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木采伐指标分配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集体林区林木采伐指标分配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创新林木采伐指标分配良好的环境、促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入开展、提高森林资源合理采伐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集体林区林木采伐指标分配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创新林木采伐指标分配良好的环境、促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入开展、提高森林资源合理采伐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宏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98-100
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入手,阐述了新形势下,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采取提高编案质量,强调公众参与;明确编案单元,重视方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科学引导,放活经营权;落实采伐限额,完善林木采伐制度;定期稽查评价,确保执行到位科学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等建议,以期落实林权改革政策,提高森林经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莆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妥善处理林产纠纷,巩固林权发证成果;积极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采伐森林进行了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公益林采伐,依法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合理控制采伐方式和强度”。我国现行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种,即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和林木采伐更新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渭源县林权制度改革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渭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双重管护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健全完善林业补偿机制;推进森林保险体系建设;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简化林木采伐程序;强化林政执法力度;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等管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浏阻莳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首创采伐指标分配、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三项配套改革,有效激发了林农致富活力。2011年前4个月,实现林业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0.8%,重点林区农户林业收入比重达50%以上,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8.
以确权发证、减轻赋税、规范流转、搞活经营的安徽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虽已基本完成,但这只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后续改革中还存在着山林纠纷隐患、产权流转、公益林的经营管护、采伐限额政策尚需调整、林政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为此,需要从林业政策的配套调整、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集体林权后续改革,以确保林权改革绩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0年2月底,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确权面积524.76万hm^2,占应改面积的99.51%。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和现代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方面部发生了深刻变化,1993年发布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已不能适应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试点区域已基本结束。近期,由于国家对商业性林木采伐实行了限额,使一些依靠采伐林木盈利的集体和个人,面临着一些管理和经营上的困难。尤其对一些集体林转制后,部分林地尤其是荒山荒地基本化整为零,农户各自为战,大部分林地原有林木伐光、砍光,新植林木参差不齐。因此,对我国林业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功能建设的今天,要想实现:"功能多样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信息化、装备机械化、服务优质化"现代林业,必须要改进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集体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虽然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林权纠纷不断、林业金融发展滞后、资本下乡影响农民就业、森林保险短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林业税费过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林改精神,积极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加大林业信贷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引导林农参加森林保险,积极开展生态林规模化承包试点,减免林业税费,加大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梅列区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在林地经营、社会治安,林地使用费收取与使用、森林采伐限额分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对策:集约经营,增加林农收入;强化措施,加强林地使用费的收取和使用管理;严格执法,推进林区治安稳定;充实机构,加大山林权纠纷的调处力度;合力攻坚,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创新管理,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以服务为主,建立民间森林资源"三防"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根据金秀县林业分布情况和林权管理现状,从科学组织,精心谋划、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完善和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系统、规范林地林木流转等方面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和意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业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将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培育壮大林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尽快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取 《吉林农业》2012,(2):169+168
在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进林权制度的改革,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林改对林木采伐调查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集体林权竞争市场中交易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交易追踪调查显示,林改后林权交易量没有明显上升,林权高度分散与林业规模经营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林权出让者和受让者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推导了交易双方的最优化条件和纳什均衡概率,剖析了影响林权交易行为的构成要素,指出交易成本高、采伐限额管理刚性约束、比较利益或机会成本的差异是造成林权交易不旺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建立降低林权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允许农户自发流转和弱化政府行政权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坚持三个效益并重,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破解制约集体林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难题,解决集体森林和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处理好与林权制度稳定的关系、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伐管理作为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林业改革和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改革完善,从而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林区和林业产业发展服务,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采伐管理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坚持对森林分类经营和分区施策;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采伐指标审批机制;积极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显示,广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普遍存在着采伐制度不健全、个体经营与林业产业化不协调及林权流转制度不规范等问题,致使森林资源面临着极大安全威胁,需及时提出合理化采伐限额管理方案,进一步健全公益林管理制度,积极营造良好林业合作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本文主要对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可行性措施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长效性能的经济产业,它是集环境保护与经济价值为一体的公益事业和基础性产业链,只有盘活了森林资源,构建以林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发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科技含量,科学探索林业生产机制的责、权、利改革,增加林业生产力投入,促进林业经济资源的经营水平,才能使荒山、沙地、绿起来,农牧民富起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交给农牧民,使农牧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理权、收益权。笔者重点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实现林权制度改革的科学性与提高农牧民实际收益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地林木是林农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产权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了山权林权,林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促进林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目标就钦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