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其中的耕地一部分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2.
<正> 内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的中南部。 通过调查,发现该县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状况差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这就是对土地缺乏科学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一、缺乏长远的整体的规划,不能成方连片地进行高标准的综合治理,陡坡毁林开荒现象普遍存在。二、农业生产投入少,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广种薄收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其中的耕地一部分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庆阳市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分析了庆阳市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从而提出了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乐都县旱作农业现状,从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轮作倒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雨水集流灌溉技术以及其它常规配套技术,初步探讨了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宁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结合实际,研究集成适合宁夏干旱地区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并运用于实践中,深度挖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的潜力,为稳定宁夏粮食产能贡献了应有的份额。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芝瑞镇旱作农业增产措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发展旱作农业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围绕如何提高芝瑞镇旱作农业产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增产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高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地域广阔,旱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系统阐述了旱作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旱作农业的意义和必要性。针对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研究的进展 ,在分析了我国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旱地集水农业对旱农可持续发展贡献的基础上 ,揭示出集水农业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西吉县旱作农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吉县旱作农业现状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吉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推广科学的培肥技术 ;修建水平梯田、坝地 ,改善耕作栽培措施 ;大力推广立体复合种植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集水微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概括了我国湿地农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惠州市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良  贺握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99-2200
针对广东省惠州市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中国工业化地区持续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旱地农业研究中“三大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农业研究中应该有三大观念的转变,一是从缺水到缺肥的观念转变,二是从缺水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观念转变;三是从抗旱到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6.
1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问题 全省旱作农业区面积42.184万公顷,占全省总耕地面积69%.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缺水,土壤贫瘠是该地区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耕作粗放、品种单一、农民收入低、贫困面大是该地区的共性.1999年粮食总产量6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7.9%;油料总产量2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0.2%.农业总产值2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68%.1999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湟水河中下游地区,旱地面积大,土层薄、土质差、雨量少,旱灾重.本县旱地面积50.3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1.16%,主要分布于海拔2350-2900米的南北两山,地势较高且山地起伏较大,沟深坡陡,年降水量340-450毫米,60%降水集中在7月、8月、9月,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7-145天,主要作物为春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青稞等,全县正常年景粮食总产徘徊在9000万千克左右,其中山旱地占全县粮食总产的53%,但由于山区水源不足,农民文化素质低,有效的科学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阻碍着全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旱区农业发展热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现代科技进步装备旱区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充分发挥旱区资源优势,挖掘农业资源应予实现的潜在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1.旱区可持续农作技术传统农业的历史可谓是一部持续农业的历史,然而,传统农业的持续性只是在当时人口稀少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土壤和环境的自我更新以及低水平的人工调控,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得以协调,保持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随着近、现代人口的迅猛增长,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生态强省和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内涵及其两者的内在联系,提出当前在生态强省建设的框架下,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6个重要举措:即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发展规划;区域统筹协调,实施优化布局;创新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创建示范园区,推动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引导规模开发。通过实施区域生态经济战略与推广现代循环农业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利用效率,以利于稳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