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诱发母牛双胎是一个很有趣的、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母牛的双胎并不多见。在自然繁殖状况下,母牛的双胎率一般在1—4%。斯坎伦等(1974)报道,在2323次妊娠中有2.8%的双胎率;杨利国(1987)统计了5135头黄牛,双胎率为0.15%,母牛双胎与牛的品种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肉牛的双胎率高于奶牛,如西门塔尔牛(肉牛)的双胎率为5.18%,黑白花奶牛的双胎  相似文献   

2.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3.
母牛双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1胎产1犊,在自然状态下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 1 母牛的双胎效应双胎可使母牛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对母牛来说, 其单产的产肉量增加;产奶量提高;终生产犊数多;孪生母牛的繁殖性能正常,而犊牛的生产发育不受影响。李连江等研究表明,双胎与单胎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 而24月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双胎犊牛在初期生长较  相似文献   

4.
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1.1母牛遗传的影响我县本地母牛个体小,性成熟时间较晚(1.5~2.5岁)导致生产力低。一般双胎公牛的女儿的双胎率和孪生母牛的女儿的双胎率比较高。1.2环境的影响日照的长短可以影响母牛的性周期,环境温度对母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影响,高温不利于母牛受胎,同时造成母牛出现安静发情,胚胎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新型黄牛双胎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改进后的双胎素新配方,在豫西地区对152头秦川母牛进行试验,使152头母牛的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6.5%,双卵排放率达到69.7%,双胎妊娠率达到57.63%,活产双胎率达到40.68%,试验证明,黄牛双胎素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推广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牛为单胎动物,对豫西75000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连续两年(1990~1991)的调查资料表明,黄牛的自然双胎率为0.0078%。1990~1992年,我们利用超数排卵原理,在豫西地区对518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进行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复合激素配方。将该复合激素于发情周期第17~18天注射于207头母牛的左臀部肌肉,待发情后配种,使母牛每个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5.84%,双卵排放率达到70.04%,受双胎率达到43.31%,活产双犊率达到22.92%。试验证明,使用该双胎素可大大提高母牛双胎率,为加速养牛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选购奶牛时,除从体型外貌、乳房发育、生长发育等外表和系谱进行选择外.还应重视繁殖性能的选择。尤其在选购犊牛或后备奶牛时.更要谨防异性挛卡不育母牛。正常情况下,奶牛双胎率仅3.5%左右.异性挛生率更低,在监床上只偶尔遇到。但我们在这二年被邀请对两批后备奶牛进行诊断时.却发现异性挛生母牛占60%多.应引起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8.
选择本地母黄牛,应用LRH-A和PMSG进行提高母牛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牛配种前5-6小时肌注LRH-A150μg/头,可使精期受胎率提高25.3%(P<0.01);为提高早期胚胎成活率,在配种后11-13天肌注LRH-A100μg/头,使青年母牛受胎率提高28.8%;应用PMSG和15甲基-PGF2a及抗PMSG血清,可诱导双胎率53.3%,提高产活犊率60%。  相似文献   

9.
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需尽快尽早对其进行研究和恢复,否则,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会遇到牛源短缺的尴尬局面。充分利用有限繁殖母牛进行肉牛繁殖的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技术包括双胎基因的测定、标记和浓缩、AI—MOET、免疫抑制等。通过这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母牛的双胎率,从而达到利用有限母牛繁育更多肉用犊牛的目的,为肉牛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启动实施,带动母牛存栏总数缓慢增长,但是由于母牛饲养周期长、见效慢,犊牛(架子牛)产能不足及商品牛源短缺问题依旧凸显。充分利用有限繁殖母牛进行肉牛繁殖的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技术包括双胎基因的测定、标记和浓缩、AI-MOET、免疫抑制等。通过这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母牛的双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