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氮磷的不同供应比例和频度对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7种氮磷添加比例(质量比):只添加氮(以+N表示)、50:1、20:1、7:1,1:1、1:7和只添加磷(以+P表示);2种添加频度:频度较大的L系列(实验前期每日均进行添加),频度较小的S系列(只在实验过程中添加1次).两种添加频度下,相同添加比例的处理的营养盐添加量相近.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以N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P添加,在处理1:1、1:7和+P中以P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N添加.在1:1处理缸中N、P净增加均约为2.4 mg·L-1.实验水体来自一个浮游植物丰富但没有微囊藻水华的天然富营养池塘.实验于2007年8月1日-8月13日在室外采用玻璃缸进行.结果表明,两种添加频度以及不同氮磷添加比例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水华种类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p.)水华,没有固氮藻类水华出现.在两种不同添加频度下,微囊藻水华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明显形成,而处理+P和1:7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会晚几天或者水华现象不明显,这表明本实验中单独添加氮比单独添加磷对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些.水体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与适宜的氮磷比例添加有关,氮磷添加比例适宜时,两种不同的添加频度下均可出现微囊藻水华,但氮磷营养盐的不同添加比例和频度均没有导致固氮藻类水华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合物对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赤潮频繁爆发,藻类问题逐显突出,控藻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合成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2部分综述了有机化合物控藻技术的研究进展,且就有机化合物对有害藻类控制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我国丰富的陆生植物资源,尤其是中草药资源,开发合理的控藻制剂将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12 种不同方法保存盐度为32 的高盐度海水水样中的4 种氮磷营养盐(NH3-N、NO2-N、NO3-N、 PO4-P),使用FIAstar5000 营养盐流动注射分析仪对4 种营养盐在9 d保存期内参数值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不同保存方法间存在差异,每种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条件不同。9 d 试验期内,水样中NH3-N 的变化趋势较大, NH3-N 和PO4-P 的含量呈减小趋势,NO2-N、NO3-N 的含量略微上升。水样中加氯仿对氮营养盐(NH3-N、NO2-N、 NO3-N)的保存效果较好,加甲醛对磷营养盐(PO4-P)的保存效果较好。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出 了4 种营养盐9 d内最适保存条件:常温下加5译氯仿,NH3-N 的保存效果能稳定在80%以上;在-20益加1译氯仿 时,NO3-N 的保存效果最好,9 d内稳定性都在95%以上;在-20益或4益下加5译或1译氯仿,NO2-N 在9 d内都能稳 定在95%以上;4益下加5译甲醛时,PO4-P 的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藻类水华问题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成为当务之急.研究选取优势蓝藻-铜绿微囊藻(Mcirocystis aeruginosa)和优势绿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氮磷营养盐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洁帆  陶建华  李清雪  赵海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63-2064,2107
通过对1995~2005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渤海湾氮、磷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氮磷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氮磷比与浮游植物生长限制性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95年氮、磷营养盐浓度有异常高值,其中氮为0.389 mg/L.氮磷污染近年来有加重趋势,氮磷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邮编:266071,电话:0532-82898581)俞志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改性黏土治理有害藻华的方法与应用”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随着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12μmol/L时,则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随着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12μmol/L时,则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氮磷比对两种蓝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低氮磷比(N/P=0.45)下生长最好;氮磷比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中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N/P=45)和低氮磷比时的1.38倍和1.35倍;而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则是在低氮磷比时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和中氮磷比时的2.22倍和4.02倍。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而低氮磷比时则相反。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氮磷比时,微囊藻和颤藻不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磷氮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磷素及氮素的径流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处理下稻田径流水中磷素的浓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的径流损失量呈现相同趋势,在每公顷施磷量为0 kg、25 kg6、0 kg1、20 kg及240 kg的情况下,磷的当季径流损失量分别达到了125 g/hm^2、499 g/hm^2、939 g/hm^2、3 022 g/hm^2及5 974 g/hm^2。试验结果还表明,施氮肥后短期内若出现径流则氮素流失较多,但不同磷水平处理对于稻田径流水中氮素的浓度及损失量没有影响。几次径流中活性磷的浓度均有诱发附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氮、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沙培方法,在温室中研究了氮和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叶和当年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磷均能影响细根的生长。尤其是磷对提高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氮,磷肥和灌水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氮肥、磷肥和灌水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尿素)和氮肥十磷肥(过磷酸钙)混施可降低小麦黑胚病粒率,单施磷肥的作用不明显;少2次灌水对黑胚病发生亦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增施氮肥以减轻小麦黑胚病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邢月华  汪仁  包红静  宫亮  王聪翔  李振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34-19835,1992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经济施磷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海城、昌图和彰武地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试验。[结果]施磷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各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增产3.2%~21.5%,增收173~1 724元/hm^2;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但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磷肥的增产效益和利用率降低。[结论]海城、昌图和彰武地区最高产量施磷量分别为89、116和129 kg/hm^2,经济施磷量分别为77、98和1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在豫西丘陵地区,对烟草合理施用氮磷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每亩施纯氮3kg其产值高于2kg,N:P_2O_5=1:1~1.5为宜。  相似文献   

16.
施磷量对烤烟体内氮磷钾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褐土区不同施磷量对烤烟体内氮、磷、钾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 ,增施磷肥增加了根、茎、叶中磷、钾的含量 ,降低了根和叶中氮的含量 ;同时 ,增施磷肥还增加了根、茎、叶中氮、磷、钾的积累量 ;各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另外 ,增施磷肥不影响氮、磷、钾在根、茎、叶中的绝对分布量 ,但随磷肥用量增加 ,根中磷的相对分布量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中采用砂培培养法对落叶松幼苗进行处理。在实验初期和末期分别测定了落叶松幼苗根、茎、叶中氮的浓度,并分别计算了落叶松幼苗的根、茎、叶的氮转运量、转运效率、转运贡献率和氮收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氮素处理水平下,根的氮转运量、转运效率和氮转运贡献率最高,茎次之,叶最低,并均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磷处理水平为0.5mmol/L时,根、茎的氮转运量、转运效率和氮转运贡献率最高,但在低于或高于该处理值时相关指标降低;叶的氮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同样也在供磷水平为0.5mmol/L时最高,在高于或低于上述供磷水平时,均可导致相关指标降低,但其氮转运贡献率在供氮水平为1mmol/L时最高。从氮收获指数看,叶最高、根次之、茎最低,叶的氮收获指数随氮和磷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根却降低,茎的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kg·hm-2)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磷素吸收均以拔节至开花期为积累高峰期,且随施氮量增加,磷素吸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25处理最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0~40cm土层速效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土壤-小麦系统磷素平衡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拔节期磷素出现大量的盈余,拔节至成熟期磷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观亏缺。在全生育期,2品种磷素表观盈余量均以N225处理最低,N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磷素平衡特征,宁麦9号和豫麦34在105kg·hm-2的施磷量基础上可分别再降低P2O5用量7kg·hm-2和10kg·hm-2,配施225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并减少磷素损失。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不同叶龄针叶氮磷含量及其内吸收率季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漳州市长泰县岩溪湖珠集体林场湿地松氮磷含量、N:P比、养分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湿地松针叶中的N、P含量随针叶的成熟和衰老而依次降低。其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针叶N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冬季节显著高于春秋季节(P0.01)。与N的季节动态不同,二年生针叶的P含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一年生针叶和二年生中的P含量则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而多年生中P含量春秋季节显著高于夏冬季节。随着湿地松针叶的成熟和衰老,针叶中的N:P比依次增大。其中,二年生针叶中的N:P比在各个季节均高于16,表明湿地松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限制。N、P内吸收率分别在65.59%~85.29%和84.13%~93.99%之间波动,本研究中湿地松N内吸收率显著高于前人研究树种的平均值,表明湿地松生长的立地条件极为贫瘠。而湿地松通过提高限制其生长的营养元素的内吸收率来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