为果实>茎>叶>根;两种苍耳的不同构件生物量对果实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意大利苍耳茎>根>叶,苍耳为叶>茎>根;茎对意大利苍耳果实生物量的制约比叶对苍耳果实生物量的制约效果更大,这种生物量分配方式转变可能是意大利苍耳比苍耳具有更强繁殖扩散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增加分布范围,成功定居新疆大部分区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及特点,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类型等不同的5个样区采集苦豆子样品25份,分离苦豆子内生真菌,并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根据苦豆子的侵入率、分离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采用琼脂移块法,检测所分离的内生真菌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等6株植物病原菌的的抑菌活性。【结果】从25份苦豆子样品中,共分离到214株内生真菌。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内生真菌数量以种子最多,叶部最少;植被类型中,沙生植被草原比荒漠草原分离的苦豆子内生真菌多。经鉴定,从各样区分离的苦豆子内生真菌分属22个属,其中卵形孢霉属(Oospora)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为样区共有属。样区Ⅰ与样区Ⅲ及样区Ⅳ与样区Ⅴ的内生真菌群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相似性较高。214株内生真菌中有167株(78.0%)有抑菌活性,不同属内生真菌的抑菌率差异较大。【结论】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较高的抑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可降解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以不同浓度施加时,对狼尾草镉(Cd)吸收、富集及转运的影响,为充分利用螯合剂与植物联合修复Cd污染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狼尾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法,分析不同浓度GLDA[0(对照)、1、2、3、4和5 mmol/kg]处理下狼尾草生长特性、生理指标及狼尾草各部位对Cd的富集量,并进行GLDA浓度与狼尾草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GLDA浓度的增加,狼尾草株高、根长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GLDA浓度为2 mmol/kg时分别增加8.23%、4.41%和7.75%;狼尾草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GLDA浓度为2 mmol/kg时达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16、1.09和1.19倍。在GLDA处理下狼尾草富集系数(BCF)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且表现为根>叶>茎;在GLDA浓度为2 mmol/kg时,狼尾草转运系数(TF)高于1.00,植物修复系数(PRF)达最大值,为1.93。相关分析表明,螯合剂GLDA处理浓度与狼尾草株高、叶绿素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而与地下部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浓度GLDA可通过促进狼尾草叶绿素的生成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其生长,提高其富集及转运能力,高浓度则抑制狼尾草生长。GLDA对狼尾草修复Cd污染的最适浓度为2 mmol/kg,可显著提升狼尾草修复Cd污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河西走廊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参数特征,揭示黑果枸杞种群繁殖投入规律与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种群为对象,测定黑果枸杞生殖配置参数及土壤含水率等指标,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特征。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高度、冠幅、单株生物量以及繁殖投入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2)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茎叶生物量分配呈不同的规律性。覆沙地生殖配置最大,达到了14.15%,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中度覆沙盐碱地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为湖积盐渍化土地,其余均<8%。干旱荒漠区黑果枸杞生殖配置水平较低,茎生物量分配较高,叶生物量分配次之。3)黑果枸杞繁殖投入与土壤平均含水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判定系数达到了0.616 2,土壤含水率对黑果枸杞生殖配置影响较大。4)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片长宽、果实长宽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固定半固定沙丘叶片和果实较大,覆沙地次之,而重度盐渍化地叶片和果实最小,黑果枸杞会通过减小叶片和果实大小来适应干旱盐渍化环境。因此,生境条件对黑果枸杞种群生长指标、生殖配置及形态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随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规律,为荒漠地区植物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植物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植物生物量以及土壤的水分和盐分含量,并将水盐分为3个梯度,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植物生物量对功能性状的响应。【结果】(1) 植物冠幅面积 (S) 在3种土壤水盐梯度下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植物叶片磷含量 (LPC) 在低水盐群落中适应性高于中高水盐梯度。(2) 植物地下生物量 (AGB) 低水盐梯度显著低于高水盐梯度 (P < 0.05) ;地上生物量在土壤水盐梯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 > 0.05) 。 (3)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物量的冗余分析 (RDA) 在3种梯度下,植物冠幅面积 (S) 、株高 (H) 与生物量相关性均较高,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S、H、SLA会对生物量增长有促进作用。 (4)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对生物量的指示能力是随着土壤水盐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结论】艾比湖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的生物量随土壤水盐的增高而减少。在低水低盐土壤区域,植物的适应性较强;在高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叶片表型性状比生理性状更明显;在中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差异及联系不明显。干旱荒漠区土壤盐含量的增高已经对植物生长产生了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减少会使荒漠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紫苞雪莲(Saussurea iodostegia Hance)10个居群的花期繁殖器官特征和繁殖分配进行研究,为探讨紫苞雪莲如何与胁迫环境相适应及提高其繁殖分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09,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于不同海拔下(3 050,3 200,3 300,3 400,3 500,3 600,3 700,3 800,3 925,4 000 m)采集10个居群的紫苞雪莲,每个居群取20株样品,测定紫苞雪莲的性器官长度、花粉数、个体大小及繁殖分配,并分析各个指标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紫苞雪莲个体大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紫苞雪莲繁殖分配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花药和花丝长度及花粉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花柱长度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丝长度与花粉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柱长度与花粉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紫苞雪莲的个体大小及繁殖分配有重要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植株可获取的资源总量降低,分配给繁殖器官的相对资源量增加,并且在花粉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的情况下,紫苞雪莲通过花柱长度的增加来提高柱头对传粉昆虫的感受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ApoA5基因的多态性与胆固醇浓度和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平衡胆固醇浓度与繁殖性状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试验共记录了434只SD母鸡的繁殖性能、300 d时的血清胆固醇浓度(SCC)和蛋黄胆固醇浓度(YCC),采用PCR-SSCP及PCR-RFLP技术,筛查到ApoA5基因的6个新的SNPs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单个SNP的效应比较集中在开产日龄(AFE)和SCC上;由位置靠近、效应一致的SNP2、SNP4和SNP5构建的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大致与单个SNP相吻合,但更突显了各性状在单倍型组合间的差异,SCC和YCC都较高的H5H8、H4H8、H5H6、H6H6单倍型组合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SCC和YCC都较低的H1H5、H1H6和H3H8组合则相反。【结论】ApoA5基因的单倍型SNP2-4-5能够揭示各组合在胆固醇及各繁殖性状间的差异,可以作为提高繁殖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种间竞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的紫甘蓝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种群数量混合或单独饲养,繁殖1代或多代后检查并比较2种蓟马的产卵数量、种群数量及后代性比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蓟马的种群增长竞争和生殖能力竞争。【结果】当烟蓟马与西花蓟马个体数分别以40﹕20、30﹕30、20﹕40的种群比例在紫甘蓝上共存竞争时,西花蓟马分别在4代、4代和5代后被烟蓟马完全取代,并且在竞争过程中伴随着西花蓟马种群雌虫比例的逐代下降。生殖能力竞争的结果表明烟蓟马可以显著降低西花蓟马的产卵量和后代的雌雄比例。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5.7粒分别下降到2.6、1.9和0.8粒;1头西花蓟马雌虫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7.6粒分别下降到3.6、2.5和1.4 粒;而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3头和5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后代的雌雄比例由3.1分别下降到2.4和1.3。【结论】在以紫甘蓝为寄主植物的竞争体系中,烟蓟马试验种群在短时间内取代了西花蓟马试验种群。烟蓟马除自身具有更强的繁殖力,其对西花蓟马生殖的抑制作用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入侵性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unth)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特征的可塑性,提高对该物种的预警能力和控制能力。【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模拟干旱和淹水条件,研究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单位存活能力的影响;通过温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低、中、高土壤水分和水深1 cm条件下,薇甘菊植株的表型可塑性。【结果】除节间和不定根外,土壤水分对薇甘菊其它营养繁殖体单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营养繁殖体单位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当土壤含水量为12.5%时,薇甘菊地下营养繁殖体不定根+节点、不定根+根状茎+节点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它营养繁殖单位,而叶片则不能存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各营养繁殖单位的存活率逐渐增大;当处于淹水状态时,在水深1 cm条件下,营养繁殖体节间、节点、不定根、不定根+节点不能存活,而其它营养繁殖体的存活率均超过80%;但水深为6 cm时,各营养繁殖体均不能存活。薇甘菊的主茎长、总分枝长、叶面积和主茎节间长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分枝数则在高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且各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茎节数在中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薇甘菊的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生物量分配在中等土壤水分含量下最大;地下生物量在高土壤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后在淹水状态下减小,而地下生物量分配则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减小。【结论】薇甘菊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随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干旱(土壤含水量为12.5%)和淹水(水深1 cm)条件下,均可通过营养繁殖体克隆繁殖并生长,而在水深6 cm则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19.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虫的群落组成,优势种植物的存在决定优势种蝗虫的存在,优势种蝗虫导致优势种植物高受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