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桑花叶病是我省桑园春、夏季常见的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病年间的发病率常在20—25%左右,极度感病的桑品种,发病率高达90%以上。桑花叶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有多种,常见的有花叶、环状叶,丝状叶、网状叶和皱叶等,究竟这些症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桑花叶病是广东桑园常见的重要的病毒病害,每年自早春至夏季发生,田间的症状常表现为花叶、环斑,丝叶和网状叶等多种。此病年间的发病率在20%—25%左右,高度感病的品种发病率高达90%以上。被害桑叶叶质差,如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体形变小,簇中死亡率增高。然而本病在国内的研究甚少,除了舒秀珍等对桑环  相似文献   

3.
桑花叶病是桑树重要的病毒病毒,每年自早春至夏季都在广东桑园普遍发生,由于被害桑树叶片呈花叶皱缩,环斑叶、网状叶和丝状叶,对桑树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此病发生后,由于病桑叶叶绿素减少,叶质变差,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簇中死亡率增高,蚕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明显降低,茧层率也受到显著影响。此病目前在广东有更加严重发生的趋势,发生范围现已遍及所有栽桑地区,但桑  相似文献   

4.
桑花叶病是广东桑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田间常见的症状有环斑、花叶、网状叶和系状叶等多种。此病在一般的桑树品种中发病率达20%左右,杂交桑品种发病率高达90%以上,若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簇中死亡率增高,所以桑花叶病无论是对桑的产量,质量还是对蚕的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桑花叶病病原及化学药剂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花叶病的症状种类较多,是由多种植物病原病毒寄生引起发病,其中有一种是暂定名为桑斑块花叶病,其症状主要是形成退绿斑块花叶,畸形叶或叶形变长。病原病毒为球形,直径25~30nm,主要通过嫁接传病。化学药剂吖橙对此病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使病桑树康复并增产。  相似文献   

6.
桑花叶病是广东桑园常见的病毒病害,常在春末夏初发生,一般桑树品种常年发病率达20%左右,杂交桑品种发病率高达90%以上。发病桑叶叶质差,如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簇中死亡率增高。此病在田间的表现症状,发生规律以及本病的病原,作者已陆续作过研究,但此病的传染途径,至今国内尚未见有研究报导,作者自1982年起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秋蚕生产季节,射阳县特庸、盘湾等乡镇大面积爆发脓病等病害及农药中毒,初步统计,全县饲养中秋蚕13379张,发病面积达50%,平均损失率达45%,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10%,这些农户基本无收,全县平均单产25 kg左右。我县蚕桑服务人员通过对养蚕环境的实地察看、蚕病鉴定及蚕户走访,认为中秋发病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有病源存在,春蚕结束后,正处于农忙季节,忽视了桑园治虫与蚕室消毒工作。有的虽经消毒,但蚕室、蚕具洗消不彻底,蚕室残留病死蚕污液,这是中秋蚕发病的祸根;二是有诱发的环境条件,2013年夏秋持续高温超历史,恶劣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与病毒的发生与蔓延,病原物达到一定量就爆发蚕病;三是桑Ⅱ十质量差,由于长期高温干旱,桑叶营养降低,而且中秋蚕采用的是下部叶,不能满足幼蚕生长发育需要,致使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四是养蚕布局安排欠妥,中秋蚕8月213出库,3日催青,11日傍晚发种,整个饲养过程正处于农业治虫高峰期,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幼蚕大面积农药中毒。中秋蚕损失惨重,令人痛惜,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1传染性腺胃炎的“昨天” 传染性腺胃炎过去曾经认为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而随着动物医学的发展,又得出新的结论:是由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引起的,如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呼肠孤病毒、白血病病毒、马立克病毒、腺病毒等。由于在临床上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故临床有“隐形杀手”之称。本病可导致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药物制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株为RNA病毒。分离病毒能引起1-2日龄乳鼠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抗寒桑品种龙桑一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具有抗寒性强,抗桑细菌病、褐斑病能力强的特性。在黑龙江省产叶量比对照种秋雨桑高10—31%,养蚕试验中春季万蚕收茧量增10%,秋季增25%。国家品种鉴定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5%、30%、31%。养蚕试验成绩:万蚕茧层量、五龄100公斤桑产茧量,万蚕产丝量,五龄100公斤桑产丝量,分别增12%、13%、11%、14%。  相似文献   

12.
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域性鉴定,育成早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与对照荷叶白相比,全年公顷桑产叶量高17.09%,春产片叶量高23.11%,万蚕茧层量高279%,公顷桑产茧层量高2421%,百蚕良卵数相仿,抗桑黑枯型细菌病、黄化型萎缩病力强,抗旱耐瘠,生长势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3.
朱方容  何彬  林强  胡乐山 《蚕业科学》1999,25(3):135-140
对72 个桑树杂交组合进行两种冬伐处理,研究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可使花叶病的株发病率降低5517 % ,病情指数降低7399 % ,病害对产量的综合损失率降低8645 % ;桑树的总枝条长度、单位条长叶片数、单叶重分别增加3296% 、1233 % 和2377 % ,从而使春叶产量大幅提高,平均增产13593 % ;春叶的干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桑叶养蚕可使全茧量、茧层量、产卵数、良卵数分别提高388 % 、416 % 、60 % 和60% 。  相似文献   

14.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5):898-913
前文报道了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中引发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桑叶斑病的病原细菌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中引发桑萎缩病、桑皱褶花叶病和疵壁菌门中引发桑叶日灼病等的病原菌分类演变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与病害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其中对桑萎缩病进行了重点介绍,内容涵盖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延桑59为自苏联引进延边,经长期选优育成的稚蚕、兼全龄用桑新品种.经所内外结合,进行个体选择后,于1978年决选,并先后进行所内外鉴定试验和指定试验,表现优良.经1979—1984年示范推广,明确其特征和特性以及推广价值,从初选、复选到决选共用了20年时间.其母本简化号为59—C.选育品种延桑59的主要特点是,前期生长旺盛、嫩枝较多、新梢生长快,叶形大、枝态紧凑、节间密、产叶量高、叶质优良,叶片成熟快.养蚕效果优于日本稚蚕用桑品种剑持和本省现行推广品种秋雨桑,是优良的稚蚕、兼全龄用桑品种.并具有耐伐、耐贮,适于地桑、低干速成密植桑园栽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达-2116"叶面肥在桑树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桑树上喷施“天达-2116”叶面肥对桑树产叶量以及对家蚕产茧量和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喷施一定浓度的“天达-2116”能促进桑树叶片生长,提高桑树产叶量,增产幅度为10.1%-18.7%。养蚕叶质调查也表明喷施区茧质及产量相仿且对蚕无健康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32份四倍体桑种质进行养蚕制种的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76%四倍体种质养蚕产卵数较多,产卵数比对照沙2×伦109增产10%~14.87%的四倍体种质有:桂9373、桂93456、桂93459、桂93473、桂93544.四倍体桑春秋叶质对不受精卵率均有一定影响,春蚕第二造四倍体桑的叶质对生种发生率有影响.通过叶质鉴定选出几个叶质优良利于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四倍体种质.  相似文献   

18.
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毛建萍  谭书生 《蚕业科学》1999,25(4):203-207
近年来发现桑细菌性疫病除黑枯型、缩叶型外 ,还有一种新的症状类型———断柄型。本文对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血清学反应、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与以前发现的黑枯型菌、缩叶型菌作了比较试验。断柄型菌属桑疫病菌 (Pseudomonussyringaepv.mori)的同类菌 ;大多数菌株的血清学类型为Ⅴ型 ;最适生长温度 2 8~ 30℃。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在自然情况下于 4月上旬到 5月上旬发病 ,4月中下旬发生最多 ,表现为嫩叶叶柄的中间某点呈缢缩发黑 ,随后桑叶枯萎下垂并在叶柄缢缩处断裂脱落  相似文献   

19.
NaHSO_3对桑树光合作用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在桑树上喷施NaHSO3 对桑树光合作用以及对家蚕产茧量和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NaHSO3 具有提高桑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增强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输出进程、提高比叶重、增加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等效果 ,用处理后的桑叶饲养家蚕 ,其产茧量和茧质明显提高。试验还表明NaHSO3 增强光合速率与减小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