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成4株沙门氏菌属特异单抗CB8,de7,cc6,DD4,在免疫转印试验中,证实它们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鞭毛蛋白上,ELISA相加试验及竞争试验显示,CB8和cc6与de7,DD4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表明鞭毛蛋白的属共同抗原具有多种表位的特性。用胰蛋白酶消化鞭毛蛋白,SDS-PAGE结果出现两条新带,分子量分别为42000(F42),27000(F27),长时间消化,最终只剩下F27条带,它可抵制该酶的消化。对该酶切样品的免疫转印结果表明,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属共同抗原表位出现于F42和F27上,而相应的沙门氏菌分型H抗原单抗或因子血清识别的表位也在F42和F27上都得到了证实。这为沙门氏菌鞭毛蛋白抗原的多样性及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成4株沙门氏菌属特异单抗CB8,de7,cc6,DD4,在免疫转印试验中,证实它们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鞭毛蛋白上,ELISA相加试验及竞争试验显示,CB8和cc6与de7,DD4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表明鞭毛蛋白的属共同抗原具有多种表位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迭加试验对5株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抗体反应增值结果表明,6株单抗分别针对3类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G4-1、CH3-1和AA8-1针对病毒结构多肽上的同一决定簇,CF2-1和RM-17针对另一决定族,而RM-14针对第3种决定簇;其识别表位可能与AA8-1非常接近。单抗的识别表位与其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发校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4AF1、6DH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 blotting试验中,4AF1、6DH62株单抗牧场卉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  相似文献   

6.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鸡T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胸腺细胞免疫BLAB/c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了15株杂交瘤克隆株,其中有5株(1B6、1C5、3E4、9H6、5E10)杂交瘤克隆抗体(McAbs)只对鸡胸腺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WcsternBlot分析表明,这组McAbs反应的膜抗原分子量为60~65KD,该抗原分布于633~724%的胸腺细胞、173%~245%的脾细胞,23%~27%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而法氏襄细胞的反应性不超过13%。以此McAbs作诊断试剂,对禽类T细胞分离、纯化及T细胞亚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净化猪场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光合细菌菌株组成的混合菌种在5个水簇箱(50cm×30cm×40cm)中进行光合细菌降解猪场污水试验,探讨化学耗氧量(CODcr)为3500mg/L以下的不同浓度猪场污水与不同处理时间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17~25℃、pH值67~75、光照1000-3000lx的条件下,光合细菌降解猪场污水试验中,不同污水浓度对降解能力影响不显著(P>005),而不同处理时间对降解能力影响极显著(P<001)。在加入菌种后24h,CODcr降解率可达555%,出水CODcr达1500mg/L。  相似文献   

9.
甲哌啶和多效唑对重瓣玉簪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个品种的重瓣玉簪经甲哌啶(DPC)和多效唑(PP(333))喷施后,植株株型、相对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低浓度DPC(2~6mg/L)和PP(333)(50~200mg/L)使植株比叶重(叶重/叶面积)和比质重(叶重/单株干重)提高,而使叶面比重(叶面积/单株干重)下降。叶片净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经两种低浓度药剂处理后也有明显提高。表明低浓度DPC和PP(333)能通过改变植株株型来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但玉簪植株经高浓度DPC(6~10mg/L)和PP(333)(200~500mg/L)处理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净光合速率下降,并出现轻度的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10.
黑白花奶牛血糖、血清清蛋白,乳cAMP,cGMP、α-乳清蛋白和Fe含量与日产奶量及305d产奶量呈正相关;而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CDH)和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含量与日产奶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耐药标记弱毒株O2(Norr,Chls)、O78(Chlr,Nors)的原生质体融合,培育融合双价弱毒菌株,采用EDTA和溶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条件,摸索出细菌以酶6g/L作用25min后加上EDTA(0.01mol/L)作用15min等为最适工作条件,成功地获得了90%以上的原生质体制备率,50%~60%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为进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耐药标记弱毒株O2(Nor^r,Chl^s)O78(Chl^r,Nor^s)原生质体融合,培育融合双价弱毒菌株,采用EDTA和溶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原生质体制备及现生的条件,摸索出细菌以酶6g/L作用5min后加上EDTA(0.01mol/L)作用15min等为最适工作条件,成功地获得了90%以上的原生质体制备率,50%-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添加微量组分对鸡蛋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216只105周龄北京红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试验为期4周。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 125 mg/kg铜、50 mg/kg大蒜素、125 mg/kg铜+50 mg/kg大蒜素、1mg/kg吡啶羧酸铬和50 mg/kg壳聚糖,在一致背景下,探讨日粮中添加钢、大蒜素、吡啶羧酸铬及壳聚糖对鸡蛋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铜和大蒜素,蛋黄胆固醇浓度(mg/g蛋黄)分别下降6.7%(P>0.05)和11.0%(P<0.05),鸡蛋胆固醇含量(mg/枚)分别降低11.0%和9.1%(P<0.05)。②铜、大蒜素、有机铬、壳聚糖4种物质中,铜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的作用最显著。蛋鸡采食含铜125 mg/kg日粮4周,在不影响产蛋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鸡蛋胆固醇含量。③铜和有机铬均极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浆总胆固醇(PM0.01)、LDL-C(PM0.01)水平,而且铜还显著升高了HDL-C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奶牛血液及乳几项生化指标与泌乳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白花奶牛血糖、血清清蛋白,乳cAMP、cGMP、α-乳清蛋白和Fe含量与日产奶量及305d产奶量呈正相关;而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CDH)和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酸(G-6-PDH)含量与日产奶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植物半乳糖脂(MGDG和DGDG)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岛津Shim-packCLC-ODS(150mm×6mm)柱,以体积比为95:5:0.2的甲醇-水-乙酸溶剂为流动相,流速2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灵敏度为0.032AUFS.在10 ̄3500μg/m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MGDG和MGDG的回收率分别为96.7%和95.3%,时间保留值分  相似文献   

16.
小鼠2细胞胚卵裂球电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00v/cm、40~80μs的单个电脉冲;8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0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200v/cm、160~320μs的单个电脉冲;1000v/cm、160~320μs的2个电脉冲所获得的胚胎融合率分别为84.6%(33/39),100.0%(59/59),97.4%(74/76),95.1%(39/41),64.7%(11/17)。融合胚作培养后,2细胞胚的发育率分别为15.2%(5/33),39.0%(23/59),47.3%(35/74),43.6%(17/39),18.2%(2/11)。以1000v/cm,160~320μs的单个脉冲诱导注射LH39~43h,44~48h回收的2细胞胚,胚胎融合率分别为100.0%(27/27),96.4%(27/28);发育率分别为44.4%(12/27),33.3%(9/27)。2细胞胚卵裂球融合的适宜条件为1000v/cm和160~320μs的单个脉冲。  相似文献   

17.
采用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鸡毒支原体膜蛋白。选择切取110 K D、98 K D、66~62 K D 和56 K D 特异蛋白条带,以 P B S(p H7.4)浸泡过夜,浸出液置于透析袋封口,透析袋外散布 P E G( M = 6 000)浓缩膜抗原后获得特异膜抗原,为鸡毒支原体特异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4-D和6-BA对于钝顶螺旋藻株D和灌株E的生物产量具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其最适浓度为:6-BA10mg/L,2.4-D0.1mg/L(对藻株D)和mg/L(对藻株E)。藻株F的生物产量基本上不受2.4-D和6-BA的影稀?  相似文献   

19.
1995 ̄1997年对陕西省11个县(市,区)的养鸡场(户)进行了M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3个品种588个鸡群中有199群发生了MD,发病鸡群占33.8%,MD临床表现与鸡的品系有明显相关性;199个发病鸡群死淘率18.9%(26397/139700),其中内仔鸡群死淘率明显低于蛋用鸡;血清学检查表明,蛋用鸡MD抗体阳性率为15.6% ̄58.3%,MD抗原阳性率为68.1% ̄79.2%,经H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种小白鼠口服Diclzuril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白鼠口服Diclazuri和LD50大于10000mg/kg对SD系大白鼠进行Diclazuril地亚急性毒性试验,根据体重分别用10,501,50mg/(kg.d)的剂量添加于饲料中通过60d混饲方式给药,分别于30和60d抽检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