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棉花生产现状、问题与优势的分析,阐明了稳定江苏棉花生产的战略构架,提出了里下河稻麦棉轮作植棉区以发展棉花超高产栽培和麦后棉花机械直播为方向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沿海旱作植棉区以发展棉田立体间套种为方向的高效栽培模式,积极开拓沿海盐碱地全程机械化植棉。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棉田间套立体栽培的演变与发展陈柏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杭州310004浙江省要稳定发展棉花种植面积,除努力开发黄土丘陵和新垦海涂植棉外,主要途径还是应该积极推行棉田间套立体栽培。90年代以来,除保持麦棉两熟的耕作制度外,每年全省有40%以上...  相似文献   

3.
棉田高效立体种植优化模式是在传统的麦棉和油棉等两熟制的基础上,以棉为中心,把多种作物进行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形成的一个优势互补,高效多熟的种植结构系统,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而且能改良棉田生态环境,实现棉田种养结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多点调查,对棉花与马铃薯连作与当地常年的习惯栽培模式(油棉、麦棉)作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棉田冬闲时种植马铃薯是较为理想的复种模式,其棉田效益达71190元/hm2,比油棉和麦棉分别增加收益35160和35880元/hm2,有利于稳棉增粮,适合在赣北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洞庭湖植棉区常年植棉面积18万hm2以上,是湖南省主要植棉区,该区多以棉花单作和棉油套作为主,也有部分麦棉连作,菜棉间、套作等。近年来,随着植棉成本的不断上涨,植棉效益变差,加之2014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棉区种植结构调整后,洞庭湖植棉区植棉面积大大缩减,导致  相似文献   

6.
百泰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更是植棉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产棉大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土壤气候条件,建国后数十年来盐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一直以一年麦棉两季轮作,全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73.3khm2左右,棉花成了全市东部沿海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7.
大麦茬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是70年代末继一熟棉改为麦棉两熟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麦后棉的种植面积在长江中下游棉区发展较快,江苏、湖北、上海、安徽等麦后棉面积分别占植棉面积的30%、10%、90%、40%左右,促进了粮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9.
小麦—菠菜—棉花—生姜立体种植技术@杨树存@闫立新@张衍栋¥山东省肥城市棉办¥山东老城镇棉办小麦—菠菜—棉花—生姜立体种植技术杨树存闫立新张衍栋①山东省肥城市棉办271600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高产高效,克服单一植棉效益低的问题。1995~1996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由于植棉比较效益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呈萎缩态势。因地制宜创新棉作制度和提升棉田耕地质量,构建高效的棉饲连作产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举措。鲁北植棉区尝试棉饲连作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川棉区特殊生态条件及社会经济和资源状况,调查分析了导致全省植棉面积产量时起时落的主因及其实质所在。从缓解粮经饲作物的争地矛盾,协调粮食、棉花与效益三者关系出发、棉田通过耕作改制综合开发途径,实施以棉为主的高效立体种植,提高全年整体效益,藉以增强植棉面积的稳定性、发展川棉生产。针对和围绕棉田耕改涉及生产全局及系列科技问题,成功地探索一套具有四川特色的棉田耕改综合开发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棉田适用立体高效种植模式钱洪璋,朱永歌,陈还堂,姚学龙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局224002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植棉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三高”农业,近几年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棉田立体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八种。现简介如下:1大蒜──豌...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大丰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和产棉大市,棉花生产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为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收入,大丰市全力推广棉田高效立体种植,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同时,十分重视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大丰市棉田立体种植虽起步早,但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适宜间套作物种类不多,栽培技术配套不完善,而且冬套形式主要以棉麦套种为主,效益不高。为此,笔者2007年对大丰市主要棉田立体种植类型进行了调查,以筛选适合大丰市的高效立体种植的作物、间套方式、组合、栽培技术等,为全市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 ,邢台市进行了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多种模式的探讨 ,引进创造了 5类型 1 0余种的棉田间套方式 ,推广面积 1 .6万公顷 ,成效显著 ,稳定和促进了全市的棉花生产。1 模式与效益据调查 ,本市棉田立体高效种植大体分为 5种类型 :即棉油型、棉粮型、棉薯型、棉瓜型、棉菜型。此外 ,还有少量的棉牧间作。棉田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一般棉花不少收 ,有的还增收 1 0 %以上。棉田间套不同作物效益有差距 ,皮棉产量 885~ 1 0 50 kg·hm-2 ,效益 1 .2 3万~ 2 .48万元· hm-2 ,比平播棉田增收 30 %~ 70 %,高的可达一倍以上 (表 1 )。表 …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丰市常年植棉面积4.5 khm2,为了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棉田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目前全市棉田高效立体间套面积占棉田面积的2/3以上,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现介绍棉花、西瓜、贝母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合赣北彭泽县植棉区的一年两熟棉田高产出和高效益轻简栽培模式,通过棉花与马铃薯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模式和与传统的油棉两熟、麦棉两熟栽培模式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模式1(薯棉两熟轻简高效栽培)比模式2(油棉两熟双育苗移栽)增收36798元/hm~2,模式1比模式3(麦棉两熟连作)增收37518元/hm~2,比传统的油棉和麦棉两熟纯收入增加一倍还多;机播棉果枝1~2节位成铃率高,占85.1%,比移栽棉高30%左右,成熟的一致性好,有利于机械化收摘。  相似文献   

17.
鄂东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鄂东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多乱杂现象、种植密度过稀、施肥比例不合理、病虫为害严重、油(麦)后棉栽植面积比重大、化调技术不到位、植棉效益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鄂东棉区应加强良种选育、种植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推广丰产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合理化调、发展高效立体模式等技术对策,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农业生产正由一年一熟向麦棉两熟的方向发展。1985~1987年宿县麦棉两熟面积由4.5%上升到32.3%。实践证明,在劳力充足,耕作精细的地区,增加棉田复种,实行油棉、麦棉、菜棉  相似文献   

19.
新疆植棉业劳动力匮乏原因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颖  刁婕 《中国棉花》2006,33(10):6-8
主要从新疆的人力资源现状、收获季节劳动力匮乏原因以及解决植棉业劳动力缺口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讨论通过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培训,推广科学植棉模式,改善和提高外来工待遇,广泛应用采棉机械等措施,保持植棉业的长期兴盛,促进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解决新疆植棉业中突出的劳动力资源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分为南部中熟棉区、中部及晋东南中早熟棉区和西北部特早熟棉区.1980-1986年全省年平均棉花面积18.74万公顷,是全省棉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其原因是国家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植棉优惠政策,以棉花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发挥了很大程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近30年来山西棉业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