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适时适墒立早苗,促进大豆营养生长 夏大豆适播期在6月5~10日之间,推迟播期至6月下旬,大豆营养生长时间短,生育天数90天左右,尤其苗期至初花时数只有29天,分枝少,大豆花芽分化也不足,造成开花结荚数目少,会对生殖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适时早播,达到一定的生育天数,是取得大豆高产的首要措施.解决早播立苗,首先是要机械力量充足,二要秸秆打捆腾茬,三要有水源灌溉立苗,四要适时适摘抢种立苗.  相似文献   

2.
以泰农18为试材,在播种密度(基本苗)405.0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两个不同地力水平和适度早播(10月1日)、适播(10月8日)和适度晚播(10月15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地力水平下小麦籽粒产量较高但氮素利用率偏低;同地力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期,通过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仍可维持与早播和适播条件下相当水平的籽粒产量;虽然推迟播期降低冬小麦氮素吸收效率,但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两者互补,所以适当推迟播期氮素利用率仍可维持与早播和适播相当的水平。因此,在不同地力水平下,适当推迟播期可以调控冬小麦冬前群体免受冷害和寒害的影响,维持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选择栽培品种应选择生长势强、抗病、品质好、产量高的茄子品种。阜新地区常种品种为布利塔、东方长茄(10-765)、布朗(10-707)、绿宝石等。二、育苗1.播期确定砧木应比接穗提前25~30天播种,接穗按茬口安排确定播期,早春茬一般在10月下旬育苗,2月上旬定植。2.床土的配制充分腐熟的猪圈粪,没种过蔬菜和烟叶的大田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小麦豫麦34旗叶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小麦豫麦34的适宜播期。[方法]以豫麦34为材料,设9个播期,早播(10月18日、23日和28日)、适播(11月2日、7日和12日)和晚播(11月17日、22日和27日),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CO2浓度(C i),研究不同播期对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日变化过程中,旗叶的Pn和Gs均为"双峰型"曲线,而Tr为"单峰型"曲线;适播期Pn和Tr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均较高,最大值分别为20.4和16.5μmol/(m2.s),开花期平均Tr分别比早播和晚播高12.1%和21.1%,灌浆期分别高24.0%和28.6%;早播和晚播的C i较高,开花期平均C i值分别比适播期高12.4%和19.6%,灌浆期分别高9.6%和11.5%。[结论]豫麦34的适宜播期为11月2~12日。  相似文献   

6.
张甲元 《农家顾问》2011,(12):24-24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早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子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晚播子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  相似文献   

7.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8.
<正> 近两年来,我省各地油菜因受干旱和冻害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1988年菜籽总产50多万吨。比1987年的115万吨减少65万吨,减产56.4%。据各地调查的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导致我省油菜产量大辐度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应是: 一、气候干旱,影响播期 1987年9—10月我省严重干旱,油菜不能适期播种。播期推迟到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淮北地区推迟20天左右。能否适期播种,关系到油菜生育状况的好坏及产量高低。适时早播,对油菜苗期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植株含糖量高,积累量多,为壮苗安全越冬奠定了有利基  相似文献   

9.
赵荣  杨光  张英  陈若礼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5-10366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低,纹枯病病情指数高。生产上要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或适期晚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增强个体自身的抗病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陈震 《农家致富》2023,(21):22-23
<正>2.提高播栽质量落实好适期、适墒、适量播种和精细播栽是关键所在。(1)适期早播。抢抓季节,及时腾作换茬。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常规育苗移栽油菜在9月25日前播种育苗、10月底至11月初移栽;直播油菜在9月底至10月20日前抢早播种,苏南地区直播油菜不迟于10月25日播种,力争全省油菜适期播栽比例超过80%。(2)适墒播栽。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栽,既有利于机械作业,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干墁育秧又叫灰秧、湿润秧,是安徽省农民羣众的科学创造。它是一种水整、早播、盖灰、秧苗现青后水养、适宜早稻,特别是双季早稻适期早播育秧(不是过早的),大面积采用的多快好省的育秧方法。 根据安徽省各地经验,干墁育秧有五个的好处。 一、能适时早播、快长、不易烂秧、成苗率高。干曼育秧田墁面复盖有一层黑灰,吸热力比较强,在早春适时早播,墁面温度一般比水育秧高攝  相似文献   

13.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14.
一、减少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 减少降水流失,主要是通过蓄水保墒.措施主要有:深翻(深松)、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灌后)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近年主要推广深松中耕等措施.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碎土、松土、平整地面,实行翻地-耙地-耱地的"三连贯"作业.  相似文献   

15.
杨光军 《农家科技》2008,(3):11-11,20
<正>1."玉米-玉米-蔬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关键技术:①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强、丰产性高的中熟品种。②适时早播。根据各地气候特征,一般于3月10~20日播种,采用营养球(块)覆膜保温育苗,二叶一心时移栽大田。  相似文献   

16.
<正>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实践证明,适合我省种植的芝麻良种有中芝8号、9号、10号;鄂芝3号、4号、5号、6号和武宁黑芝麻(生育期85~90天)等。适期播种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6月10号,早播比晚播产量高。其中中芝9号、10号和武宁黑芝麻也适宜秋播,时间为7月10号前。 分次间苗,合理密植:间苗的原则是稀留密、密疏稀、不稀不密留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熟品种徐麦856、中晚熟品种百农207、中熟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设置精量早播(9月28日播种,基本苗180万苗/hm~2)、半精量适播(10月8日播种,基本苗240万苗/hm~2)2种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晚熟品种徐麦856,精量早播的产量比半精量适播的产量高5.76%,差异呈显著水平;而对于中晚熟、中熟品种表现为半精量适播显著高于精量早播,与精量早播相比,百农207和百农矮抗58半精量适播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24%和9.27%。在同一播种方式下,采用精量早播,徐麦856穗数、成穗率、营养物质转移率最高,较百农矮抗58品种增产达显著水平,提高了15.56%;采用半精量适播,百农207开花期叶面积指数、总结实粒数最高,产量分别比百农矮抗58和徐麦856提高了12.25%、12.26%。百农矮抗58尽管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开花期粒质量叶面积比都较高,但植株较为矮小,总生物学产量低,限制其经济产量的提高。百农207适宜大面积推广,徐麦856精量早播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3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3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区域,从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时迟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播期 稻套麦的共生期的长短影响麦苗素质,过早套播,麦苗细长不壮;过迟套播,则难以齐苗。为确保小麦适期早播,播种期一般比常规麦提前10天左右,一般掌握稻麦共生期7天-10天,徐淮地区小麦最佳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正>1一精二足三适时即棉花播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浇足底水,适时播种,在播种环节上,不提倡早播,可适当晚些,这样有利于棉花出苗快、全、齐。2种植形式及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