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明确重庆万州某养殖场红色斑点叉尾鮰(Red Ictalurus punctatus)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细菌的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红色斑点叉尾鮰的内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一般单个或呈双存在,短杆状,两端钝而圆;菌落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远整齐,β-溶血。能利用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不能分解阿拉伯糖、乳糖、纤维二糖;氧化酶、鸟氨酸脱羧酶、吲哚试验、VP试验、七叶苷水解呈阳性;尿素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结果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9%和100%;回归试验攻毒组与临床病例症状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西叮、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确定该例红色斑点叉尾鮰的主要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3.
在3个面积1亩以下的试验池内,按密度为51-75kg/亩、性比1:1酸对放养3.5kg/尾的亲鱼,使用自己配制粗蛋折含量38%的饲料强化培育,设置产卵巢,流水刺激诱导产卵,结果产卵顺利,平均产卵率42.9%,最高为66.7%。采用改进的孵化缸对卵块孵化,平均孵化率88.9%。  相似文献   

4.
笔者2001年承包了一块抛荒低洼田,尝试套养鳜鱼,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水面条件养殖地点位于同义圩河道两侧,面积13.3公顷,为一片低洼田。3月中旬用挖掘机开沟筑堤1700米,围成一长方形大池,平均可灌深度1.6米。2鱼种投放3月底至4月中旬,共投放鲢、鳙、草、鳊等鱼种5000千克。从周边水域和渔农处收购50~150克健壮无伤的翘嘴鳜鱼种3400尾,陆续投放。放养时均用孔雀石绿和低浓度食盐水进行消毒。3日常管理3.1水位控制放养时平均水深70厘米,随后逐渐灌入河道新水,至5月初…  相似文献   

5.
中型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Hui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Hui自引进我国饲养以来,关于其病害研究,报导不多,李新江(1993)、王炼(1998)先后指出其主要病害有: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烂鳃病、蔡焰值(1995)、黄德祥(1995指出除上述病害外还有车轮虫病与病毒性病、葛雷等,在1996年报导了该鱼因嗜水气单脆菌感染而发生的烂尾病。2000年吴莉芳等较详细的报导了斑点叉尾Hui的主要疾病与防治方法,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一定方便。美国饲养斑点叉尾Hui已有几十年历史,在生产上他们对病害作了多方研究,现将有关主要传染病概况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研究了美国斑点叉尾Hui生物学特性、盐碱地池塘养殖、饵料配制、与家鱼混养等技术,在20亩池塘中,平均亩产成鱼505.8kg,其中Hui356.6kg,平均规格0.44kg/尾,平均增长60倍以上,每亩纯利3034.76元,1994年专家鉴定认为,产量、效益、增长速度均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樊海平  张继彤 《福建水产》1994,(1):70-74,28
本文简要介绍沟鲶的主要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树渝 《重庆水产》2000,(2):33-34,32
在总面积64m^2的4只网箱中放养尾重50~150g的斑点叉尾Hui鱼种1800公斤,经210~270天的饲养,共产成鱼7075.1公斤,单产成鱼110.55公斤/平方米;饲料系数2.24,获利768.75元/平方米,投入产出比1:1.53,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斑点叉尾Hui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技角类为开口铒料,以后逐渐增加投畏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