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把处理淀粉废水的水解酸化池改造为UASB池的工艺实践,论述了对高浓度易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时采用水解酸化工艺的局限性和采用UASB反应器的可行性,提出了高浓度易降解有机废水厌氧生化处理分阶段实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酿醋废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水解酸化液流出物进行了小球藻培养实验。研究表明酿醋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COD、氨氮、总磷、挥发性脂肪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COD、总磷含量分别减少了61.8%、63.6%,挥发性脂肪酸成分变化幅度较大。当酿醋废水水解酸化流出物体积分数高于40%,小球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10%~30%体积分数的水解酸化流出物培养的小球藻生长较好,藻细胞浓度可达6.6×107个/m L,并且流出物添加磷酸盐后,小球藻在低体积分数废水流出物生长没有延滞现象。培养7 d后,小球藻对酿醋废水水解酸化流出物的净化效果显著,氨氮、总磷几乎全部去除,添磷条件下废水流出物COD降低达96.6%。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30%的水解酸化流出物生长含油量最高为24%,C16-C18的脂肪酸含量在83.0%~95.5%之间,该小球藻具备一定的生物柴油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苗瑞福 《中国沼气》1992,10(1):35-35
铜山县建平生物链场地面沼气池是以猪粪为原料的厌氧发酵工程。在该工程的管理使用中,我们发现猪粪在发酵过程中会上浮。这些浮料停留在发酵池内部的液面上,积聚一段时间后会结成一层又厚又硬的浮渣。这些浮渣不但从溢流管排不出,甚至连安全管也很难排出,造成新料进不去,旧料溢不出,进料时还会使池内形成很大压力顶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超高温(70℃)条件下,以厌氧混合污泥作为接种物,对餐厨垃圾水解酸化过程中气、液代谢产物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确定了其发酵类型。结果表明,其气相代谢产物主要为CO2(73.79%)及少量H2,水解酸化48 h的单位VS产气量为31.78 m L·g-1VS;液相中VFAs主要为乙酸和乙醇(77.91%~89.06%),在水解酸化过程中乙酸含量变化较小,而乙醇增加较多,酸化结束时为初始的2.64倍;根据末端代谢产物种类和组成分析推测餐厨垃圾在超高温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类型为乙醇型发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接种比对玉米秸秆水解酸化的影响。在有机负荷为50gTS·L-1的情况下,对底物与接种物比值(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情况下进行批式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I的增加,出料VFA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气量逐渐减少;最佳S/I值为4,其出料中的pH值,VFA浓度,TS和VS去除率分别为4.9,10799.3mg·L-1,14.9%和15.1%。适量的添加接种物对秸秆水解酸化反应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确定了秸秆水解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8d。水解酸化过程中,S/I=2和4时累积产气量最高,分别为2800和1940mL;S/I=4时,H2产量较高,为722mL。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酸化阶段的VFA产量,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条件下酸化产物生成的速率k1分别为0.34,0.27,0.29,0.34,0.39和0.52d-1。  相似文献   

6.
畜禽粪便两相厌氧发酵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5℃、30℃和35℃)和不同进料质量分数(6%、8%和10%)对牛粪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进料质量分数对牛粪水解酸化过程有很大影响.在酸化温度为35℃、进料质量分数为6%时,水解酸化效果最佳,酸化时间为5~9天.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产甲烷罐进料量和进料频率的方法,进行了提高两相厌氧发酵容积产气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产甲烷罐进料量和进料频率能明显提高容积产气率.在进料质量分数为6%时,5L/12h进料量的综合效果最佳,容积产气率达到最大为2.30 m3/(m3·d).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木质纤维素的水解效率,酸化相的出料被用来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产甲烷性能,文章利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了原料负荷、酸化时间和接种量对挥发酸浓度(VFAs)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方法对玉米秸秆酸化相水解产酸构建二次回归模型进行优化,然后将酸化相出料接种厌氧污泥后进行产甲烷试验,比较酸化后玉米秸秆的甲烷产率,得出挥发性脂肪酸产率和甲烷产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酸化时间为5 d,接种比为6,有机负荷为50 g TS·L~(-1)时产酸效果最优,VFAs产率为270. 50 mg·g~(-1)TS。3个因素对VFAs产率的影响依次为接种比有机负荷酸化时间。在最优酸化条件下甲烷相出料的系统稳定性好,甲烷产率为285. 97 m L·g~(-1)TS,比未处理组提高了81. 52%,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甲烷产率与VFAs产率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水解酸化可以明显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和甲烷产率。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厨余垃圾和人粪尿污水混合液的水解酸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4个温度条件(25℃,35℃,45℃,55C)对厨余垃圾和人粪尿污水混合液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36 h后,温度越高,水解液中氨氮浓度越高,至96h,55℃处理氨氮浓度达到1700 mg·L-1;不同温度条件下,水解酸化速率不同,VFA的产量也不同,45℃,55℃的VFA产生速率较快,24h便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01.7 mmol·L-1和78.5 mmol·L-1,但VFA最大产量在35℃处理96 h获得,达到139.8 mmol·L-1;35℃处理混合液MLSS降解率最高为30.44%,但对粪大肠菌群无灭杀作用,55℃温度下粪大肠菌群去除率最高,去除率达99%.以上结果表明,35℃是厨余垃圾和家庭污水混合液酸化水解的最佳温度,但要解决后续灭菌消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菌藻塘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该组合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单元可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菌藻塘单元,高流速以及冬季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菌藻塘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该组合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单元可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菌藻塘单元,高流速以及冬季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霍明臣  李雪晶 《湖南农机》2011,(11):240-241
本项目研制的可溶性淀粉,它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酶酶解二次酸化技术路线,经生物酶酶解、酸化水解、离心分离、产物中和等工艺过程制得产品。  相似文献   

12.
康恒德 《中国沼气》1991,9(4):24-26
农村家用四自动沼气池是在上海,北京两次获奖的实用科技专利项目。该池最大的特点是装一简单机件,不需另加动力消耗能源,即能使目前推广的沼气池变成自动进料、自动出料、自动循环搅拌、自动消除浮渣,产气效率高。现将该池结构与操作介绍如下。一、池型结构主要由池体、隔板、自动循环进出料管,活动顶益、导气孔、储粪池等六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1.池体和隔板该池设计只一个正身池体,无进料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秸秆厌氧发酵出现浮渣、结壳等问题,针对玉米秸秆各部位组织结构、物理性质的差异性,采用好氧水解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髓、皮、叶的吸水率及物质溶出率随时间的延长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当水解16 h时,髓、叶、皮的吸水率分别达到679%、347%、160%;在24 h时,皮、髓、叶的物质溶出率分别为20. 7%、18. 0%、7. 8%。表明髓、皮、叶的吸水率、物质溶出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超磁分离污泥是以磁絮凝反应和磁种回收为核心技术,通过超磁分离机浓缩排出的污泥.污泥具有有机质浓度高、结构紧密等特点.该研究以超磁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试验考察了NaOH,H2O2和Fe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化的效果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特征.结果 表明,NaOH预处理加速了污泥的水解酸化,提高了可溶性物质的含量.NaOH处理组...  相似文献   

15.
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在浙江省推广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海宁市从 1997年试点开始 ,已在硖石镇全面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池 ,三年来 ,共建造净化池 2 2 6组 ,总有效容积 42 0 0m3,全部投入运行后可日处理生活污水 40 0 0多t,工程总投资 42 0多万元。经过对已投入运行一年的净化池抽样检测 ,结果表明 ,其出水的主要指标均已达标。但由于净化池特殊的处理工艺 ,系统中的发酵残余物 (浮渣及沉渣 )一般两年左右就需清理。对于这种残渣目前我省许多地方采用集中处理的办法 ,但效果不佳 ,造成二次污染。为了彻底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铁碳微电进行解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能够促进污泥的水解酸化,提高乙酸和丁酸的产量,水解酸化相关生物酶的活性提高了16.7%~60.0%。经过30天的厌氧消化,甲烷产量提高了37.8%,VSS分解率提高了9.8%,脱氢酶活性提高了15.1%,辅酶F420浓度提高了66.7%。因此,铁碳微电解更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污水特点,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连续供氧生物膜"工艺基础上设计"两级交替回流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分散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系统采用沉淀池和循环池交替回流技术,简化调节池为集水池,改造水解酸化池为水解酸化调节池,在平均处理量100 t/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的情况下,稳定运行2 a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污染物、NH_3-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1.6%、64.4%、45.5%和72.0%;出水有机污染物、NH3-N、总氮和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2、17.2、0.8 mg/L,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有机污染物与总氮比值、有机污染物与总磷比值与总磷、有机污染物和NH3-N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氮去除率呈负相关关系。实践证实,该工艺对波动较大的冬季低温期及复杂水质期高冲击、高负荷的特殊分散污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型上流式反应器,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快速水解酸化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利用剩余污泥进行碳源开发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在pH为10的条件下,控制温度为35℃,污泥停留时间为7d,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系统顺利启动运行,具有良好的水解酸化效果.系统出水的溶解性COD (SCOD)和VFA分别维持在978.3 ~1013.7 mg·L-1和457.7 ~512.7 mg COD·L-1,剩余污泥的水解效率最高达到14.0%.出水的氨氮(NH3-N)和溶解性磷(SP)基本稳定于112.0~128.7 mg·L-1和40.6 ~53.6 mg·L-1.  相似文献   

19.
针对果蔬和餐厨垃圾等易降解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的酸化问题,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两相厌氧工艺替代传统的单相厌氧工艺。为进一步提高两相厌氧工艺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文章考察了不同pH值(4.0,5.0和6.0)条件下有机物厌氧酸化产物分布情况和调控效应;并对稳定形成的产酸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值控制能明显提高反应器酸化率;pH值为5.0和6.0时反应器酸化率较高,其最高值均超过70%,前者酸化产物以乙醇、乳酸和乙酸为主,后者则出现有大量丙酸(约占总产酸量50%),因此,pH值控制为5.0有望作为有机物产酸相的优选条件。pH值为5.0时形成的优势水解酸化菌属主要有Lactobacillus(8.9%),Prevotella(32.0%),Bifidobacterium(22.4%),Clostridium(22.3%)和Sporolactobacillus(11.4%),且优势菌属的典型代谢途径与实验过程中产物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微氧预处理对有机废物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论文以合成废水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消化反应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微氧预处理,可以强化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促进有机底物的水解酸化,从而有效促进甲烷的产生。微氧预处理4 h可以提高甲烷产量28%,提高最大产甲烷速率57.5%。10 h的预处理则对产甲烷菌具有毒害作用,甲烷产量显著降低,预处理时间过短,促进效果不明显。最佳的预处理时间为4~6 h。微氧预处理在控制好处理时间时可促进有机物水解酸化,因此可应用于复杂有机物如厨余垃圾等的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