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取日本冲绳地区雌性蜂巢石斑鱼为对象,描述与分析了HCG与LHRHa对该鱼催产效果的差异及注射后所引起的性腺发育变化和排卵相关的性类固醇变化,希望能为蜂巢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生产中的重要参考。结果表明,HCG与LHRHa均显著促进了决定排卵的性成熟诱导物质MIS的释放以及鱼的产卵; 产卵后的蜂巢石斑鱼雌二酮E2的水平显著下降,验证了蜂巢石斑鱼卵巢发育及产卵随月亮周期变化的周期性; 在渔业生产中注射催产药物前,确定对象鱼卵泡发育阶段对于提高催产成功率十分重要。在LHRHa注射组,完成卵黄化的蜂巢石斑鱼催产效果最佳,卵黄化早期的鱼不产卵; HCG对卵泡发育初期的蜂巢石斑鱼的催产效果优于LHRHa,但催产效果仍不理想,而对于完成了卵黄化鱼的催产效果不如LHRHa。结合LHRHa的其他优势,本研究认为在具备检验鱼体卵巢发育阶段实验技术的条件下,更加推荐LHRHa作为雌性蜂巢石斑鱼的催产药物。  相似文献   

2.
云南光唇鱼人工催产与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RH-A_2)、注射用绒促性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3种催产药物,采取不同剂量、多次注射的组合方式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仔一代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6.2~17.5℃时,第1针剂量2μg/kg LRHA2+1.5 mg/kg DOM+175 IU/kg HCG,间隔20~21 h后注射175 IU/kg HCG,能够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云南光唇鱼催产率达90%以上,雌鱼受精卵排空率80%以上。受精卵采用孵化框孵化,受精率和出膜率均超过70%。  相似文献   

3.
春夏之交各种鱼类进入繁殖旺季,合理使用催产剂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之一。1.催产剂的种类常用的鱼类催产剂有:鱼类脑垂体(简称 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 LRH-A)。若在催产剂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构成复合催产剂,则可显著提高催产效果。各种水产动物对不同催产剂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如鲢、鳙鱼对 HCG 的敏感性优于LRH-A,而草鱼对 HCG 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技术调控棘胸蛙繁殖,可提前并能集中产卵,达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采用生殖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RH-A3)对棘胸蛙进行人工催产作用.结果表明,HCG对棘胸蛙无催产作用,LRH-A3有明显的催产作用但卵受精不完全,而二者的组合处理不但催产作用明显,且卵受精完全.在4-6月用HCG+LRH-A3激素组合催产后,棘胸蛙卵至变态为幼蛙的时间为73~89天,均在9月以前完成由蝌蚪至幼蛙的变态.用HCG+LRH-A3激素组合对棘胸蛙进行生物调控,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云南盘鮈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盘鮈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云南盘鮈采用混养驯化和单养培育方法,对比筛选4种催产剂组合,统计分析批量繁殖效果,并观察产卵行为和仔稚鱼发育情况。【结果】云南盘鮈卵大、数量少,繁殖力低,绝对怀卵量(F)与体质量(W)呈线性关系,拟合关系式为F=15.336W+103.01(R2=0.6267)。亲鱼培育的适宜温度为年水温7~25℃,注射催产剂(LHRH-A2+HCG+DOM)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受精,11批次催产云南盘鮈929组,产卵201 866粒,孵化出鱼苗96 049尾,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68.47%、76.86%和53.1%;效应时间8~14 h;最适催产水温15~19℃。【结论】人工驯养条件下,云南盘鮈性腺可自然发育至成熟,人工繁殖增殖是云南盘鮈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著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同性别(全雌、全雄)、异性别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性别小龙虾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行为,但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与异性别小龙虾明显不同;同性别小龙虾雌性个体之间没有观察到有交配行为;异性别小龙虾个体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虾苗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在3类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即消毒药物环境、防治药物环境和水草环境。结果表明:漂白粉、生石灰和二溴海因3种消毒药物中,选择漂白粉较为适宜;恩诺沙星、土霉素、硫酸铜3种防治药物对不同规格的虾苗均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趋利避害效果明显;水花生、水花生+水芹菜、水芹菜+伊乐藻等水草配置均有利于虾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体长、密度、雌雄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的情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与体长、群体密度、性别配比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虾苗饲养密度提高,自相残食率相应提高。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体长越大的虾苗其自相残食率越高。体长1.0~1.5、2.0~2.5、3.0~3.5 cm的虾苗,培育密度分别为667万、400万和267万只/hm2时,其自相残食率均在7%左右,人工培育虾苗时可以此为参照;在不同规格虾苗混养情况下,个体间体长相差越大,体长小的个体被残食的概率越高。人工培育虾苗时,应根据虾苗大小分群培育;成虾饲养密度小于16只/m2时,其自相残食率低于5%。人工养殖成虾时,养殖密度以15万只/hm2为宜。在雌雄比为(2~3)∶1时,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率为5%左右。在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配种时,适宜雌雄比应为(2~3)∶1。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孝湘  李建华  杨明生  汪宜宇  陈义勇  李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6-12538,12540
[目的]为探究克氏原螯虾的食用安全性以及哈夫病的致病因素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以孝感市不同水域中生活的克氏原螯虾为材料,对其主要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2处水域的pH、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存在差异,2处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鳃、心脏和肌肉的LDH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B水域(流水)中克氏原螯虾的酶带数目比A水域(静水)多。从Ldh-5同工酶染色深浅可以看出,静水虾肝胰腺、心脏和眼球的Ldh-5同工酶活力比流水虾的大,而肌肉和腮则是流水虾的Ldh-5同工酶活力较大。[结论]2处水域克氏原螯虾组织LDH同工酶的差异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4种药剂处理对羊草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00μg.g^-1的PEG(聚乙二醇)、pH为8的NaOH溶液、300μg.g^-1IAA(吲哚乙酸)和300μg.g^-1GA3(赤霉素)4种药剂对2种基因型羊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PEG、赤霉素GA3和NaOH溶液3种药剂均可提高羊草的发芽率,吲哚乙酸处理后发芽率低于对照,其中GA3处理后芽率增加最大,均达到显著水平;(2)赤霉素GA3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速率最高,分别为0.345个.d^-1和0.467个.d^-1,羊草发芽主要集中在发芽的5-15 d;(3)4种药剂处理均可促进羊草幼苗的生长,抑制根部发育,其中赤霉素GA3的促进作用最明显,NaOH溶液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9.
盐度和时间对运输克氏原螯虾虾苗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虾苗在不同盐度条件下运输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0%~0.4%盐度范围内,NaCl和Na2SO4处理虾苗的死亡率都随着盐度的提高而降低,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大,死亡率开始上升;在盐度相同的情况下,NaCl和Na2SO4处理虾苗的死亡率均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NaCl和Na2SO4处理组虾苗在饲养1周后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2种盐处理均在盐度为0.4%时的模拟运输死亡率最低,且成活率也最高;在运输时间相同和同等盐度条件下,NaCl组虾苗的运输死亡率和饲养1周后的成活率均好于Na2 SO4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