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小舟蛾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我们重点对杨小舟蛾第三代生命发育历程,进行定向观察研究,编制了三张世代生命表。对生命表有关因子进行分析,掌握了杨小舟蛾第三代种群变化趋势,确定3~4龄幼虫期为关健虫期,捕食因子为影响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关健因子。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小舟蛾是许昌市杨树主要害虫。该文对其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第1代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2.54)℃和(38.8±16.65)日℃,为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杨小舟蛾是邗江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杨小舟蛾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杨小舟蛾的风险值R为1.63,在邗江区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结合全区寄主植物的资源状况及气候特点,对杨小舟蛾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邗江大部分地区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小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周至县分布最广、受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危害最重的8年生15号杨在不同失叶水平下的材积损失,确定了其经济防治阈值。在测定杨小舟蛾幼虫食叶量及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杨小舟蛾各世代的防治指标,拟定了其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  相似文献   

8.
杨小舟蛾是洞庭湖区近年主要杨树食叶害虫,1年发生7代,在5、6月份杨小舟蛾1、2代的1~2龄时施放白僵菌进行防治,施药4 d后虫体出现病理反应,5 d后开始死亡,7 d出现死亡高峰,10 d因药死亡率为55.4%.通过死亡虫体白僵菌孢子的自然散发或幼虫取食感染,对以后世代虫口基数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小舟蛾天敌类型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6~1998年,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的天敌种类及其寄生、捕食量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该虫天敌16种,其中舟蛾赤眼蜂和杨扇舟蜂黑卵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对杨扇舟蛾的自然控制作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是山东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我们对其天敌种类及其抑制效果进行了调查。 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 ,赤眼蜂是我省杨扇舟蛾的主要卵寄生蜂 ,对杨扇舟蛾的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且分布广泛、中间寄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 ,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敌资源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调查方法每 10~ 15天进行一次线路踏查 ,记录杨扇舟蛾的发生形态和种群数量 ;于杨扇舟蛾各世代卵期发生前期和末期分别采集一定数量的卵块 ,每次采集的卵粒总数应不少于 50 0粒 ,带回室内放入试管内 ,待幼虫和天敌全部孵化…  相似文献   

11.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徐州地区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期的1种重要天敌。研究证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寄主蛹的,并且它能够辨别已寄生蛹和未寄生蛹,避免了因重复寄生而造成子代小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未寄生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羊毛甾醇(62.411%),而寄生过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不存在该物质。高浓度的未寄生蛹表提取物能够引诱白蛾黑基啮小蜂,而已寄生蛹表提取物对小蜂无引诱作用。2种提取物均不能提高白蛾黑基啮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12.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22.2±5.8)%,极显著高于第1~4代蛹(3.4%~6.4%);于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期人工释放该蜂,释放后当代小蜂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释放当代(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的寄生率,并对释放后各代害虫蛹具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各代小蜂室温下的羽化进度均与相应世代寄主蛹发育进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杨小舟蛾短期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舟蛾(MicromelophatroglodytaGraeser)是吉林省西部杨树(Populusspp.)主要食叶害虫,曾于1987~1988年和1997年在长岭、乾安、双辽、扶余等县(市)大面积发生,危害猖獗,在短期内将树叶全部吃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虫种群增殖很快,极易在短期内暴发成灾,因此对杨小舟蛾预测预报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方法1.1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于1989年和1998年春在杨小舟蛾的发生区——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林场和前郭县王…  相似文献   

14.
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上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中关中1年发生5代,以7、8月份的3、4代种群数量最大,危害最重。其天敌种类较多,多一年内种群数量消长影响较大,5~8月份降雨较多的年份发生较重。介绍了发育进度预测法,种群消长趋势指数预测法和黑光洒诱测法在杨小舟蛾测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是白城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多年来,间断性地多次局部成灾,影响林木生长,经济损失较大。一九七四、一九七九、一九八○、一九八一年,在镇赉县莫莫格林场、大安县安广林场,该虫断续表现出短周期性发生,每次发生面积均在3,500亩以上。为了掌握杨扇舟蛾自然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原因,调节种群数量,控制为害,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进行了该虫自然种群数量消长的探讨。杨扇舟蛾自然种群数量消长,主要是研究生殖力、死亡力。生殖力方面,作了蛹重与雌蛾率的关系;每年各世代雌蛾平均产卵量等方面的研究。死亡力方面,研究了种群各世代的  相似文献   

16.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舟蛾,是杨树丰产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安庆市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遭受杨小舟蛾危害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对杨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加强杨树病虫害的控制,我们从2004年开始,结合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对杨小舟蛾在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舟蛾是为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南漯河1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蛹羽化,第2代出现世代重叠,第2、3、4代为成灾世代。本文详细记述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杨小舟蛾在信阳市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1.52,在信阳杨小舟蛾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并对信阳市杨小舟蛾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5月在济源开展了人工喷雾和飞机喷雾防治杨小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喷雾施用2 000倍液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5.3%以上,防治效果极佳。采用飞机喷雾施用750 m L/hm2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小舟蛾羽化规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是杨树人工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曾于1987年至1989年在我省西部的杨树人工林中大面积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经济、生态损失。近年来其种群密度又呈上升趋势,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杨小舟蛾在我省一年2代,以蛹在地被物中越冬,成虫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和7月中旬。研究成虫羽化规律对于预测预防及防治有其特殊重要意义。且试验环境与方法1989年《月下旬从林间采集大量的杨小舟蛾越冬蛹,模拟自然界生态条件选放在平均树高为4m、郁闭度为9.65、5年生杨树纯林的枯枝落叶层中,然后用铁纱网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