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巴什拜羊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巴什拜羊不同分割部位肉的理化性质,为建立羊肉品质评价标准的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9月龄的巴什拜羊17只,取宰后24 h的肩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对其常规营养成分、解冻滴水损失、熟肉率、pH值、系水力、肉色、剪切力、胶原蛋白及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和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FI)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部位间,肌肉的粗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pH值、肉色度值和系水力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胶原蛋白含量、MFI、肉色L*值和b*值、剪切力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的剪切力与熟肉率、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含量和MFI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肉色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正相关,系水力呈负相关;pH值与粗脂肪、系水力呈正相关,与解冻滴水损失、水分和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部位因素对羊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含量、MFI、pH值、肉色、系水力和剪切力的影响较大.背最长肌的租蛋白、胶原蛋白含量、色度值、熟肉率和MFI较高,水分含量和剪切力较低,具有肉色鲜艳、肉质嫩等特点.不同部位羊肉理化性质与品质特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合作猪肌肉胶原蛋白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合作猪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其与肉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长,肌肉总胶原蛋白、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的含量均随之增加,而胶原蛋白溶解度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使胶原蛋白变得坚硬,导致肌肉老化.肌肉总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与剪切力值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胶原蛋白与熟肉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与肌肉水分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四种鱼肉的基本成分及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鮻鱼(Liza haematocheila)、草鱼(Ctencpharyngodon idell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的背部肌肉基本成分及羟脯氨酸的含量,从而对其胶原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种鱼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23%、19.82%、16.18%、17.07%;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0574%、0.0646%、0.0781%、0.0743%,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6371%、0.7159%、0.8669%、0.8247%。结果表明:仅从蛋白质含量来看,鱼肉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并且海水鱼优于淡水鱼。但鱼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很低,表明鱼肉不适合作为胶原蛋白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4.
影响莱芜猪肉质的肌内脂肪及其它化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的方法,对14头纯种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80kg和90kg)及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腰大肌、半膜肌和半腱肌)肌肉脂肪的含量和分布及其它化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肌肉脂肪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屠宰体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各部位肌肉间则有极显著的差异。比较其它一些中外猪种发现:莱芜猪肌肉积脂能力很强,并且肌内脂肪组织与其中结缔组织呈交插状态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莱芜猪肉品品质优良和肉味浓郁香鲜之感觉印象提供有力佐证。试验进一步证明:主观评定的大理石纹实际上代表的是肌内脂肪与结缔组织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肉质特性的构成实质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30~90 kg体重莱芜猪和40~100 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交联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莱芜猪肌肉总胶原蛋白含量(TC)、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IC)和胶原蛋白的溶解度(CS)以及肉质特性的大理石纹(MS)和剪切值(SF)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鲁莱黑猪肌肉中TC、IC、CS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SC)以及肉质特性的MS、熟肉率(CP)和拿破率(NY)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研究的两个品种猪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发育性变化基本一致,随体重的增长,肌肉中TC和IC逐渐增加,而SC和CS的总体趋势逐渐下降;肌肉MS、持水性能(WBC)是逐渐增大,肌肉嫩度则逐渐下降。与鲁莱黑猪相比,莱芜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多且其溶解度也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肌肉MS、WBC和较低的SF。【结论】胶原结缔组织能够在肌肉、肌束乃至每根肌纤维表面以原纤维网的形式形成膜鞘结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及其溶解度的下降,能够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但同时也降低肌肉的嫩度(P<0.01)。肌肉大理石纹含量的增加则能够在不影响肌肉嫩度(P>0.05)的情况下显著改善肌肉的持水性能(P<0.05)。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体质量300~~400、400~500、500~600 kg的3组陇东肉牛胴体上取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作为标本,通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肉牛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04±6.99)、(43.60±12.60)、(45.95±13.63)μm.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441.07±21.64)、(238.10±19.80)、(191.88±13.89)n/mm2.陇东肉牛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肌纤维不断变粗,结缔组织含量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3块肌肉中,腰大肌的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结缔组织含量比腰大肌的高.  相似文献   

7.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国龙虾的消化道.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胃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由几丁质齿、嵴和刚毛组成的胃磨,幽门胃内则有由几丁质板、衬垫及栉状刚毛组成的过滤器.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上皮基本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肌肉层从排列上可分为纵肌、环肌和放射肌,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其中食道壁肌肉为骨骼肌;外膜不明显.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道各段中,几丁质表层的多糖物质含量较多,结缔组织和粘液腺中的次之,中、后肠上皮细胞中含少量糖原;肌肉细胞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部分脂类,结缔组织和各段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脆肉鲩鱼皮、肌肉的开发利用和食品加工,以普通草鱼为对照,研究脆肉鲩鱼皮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成分、胶原蛋白含量和黏度、凝胶强度、热变性温度等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脆肉鲩鱼皮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74%、18.12%,均显著高于草鱼;脆肉鲩鱼皮和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22.99%、1.639%,分别占粗蛋白含量的77.30%、9.05%,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草鱼。在0.1 mol/L乙酸溶液中,热水法和酸法提取胶原蛋白溶液的黏度均随胶原蛋白浓度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鱼皮和肌肉胶原蛋白的凝胶强度则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温度在26~28℃之间。不同的pH值、NaCl和蔗糖浓度对凝胶强度有明显影响,凝胶强度在pH值为6时最大,并随外加介质NaCl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蔗糖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F1代猪体脂、肌肉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定远”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 ,F1代猪皮下、肾周和腹部脂肪沉积均减少 ,其中以长白×定远猪和大约克×定远猪更为明显 ,有效地改善了猪胴体品质。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结果表明 ,长白×定远和大约克×定远F1代猪肌肉脂肪含量仅为 1 70 %和 1 5 0 % ,明显低于对照 (定远猪 )的 3 2 6 % ,这主要是肌间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3个杂交组合及对照猪肉中游离脂肪酸以C18∶1含量最高 ,达 43 86 %~ 5 0 6 2 % ,其中对照 (定远猪 )和长白×定远猪显著高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猪 ;杜洛克×定远和大约克×定远猪的C18∶2含量与定远猪接近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与其较好地保留猪肉的风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