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舞毒蛾种群调查和监测技术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疫局联合各州相关机构每年对舞毒蛾在全国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检查某地是否存在舞毒蛾.此外,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常通过卵块调查预测下一年舞毒蛾在当地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网站"北美舞毒蛾"专题[4]提供了1989年至2005年全美的舞毒蛾监测数据. 卵块调查通常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平均卵块数为统计单位,威斯康辛州自然资源署设计的舞毒蛾卵块调查程序是:1)选择要调查的典型地块;2)将1个木桩钉在地块内,以木桩为中心用1根5.64m(18英尺6英寸)的绳子确定出1个圆形调查区;3)搜索调查区(圆形样方)内的所有卵块.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树冠高处的卵块(尤其是大树枝的下表面),并检查所有地面物体上是否有卵块;4)记录这个样方内的卵块数和样方的位置.5)距离第1个样方约45 m(150英尺)之外设置第2个样方.依次设置第3,4,5……个调查样方;6)根据各样方的位置,检查卵块密度是否存在空间格局.如果卵块密度沿某一方向增加,应在这一方向上设置额外的调查样方;7)计算调查区内舞毒蛾的平均卵块密度;8)进行卵块调查的最佳时间是在阔叶树落叶后.居民区内的平均卵块密度每100 m2若超过13个,小片林或森林内每100 m2若超过25个,说明该地块可能遭受较严重的舞毒蛾危害[3].这种发生程度恰好达到威斯康辛州采取飞机防治的最低标准[7].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1980—82年在辽阳东部山区连续大发生。为了提前预报下一年的发生量,曾沿用以往调查卵块推测发生量的方法,但由于舞毒蛾成虫产卵对环境选择性很强,卵块分布极不均匀,调查中即使发现一些卵块,也很难准确计算单位面积内的卵块数量,因此难以推算出下一代亩发生量和单株虫口数。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舞毒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生产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舞毒蛾成虫进行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诱杀成虫可达靶标害虫的73.4%,卵块数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成本降低135~330元/hm2.  相似文献   

4.
卵寄生物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是寄生舞毒蛾卵期的一种多化性跳小蜂,每年可繁殖5—6代。从7月末到12月末寄生舞毒蛾卵;然后掉到落叶层下越冬。在少量寄主卵块密度时特别有效, 幼虫寄生物 Apanteles melanoscelus是寄生舞毒蛾幼龄幼虫的一种多化性茧蜂。已知雌蜂约产卵1000粒。这种寄生物一年繁殖两代,并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茧通常黄色,形似稻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褐顶毒蛾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在寄主卵块内的寄主率(x)和每平方厘米寄主卵内蜂数为样本,用7种方法对该蜂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认为X是该蜂的空间分布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适合指标:该蜂的空间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聚集分布是由该蜂的习性引起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取得了该蜂对褐顶毒蛾卵的自然寄生率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的舞毒蛾管理及其相关的防控技术,全文分2部分发表.第1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的舞毒蛾管理机构、防控策略以及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各相关方;以美国威斯康辛州、明尼苏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介绍了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措施.此外,简述了美国有关舞毒蛾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第2部分重点介绍舞毒蛾的种群调查和控制技术.在美国,对舞毒蛾的调查和监测普遍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卵块调查也较为常用.在政府机构执行的舞毒蛾管理项目中,最常采用的种群控制技术是苏云金杆菌(Btk)和除虫脲(商品名为敌灭灵)这2种杀虫剂以及基于舞毒蛾性信息素的交配干扰和大量诱捕技术.在文章第2部分的末尾,讨论了我国舞毒蛾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利用天敌控制森林害虫的增长是防治森林害虫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由于天敌的作用,舞毒蛾在敦化林区柞树林内虽然保持着一定的数量,但并未成灾。为了准确地掌握天敌的种类,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天敌资源,特对敦化林区内舞毒蛾幼虫天敌进行了调查。视步收集到舞毒蛾天敌昆虫7种,其中有寄生蜂6种、捕食性天敌1种。简述如下: Apanteles sp.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绒茧蜂属。该蜂是小型蜂,蜂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内,蜂幼虫成熟后结茧于寄主体外。茧白色,圆筒形,绒状,群集于寄主之旁  相似文献   

8.
舞毒蛾在榆林地区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在榆林地区的靖边县大路沟、五里湾两乡大面积暴发成灾。据今年7月下旬调查,为害区域分布有众多的成虫和卵块,蛹数量占25~30%,树上有很少部分老熟幼虫。树木及灌木叶片绝大部分被食光。大路沟乡的沙棘、杏树、苹果、  相似文献   

9.
舞毒蛾卵块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舞毒蛾分布特征明显、种群数量稳定、历期时间长以及易于调查计数的卵块的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用于指导防治的一组序贯抽样方程和最适抽样数量的确定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一、扁柏林叶的特性 关于扁柏及其林分的生物学特性,坂口氏(1952)、佐滕氏(1971)和四井氏等(1974)曾作过详尽的报导,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关于扁柏林的落叶与地力的关系问题。 1.叶量干重:根据研究资料表明,扁柏林的叶量干重一般在10~19吨/公顷,为落叶树林的3—5倍,但比杉木林15—72吨/公顷要少,就是同其他常绿针叶树比较也是少的。如果从齐滕(秀)氏最近对尾鹫扁柏林调查结果来看,那就显得更少。他认为,有些扁柏林分叶量干重还没达到10吨/公顷。 2.落叶量:据测定,扁柏和其他树种一年内的落叶量是:落叶阔叶林3.2吨/公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用丹红杨(♀)同转Cry1Ac基因杨树(♂)的两个杂交组合无性系PCR检测呈阳性的后代苗期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后结果发现:喂养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高达98.7%,舞毒蛾幼虫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后7d内,其中80%以上集中在前3天死亡;舞毒蛾幼虫取食苗期叶片后,可明显抑制食叶害虫舞毒蛾的个体的生长发育,个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四川舞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是世界性食叶害虫.近几年来在我省一些地区发生,马尼松林受害特别严重.为此我们对省内舞毒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1.分布及寄生:在我省主要分布在彭山、邛崃、彭县、新津、南溪、南充、永川、犍为、五通桥、宣汉、邻水、重庆、九龙坡等县区,有的地区为害成灾.据研究,舞毒蛾能取食500多种植物.在省内的调查,寄生树种有:马尾松、杨树、青冈,榆、柳、柿树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舞毒蛾饰腹寄蝇Blepharipa pratensis选择寄主的过程。一旦它进入寄主栖息地井与叶边新伤口(切的、撕的或舞毒蛾吃的)接触,就会径向伤边趋近,并用前足跗节抱住叶边前后来回爬行,作出产卵企图。说明伤口渗出物能吸引寄蝇在该处停留并增强其用跗节探查。如果寄蝇接触到舞毒蛾幼虫吃的叶边,它就可产卵,大量的卵产生在寄主吃过的叶子上。比较人工切的和虫吃的叶,发现寄蝇能对寄主取食时留下的信息作出反应。寄主为害的叶簇数显著增加了寄蝇产卵量。林间模拟树冠的罩笼试验表明,100%叶簇受害区的着卵数(7911粒)显著多于50%叶簇受害区(4200粒)及好叶区的卵数(2209粒)。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栽植杨树新区,食叶害虫十分严重。据调查,杨扇舟蛾、杨尺蠖、杨毒蛾和杨梢叶(虫甲)等食叶害虫,近来经常猖獗成灾,对杨树生长造成了重大损失。为避免任意使用农药,消除害虫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我们研究了杨树摘叶量、杨扇舟蛾食叶量与生长关系,找出食叶害虫虫口密度与食叶量多寡与树木生长关系,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为实现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舞毒蛾在黑龙江省的越冬习性,包括产卵习性、未越冬卵及越冬中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的可能性、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植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以及卵的死活鉴别方法.结果表明:舞毒蛾对产卵环境的选择:木质物>纱网>石块>金属、草地;垂直面>水平面;未经过越冬的舞毒蛾胚胎发育完成卵,既使给予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也均不能孵化,越冬中的舞毒蛾卵经打破滞育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正常孵化;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24 ~250 h.研究对舞毒蛾随远洋船舶扩散蔓延可能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栎舞毒蛾Lym antria m athura Moore俗称栎毒蛾,在吉林省敦化地区一年1代,以卵块在柞树林中黑桦和枫桦树干基部的皮缝内越冬。卵期长达9个月,翌年4月末开始孵化,5月6~11 日为孵化盛期。幼虫期2 个半月,7 月中旬开始化蛹,7 月下旬成虫羽化。每头可产卵200~470粒。幼虫多6龄,少数为7 龄。幼虫喜食柞树叶肉,对中幼龄天然柞树林及天然阔叶混交林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食叶害虫,被我国列为三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种和果树.通过分析舞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提出了昆虫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遥感监测3种监测方法,从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灯光诱杀、微生物防治5方面介绍了舞毒蛾的防控技术,以期为今后山西省舞毒蛾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舞毒蛾寄生昆虫和捕食昆虫初步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世界性大害虫。1982—1983年美国政府两次派出舞毒蛾天敌考察组前来我国考察,共采得舞毒蛾天敌34种。本名录系根据国内外学者记述的中国舞毒蛾天敌资料整理而成,计4目12科64种(亚种)。名录中的部分标本,由赵建铭、虞佩玉、何俊华、任树芝、Virendra Gupta、Thomas J.Henry、Paul M.Marsh、Curtis W.Sabrosky、Paul W.Schaefer、Michael E.Schauff、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在福建省南靖县红锥castanpsis hystrix A.DC.林中首次发生红锥毒蛾Lymantria sp.危害,并暴发成灾,该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过。红锥毒蛾在南靖一年1代,以卵块在树干上越冬,翌年四月上旬至六月中旬为幼虫发生危害期。本文记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年生活史、与木毒蛾和舞毒蛾的比较、天敌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