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复合酶工艺技术提高烟梗浸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烟梗浸膏的品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了复合酶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淀粉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5%、0.5%和1.0%;复合酶的最佳使用条件为:pH 4.91、温度55℃;洗梗液在生产中可实现恒pH值、恒温控制和过滤;经复合酶处理的烟梗、梗膏和再造烟叶的水溶性糖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复合酶洗梗技术可明显提高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烟末利用率,有效降低再造烟叶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压棒工序对烟末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及提取率、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棒过程可造成烟末少部分热水可溶物损失,对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且再造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差异不大;烟末压棒后其浓缩液粘度急剧增高。烟末压棒后进行再造烟叶投料生产可行,但需要降低烟末压棒时切断作用产生的细小颗粒,或提高烟末棒浓缩液的纯净度,降低浓缩液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外观质量,使用烟梗提取液制备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葡萄糖添加量、反应物pH、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色率(EBC)的影响。【结果】(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20℃和50 min时,得到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的色率具有明显优势;(2)正交试验发现: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0 min时,影响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色率的因素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物pH葡萄糖添加量;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0 min,催化剂用量为6.0%,反应物pH=5.5,葡萄糖添加量为40%,可制备出色率为35 974 EBC的优质造纸法再造烟叶着色剂。【结论】使用烟梗提取液制备的着色剂既可以有效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外观质量,又可提高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采用乙醇提取及喷香方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先将再造烟叶原料进行乙醇提取,浓缩乙醇提取物并制得乙醇膏,提取后的残渣按照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制得再造烟叶样品,然后将乙醇膏采用喷香的方式喷涂于制得的再造烟叶表面,得到最终再造烟叶成品.结果表明,与目前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生产的再造烟叶相比,该再造烟叶成品致香成分含量高,抽吸品质接近于天然烟草,香气浓度高,木质杂气小,外观颜色较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更加油润,接近于天然烟叶;经涂布醇提加香处理后再造烟叶的显微结构纤维细化,表面疏松.  相似文献   

5.
汪仕林  岳金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66-14168
[目的]对萃取后的烟草薄片原料进行分析与分离研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烟草原料(烟梗、烟末和烟碎片)经过萃取后混合半料的细胞形态和表面元素,并研究后续分离过程.[结果]混合半料的结构疏松,制浆性能差;预处理可缩短打浆时间,明显改善半料成浆性能;配抄外加纤维后可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结论]预处理可缩短打浆时间,明显改善半料成浆性能,提高成片质量,但不足以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仍需添加外加纤维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物理性能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β-环糊精对造纸法再造烟叶保香的影响。【方法】按照常规造纸法工艺流程制备造纸法再造烟叶,并在提取浓缩过程中加入β-环糊精,采用两步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提取浓缩液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成分。比较并分析添加β-环糊精前后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量的差异。【结果】添加β-环糊精后,游离态致香成分总量下降,结合态致香成分上升。经8 h萃取后,提取浓缩液萃取出的致香成分总量下降,下降比例为12.75%。这是同时蒸馏萃取8 h后,部分挥发性香气成分与β-环糊精处于络合状态,而未被萃取释放出来。【结论】添加β-环糊精使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提取浓缩液的致香成分得以缓释保香。  相似文献   

7.
吴继忠  廖付  程昌合  李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40-142,159
通过对比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在松散回潮、烘前HT和烘丝制丝工序处理后主流烟气中主要化学指标和有害成分,并对各工序处理后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组分常规指标中总粒相物、焦油量在松散回潮、烘前HT工序有降低趋势;烘丝工序对烟气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②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在各工序有降低趋势,其中烘前HT下降幅度较明显。③松散润叶和烘前HT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内在感官质量呈正面影响;烘丝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干法再造烟叶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烟气指标、有害成分和抽吸品质,可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造纸法再造烟叶相比,干法再造烟叶的松厚度、涂布率、填充值较高,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焦油、CO及有害成分的释放量较低,感官质量较好,烟草本香充足。可见,干法再造烟叶的各项产品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水平,为卷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高品质原料。预计干法再造烟叶将成为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有效补充,也将成为中式卷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烟梗原料为材料,研究其化学成分和梗膏感官质量差异,并对不同烟梗原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烟梗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直接表现为梗膏感官评吸质量不同。其中,以玉溪、昆明、大理、红河、曲靖K326中部梗的梗膏制成的再造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对于不同部位烟梗而言,以中、上部烟梗梗膏制成的再造烟叶感官质量较好,下部烟梗梗膏制成的再造烟叶感官质量较差;不同品种间,以K326烟梗梗膏制成的再造烟叶香气量、清晰度及烟气浓度较好;红大烟梗梗膏制成的再造烟叶香气质较细腻,清晰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可行性。[方法]对常规卷烟配方物质、卷烟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化学常规成分含量、物质表面形态差异及近红外光谱差异进行分析。以60个含有不同量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为建模样品集,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样品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6 1、0.994 9,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477和0.668。[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同时快速准确地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浓缩液醇化处理对烟草薄片致香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浓缩液经醇化处理前、后对其物理化学性质、香气成分及烟草薄片的主要致香成分和内在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经醇化处理后浓缩液中蛋白质、果胶、总糖含量有所降低,醇化后浓缩液的粘度和pH值也稍有降低;(2)经醇化处理后烟梗、烟末浓缩液及所制成烟草薄片的挥发性组分增多且主要致香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新植二烯含量增幅最大;(3)浓缩液经醇化处理后烟草薄片的香气量、谐调性、木质杂气和余味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中烟工业公司在湖南、河南、云南、福建、贵州、四川6省8个基地72个C3F烟样的化学成分、营养元素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浓香型烟叶,而浓香型烟叶两糖比显著高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但总氮、氮碱比和糖碱比均低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不同生态区烟叶营养元素差异显著,贵州威宁烟叶铁含量异常高,湖南郴州和福建三明烟叶锌含量异常高,河南平顶山烟叶锰及氯含量异常高,云南保山烟叶铜及氯偏高,使这些产地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采用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表明,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关联较大的化学指标是两糖比、氮碱比、烟碱,其次为糖碱比和氯离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配方组分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含量。[结果]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三丝"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平均值比国外烟叶高;中部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较大;膨胀丝和薄片丝掺兑量与巴豆醛释放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提高国外烟叶、上部烟叶、膨胀丝和薄片丝的使用量,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4.
海拔高度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烟区海拔1700~2200m范围内,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表现为不同的相关性。不同部位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为中部>下部>上部;其中,下部烟叶总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中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部位烟叶烟碱含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大小为中部>下部>上部,其中,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与海拔高度达到显著正相关。不同部位烟叶含钾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其中,上部烟叶含钾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部位烟叶含氯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烤烟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叶片形态特征指标的关联性,确定对还原糖含量影响的主要形态特征指标,为湖北烟区优质烟叶原料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省襄阳市2017—2019年3个烟叶产地(枣阳市、南漳县和保康县)的初烤烟样品(272个上部叶样品、277个中部叶样品、282个下部叶样品)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产区的3个等级4个区位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产区的4个区位烟叶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烟叶中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还原糖含量叶缘、叶尖较高,叶基低;淀粉叶基较高,叶缘较低;烟碱中下部烟叶叶缘、叶基较高,叶中较低;总氮叶尖较高,叶缘、叶中较低;钾离子含量叶基最高;色素成分含量叶基最高。3个等级的还原糖含量在4个区位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成分在4个区位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式对烤烟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研究烤烟田间生长状况、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可以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处理T7[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喷施叶面肥(1∶1 000)]促进效果最明显。处理T_6[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600)]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均接近优质烟叶的要求,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烟碱含量,提高烤烟中部叶钾含量。处理T_5[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200)]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也较适宜,同时处理T_5可以显著增加上部叶钾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处理T_7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不利于烤烟烘烤质量的体现。[结论]总体来看,处理T_6效果最好,T5次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鄂西烟区的土壤特征与烟叶的品质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①鄂西烟区土壤的pH、有机质较适宜,但土壤氮元素含量偏高、钾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微量元素除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丰富、交换性钙适中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偏低;土壤质地主要以中壤和重壤为主.通过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影响鄂西植烟土壤的第一主因子,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是第二主因子,pH和全钾分别是第三和第四主因子.②鄂西烟区烟叶的总氮含量适宜,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偏高,钾含量和氯含量偏低.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表明,钾、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是影响鄂西烟叶化学成分的第一主因子,总氮和烟碱是第二主因子,氯含量是第三主因子.③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与烟叶中的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镁离子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质地与烟叶化学成分未达到显著性相关,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④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中的pH、碱解氮和全氮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