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铁炮百合的叶片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接种方式对百合小鳞茎诱导率、芽苗增殖率和生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小鳞茎适宜的培养基为MS0+NAA1.0+6-BA2.0;3种接种方式中,以上表面向上接种的小鳞茎诱导率最高,达到80.0%;芽苗增殖效果最佳的培养基为MS0+6-BA1.0,增殖率为223.3%;较易生根的培养基为MS0+NAA0.5+IBA0.5,生根率达78.3%。  相似文献   

2.
新铁炮百合主要性状发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新铁炮百合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几个重要性状的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的发育动态与茎叶有较大的差别,前者前期发育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快速,而后者前期较快,中期高速,后期衰弱。本文对不同来源鳞茎的名称。商品种球的发育时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铁炮百合单倍体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铁炮百合‘雷山1 号’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相对应的花蕾长度和花药颜色等外部形态特征;筛选出‘雷山1 号’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MS 改良培养基,添加2,4-D 0.5 mg · L-1、KT 4.0 mg · L-1,蔗糖浓度30 ~ 90 g · L-1。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药诱导培养的结果显示:最佳诱导时期为小孢子发育的早、中期,即花蕾长度为24 ~ 25 mm 时,诱导率达44%。将花药愈伤组织转移至MS 添加2.0 mg · L-1NAA,可诱导分化形成花粉植株,分化率达100%,其中单倍体达43%。  相似文献   

4.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新铁炮百合‘雷山’(Lilium formolongi‘Raizan’)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百合花芽分化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雷山’低温贮藏期间鳞茎内顶端生长点尚未开始花芽分化,栽植后20~30d花芽分化开始进行,并在栽植后50~60d完成花芽分化,整个花芽分化过程约需40d。其分化进程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整个花序形成期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新铁炮百合3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普通压片法对新铁炮百合(Lilium × formolongi)3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山1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4m + 6sm(2SAT)+ 8st + 6t;(2)‘雷山2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4m(2SAT)+ 2sm + 10st + 8t(2SAT);(3)‘雷山3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2m(2SAT)+ 8sm + 4st + 10t。三者核型均为3B型,其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72.96%、77.39%和75.93%。  相似文献   

6.
运用梯度变化光照对新铁炮百合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为绝对长日照植物,其光周期临界暗期约为11.5 h。对长于12.5 h的光照长度而言,新铁炮百合花蕾长度的增长率随日照长度的延长呈S型曲线,曲线转折点为14.5 h的光照长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2种不同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8h和17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新铁炮百合上、中、下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上部叶片的可溶性蛋白指标与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铁炮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小鳞茎形态发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新铁炮百合鳞片扦插繁殖中小鳞茎的组织发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小鳞茎起源于鳞片基部内层薄壁细胞而非愈伤组织,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期、生长锥形成期、叶原基形成期和小鳞茎形成期。  相似文献   

9.
以新铁炮百合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基质和育苗方式对新铁炮百合幼苗的生长和移栽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是最适合新铁炮百合幼苗培育的基质;以草炭为基质、采用穴盘育苗,可以提高新铁炮百合幼苗的质量、移栽质量和成花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2种极端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8和17 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两组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的发生和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具有对应关系;以叶片作为材料研究新铁炮百合可溶性糖指标时,宜取用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11.
以铁炮百合植株为材料,研究选取不同部位的外植体、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增殖率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鳞片做外植体效果最好,培养15d后污染率只有16%;诱导、分化和增殖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MS+NAA0.1mg/L+6-BA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分化率为72%,增殖率为336%;生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3/4MS+NAA0.8mg/L+糖6%,平均生根17条,平均根长3.1cm,生根率91。%  相似文献   

12.
, 《北方园艺》2012,(21):75
正新铁炮百合花色洁白、花姿优美、花型较大、有浓郁香气,大部分品种花头朝上生长,所以又称为"朝天百合"。新铁炮百合从播种到开花需要7~8个月时间,由于新铁炮百合直接用种子播种即可得到切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深受花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新铁炮百合2n配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丰富的百合种质资源,而作为新兴分支之一的新铁炮百合,其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与其他百合品种系有较大的差距。文章重点介绍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获得新铁炮百合的2n配子的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8h和17h光照周期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叶片还原糖含量的指标在2种不同光照长度处理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与顶芽分化的发生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铁炮百合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铁炮百合(Lilum congiflorum XL formosanum)又名月光百合,具有花朵大、花瓣厚、花向上开,花香馥郁且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种植范围广等特点,属世界名贵鲜切花.近年来,国内外鲜切花市场对百合名优品种需求量逐年增加[1],采用常规的分殖小鳞茎繁殖方法,1个小鳞茎一年可繁殖1~3个新鳞茎,年繁殖数量有限,用鳞片扦插往往容易造成腐烂[2].而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6.
以离体培养不同时间的新铁炮百合新品种"沈香一号"鳞茎为材料,在MS+6-BA0.5 mg/L+NAA 0.1 mg/L和MS无激素培养基条件下,测定并分析激素对新铁炮百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的新铁炮再生苗中可溶性蛋白和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大,适宜的激素处理能促进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互转变,明显增加新铁炮百合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激素处理可以增强百合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的蛋白和糖代谢,还会提高组织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新铁炮百合自交初代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研究了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longi) 自交初代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建立了自交系纯合分子判断标准。研究结果表明, F2、F3、F4 世代株系多态性百分比分别为59.1%、56.6%、48.0% ,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49、1.530、1.292, 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21、0.207、0.238。在总变异中, 世代内的分布Hpop /Hsp和世代间分布(Hsp-Hpop) /Hsp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率分别为76.2%和23.8%。  相似文献   

18.
余塔山 《花卉》2010,(12):7-7
铁炮百合又名麝香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花卉,性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其花色纯白,纯洁而典雅,是目前国内外常用名贵鲜花。现将铁炮百合的露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内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在花原基分化时期含量明显低于未分化期,外花被原基形成期氮、钾含量较高,三者的含量关系为钾氮磷;因此,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较低水平的氮、磷、钾有利于新铁炮百合的花芽分化,相对高水平的氮、钾有利于其花芽的发育,高水平的钾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新铁炮百合的两个主栽品种 ‘雷山一号’和‘Sayaka’为材料,对其幼苗在不同温度下(25 ℃、32 ℃、38 ℃和44 ℃)的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38℃时净光合作用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高于38 ℃时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气孔导度(Gs)呈下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上升,气孔限制值(Ls)下降。不同处理温度下,两品种叶片最小荧光(Fo)无明显变化,最大荧光(Fm)和光系统II(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程度较小。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本研究表明‘雷山一号’和‘Sayaka’幼苗能够耐受32~38 ℃的高温;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叶片可以通过提高非光化猝灭和抗氧化酶活性两种机制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