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96-5997,6000
为了科学规划城市农用地,有必要确立都市农区概念,定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类型为典型的都市型农业,指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城区农业发展类型入手,分析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区别,并根据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特点,提出用产业化思路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有效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型农业是以满足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高品位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业。其构建与发展要求农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及成果支持。以都市型农业教育定位的高校,要依据都市现代化进程对都市农业产业的创建、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特殊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据此调整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建立与都市农业产业密切结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属性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市农业概念模糊和争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这种模糊和争论实际上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这一概念来反映本质上不同的三种农业活动。基于澄清概念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使用都市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型农业来分别概括这三种农业活动,而都市型农业应成为研究重点。都市型农业是在自然存在的城郊农业基础上提出的理想农业模式,其以区域为基础,同时强调功能特征,以微观单元为基础,同时强调宏观系统。都市型农业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适应都市发展需求的都市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应是从农业区位的角度研究都市郊区农村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都市型农业的具体研究应主要集中在都市型农业资源和环境状况、微观单元生产结构模式、宏观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技术集成和创新,以及组织模式与政策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郊型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不同于都市农业的农业类型。笔者系统地介绍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它具有生产属性、生态属性和生活属性,并具有九大基本特征;它与都市农业的不同之处体现在适用范围、农业所依托的都市类型、地域范围等方面,与城郊型农业的不同则体现在空间布局、体制结构、功能结构、建设理念、产业结构、技术体系、投入重点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1.现代化都市型农业 1.1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功能①生产功能.现阶段生产功能仍是基本功能.可为都市居民提供充分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保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较高的稳定的收入.②生态功能.是农业在都市地区不断被强化的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秦静  黄学群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21-24,67
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对天津都市型生态农业进行分区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各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特征、发展方向及建设重点做了具体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天津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规划和指导天津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进行了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实践 ,许多学者也对都市农业的形成、都市农业的功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但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领域 ,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探讨尚显不足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的理论层面去探讨都市农业的发展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根源 ,并据此对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进行了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实践,许多学者也对都市农业的形成、都市农业的功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都市农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是农业对于城市的单一作用,通过分析我国都市农业兴起的原因、都市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制约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当突出其生态功能、应重点发展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应提高都市农业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应有利于都市与乡村社会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探索与发展的热点。北京市已将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作为北京地区农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观念上跨越了一个历史时段。发展都市农业对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探索与发展的热点。北京市已将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作为北京地区农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观念上跨越了一个历史时段。发展都市农业对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德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66-8369
基于钻石模型基本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4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郑州都市农业的竞争力,指出集群式发展是提升郑州都市农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了郑州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优化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空间布局;培育龙头企业,优化都市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营造有利于都市农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彩霞  蔡人群  陈升忠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84-187,封3
通过分析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条件、发展历程和特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已形成产品生产、科技示范、生态屏障、休闲服务等多种功能,且空间分异较明显;面临农业地位下降、城市用地扩张、劳动力流失和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外部的发展障碍因素。为推动广州都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协调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打破行政界线、组建大广州都市圈农业区,走科技型都市农业发展道路,完善都市农业的流通配套体系,异地建设部分农副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结构转变与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改变又全方位的影响农业的发展,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处在城市化最前沿的都市农业.城市化快速推进改变了社会食物需求数量和结构;城市化对传统生产要素的竞争提升了都市农业经营成本;城市化形成的先进生产要素又为都市农业现代化改造提供条件.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特殊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机遇,使都市农业服务好城市居民,保护好农民利益,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扮演好先行者和领导者角色,是我国未来10到20年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分析都市农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与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根据地域不同,中国的现代农业可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类型。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15.
刘扬  刘小利  王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50-3751
保定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产量极大,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业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对保定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长效发展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示范区的“示范性”不够、生态农业发展不受重视、建设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结合保定市资源特点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昌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钻石模型"出发,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发展都市农业在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力,提出了南昌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如发展低碳农业,培育龙头企业,优化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丘陵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之径,用生态敏感性评价表征生态环境约束力,在分析综合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基础上,提出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8.
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的特征比较与本质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内涵入手,进而从生成起点,生长区域,产业结构,产出形态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揭示了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的特征,指出了都市型农业,具有比其他农业形态无可比拟的与城市及其产业融合的本质条件,从而使其从内涵内质到外延外表都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逐步成为与城市其他产业,除了劳动对象外,具有基本相同一致的产业形态和生产方式,而这,恰恰构成了都市型农业与城市郊型农业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温宿县1999--2003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种群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本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流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本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分析表明,造成本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生产力水平低下,因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调查数据开展。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和通行时间数据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来源,但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省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实例较少。为此,以高德地图POI数据和百度地图驾车通行时间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在浙江省省域尺度上呈多核集聚分布,形成了杭州-湖州核心密集区和安吉县核心密集区,以及其他都市依托型密集区和景区依托型密集区。休闲度假类、田园农业体验类、农家乐类、回归自然类休闲农业项目呈现连片集聚,民俗风情类、村落乡镇类休闲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均匀,科教旅游类休闲农业项目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休闲农业密集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休闲农业分布的都市依托性和景区依托性明显:田园农业体验类等依赖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的类型连片集聚,而民俗风情类等与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联系较弱的类型则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上,资源禀赋丰富、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客源市场较大、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