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缩节胺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生产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本文针对缩节胺的使 用时间、使用浓度对棉花的增产作用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缩节胺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可用于调控棉花的无限生长,使干物质更多的由营养器官转至生殖器官。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使用缩节胺,可提高棉花的萌芽率与幼苗活力、改善棉花株型、增强棉花的光合作用和减少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等,从而改善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棉花的管理、采摘由人工向机械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其生长过程中使用缩节胺,可以有效塑造棉花株型,适应农业机械化采棉效果。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评述了缩节胺在棉花种植上的应用概况,总结了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今后缩节胺的应用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疆棉花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和节本增效.[方法]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缓释缩节胺包衣,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缓释缩节胺包衣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的影响与常规喷施相似,中、高剂量处理均能够有效防止棉花打顶前的徒长,各剂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合适的剂量还具有增产趋势.[结论]棉花打顶前,缩节胺的持续释放能够代替常规喷施调控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4.
高产棉田中的全程化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缩节胺的使用在棉花生产上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对缩节胺的作用原理、棉花施用缩节胺的时期、用量、施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棉花全程化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缩节胺作为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国不同棉区均有应用。综述了缩节胺的理化性质和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介绍了缩节胺在棉花上的主要应用技术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缩节胺的使用在棉花生产上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对缩节胺的作用原理、棉花施用缩节胺的时期、用量、施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棉花全期化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棉花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经验,采用不同时期和浓度喷施缩节胺进行制种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缩节胺处理棉花制种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缩节胺用量为10g/667m2,其结铃性、铃重和产量较高,比清水对照增产37.49%~52.4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控制了棉花营养生长、促进了提早开花结铃,降低了棉田阴蔽,减少了蕾铃脱落。过早高剂量使用缩节胺,会对棉花营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导致植株节间过短、植株矮小、植株的通风透光差,授粉时遗漏花过多,结铃性和棉花制种的产量下降。在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上,以蕾期2g、花期6g、打顶后2g各喷施1次效果最好,同时应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和天气状况适时适量灵活运用,掌握前轻中重后轻和少量多次的原则,达到制种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上的运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棉花生产管理中普遍使用缩节胺(CCC),尤其是在当前高产高密度生产中被广泛运用,通过使用缩节胺来实现棉花的系统化调,可有效抑制棉花地上部分伸长,促进地下部分根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单株结铃数,但在具体操作时难度很大,除因水、肥条件搭配不当,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外,与在使用时不注意缩节胺使用的时间和用量,没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县多年植棉以来不断探索和总结,系统地掌握了根据当地棉花叶龄指数和日生长量,科学地运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全程化学调控。为大面积棉花丰产稳产,运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学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背景下的化学调控棉花增产稳产可行性,为农业植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模拟田间干旱背景条件,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2种打顶方式,副区设置干旱复水后3、6、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和无缩节胺喷施对照处理,分析延迟化控条件下,棉花的株型结构及产量变化。【结果】棉花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倒四叶叶面积、株宽横截面面积及籽棉产量均与喷施缩节胺延迟天数呈负相关,延迟6 d缩节胺处理棉花相较于延迟9 d处理和对照处理增产显著,株型更为紧凑,在棉花茎粗、果枝夹角等指标上优于延迟3 d处理,可有效防止棉花早衰。相较于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提高了棉花主茎叶片数、倒四叶叶面积、伏桃个数和籽棉产量,在棉花株高及其他农艺指标上与人工打顶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蕾期受干旱胁迫后,适当延迟6 d喷施低量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能够激发受干旱胁迫后棉花的补偿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棉花增产稳产的潜力,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运用缩节胺进行化学调控是我国发展轻简化棉花栽培技术的必然趋势。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可以分为基本效应和复合效应2类,基本效应指喷施缩节胺后棉花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直接变化,如农艺性状变化等;复合效应是指在基本效应的基础上,结合外界环境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变化,如产量性状变化等。重点讨论了缩节胺在棉花栽培上的使用技术,以及缩节胺对棉花种子萌发、根系活力、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和抗性的影响,同时还总结了缩节胺在目前生产中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对缩节胺化控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谈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缩节胺的作用和特点,总结了应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的原则及化控技术,以期为科学使用缩节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宽膜棉系列化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植棉业以应用缩节胺 (DPC)为主的化控技术已普遍推广 ,该项技术已成为协调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株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促进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宽膜棉栽培过程中 ,对宽膜棉进行系列化调尚未见报导。为了解缩节胺对宽膜棉株型、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我们于 1 99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三团农科站使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了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喷施试验。通过试验 ,分析棉花宽膜栽培系列化的特性 ,研究棉花各生育期进行化调所取得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各个化调措施对棉花的农艺性状、产量结构、纤维品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育的调控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植物生长棉花上使用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和缩节胺对棉花的生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IAA能促进棉株生长,DPC则能有效抑制棉株生长,二者应用方法得当则能使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氟节胺和缩节胺复配使用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为机采棉中后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氟节胺和缩节胺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棉花盛蕾期、初花期、打顶期进行施药,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组。【结果】 第1次喷施氟节胺和缩节胺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15.00~27.00 cm,除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30 g/hm2外,其他处理缩短约4.89~12.43 cm(P<0.05)。第2次施药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2.00~7.59 cm,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50 g/hm2处理的棉花株高增长3.08~4.69 cm(P<0.05)。第3次施药后,各处理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株高基本不再增加。当氟节胺600 g/hm2、900 g/hm2、1 500 g/hm2+缩节胺70 g/hm2时,棉花有效果枝数增加7.75%~10.64%。经氟节胺和缩节胺处理,棉花倒1至倒3果枝枝长平均减少了8.23~9.68 cm,并且与人工打顶差异显著(P<0.05)。喷施氟节胺与缩节胺,棉株上部铃增加19.72%~71.85%,而中部铃只有在氟节胺浓度为600、900和1 500 g/hm2时增加5.71%~32.65%。【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复配使用后,可有效控制棉花株高,且2种药剂复配浓度较高时能更好的优化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据安徽蒙城县柳林作物试验所实践证明,缩节胺不仅对棉花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在小麦拔节期喷施,也能增产20%以上。小麦喷缩节胺后,能使节间缩短、茎基部增粗,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增强,所以增产效果很明显.一、喷施时间喷施过迟,达不到矮健的目的;喷施过早,会抑制幼穗生长分化.因此,过早过迟喷施缩  相似文献   

17.
研究改变棉花喷施缩节胺的传统方法,将缩节胺、杀虫剂、杀菌剂用缓释材料特殊处理后包衣种子和制备成缓释缩节胺胶囊施入土壤中,药随种子发芽、出苗内吸传导到棉株地上部位,起到化学控制、防病治虫的作用.2004~2005年在新疆新和县、新湖农场田间试验后,结果表明,根用缓释缩节胺不但能达到喷施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增加棉花产量等功效,而且克服了叶面喷施浪费农药、污染环境、调节滞后等缺点,并为改变农药使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缩节胺全程调控技术是棉花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棉花一生使用4次缩节胺进行全程主动化控,时间和用量明确。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常规棉花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缩节胺使用次数和用量均应减少,再坚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显然不科学。笔者认为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抗虫棉进行缩节胺科学调控只要抓好初花期和盛花期2个关键期即可,甚至可根据情况在盛花期只使用1次。  相似文献   

19.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20.
棉花缩节胺拌种试验王新勇,尹秀,王建华,丁秀峰(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叶城县农技站)棉花采用缩节胺(简称DPC)化调化控技术,已经是棉花生产中获得高产、优质、早熟、高效益的常规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完善终节胺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为全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