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按照借款目的及渠道将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进行细分,基于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类型信贷约束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投资对农户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受到正规生产性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较高消费支出水平家庭的非基本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主要用于购建房支出的正规消费性借款的满足减少了家庭消费资金对生产投资资金的挤占,增加了家庭生产投资的支出,正规消费性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正规消费性信贷约束对中等消费水平家庭的非基本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柏烽 《农业展望》2023,(6):112-118
探究农户兼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3 778条中国农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CFPS),建立基准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通过改变变量及进一步验证模型实证结果,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水平提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且家庭消费水平在不同分位点上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呈“U”型分布。(2)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消费结构转变,生存型消费占比升高,享受型消费占比降低;农户兼业行为使家庭收入显著提高,提高了劳动力闲暇成本,降低了享受型消费的占比。(3)农户兼业行为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显著性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且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农户兼业向科学化发展,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 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收入决定消费,农民消费水平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少,增速太慢。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而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真正达到这一平均水平的不到40%。这只是个大平均,包含了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发达地区,实际上有52.23%的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只能处于低水平状态。 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逐年下降。1997年至2000年,四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91.1元增加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农村信贷和农户收入变动的模型,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VAR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更好地解释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行为以及农村信贷与农民增收之间发生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建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857-6858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指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有很多,而收入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发展和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的委托代理模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普及农业保险等对策措施,以解决农户收入不确定性这一根本难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消费特别是网络零售规模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模式,特别对于农村来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项目在分析农户网络购物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消费环境优化、消费成本、消费者效用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以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网民规模与网络投资环境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运用计量模型进而分析网络购物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针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升级提出政策建议。将网络购物引入到农村消费市场中,不仅可以改变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而且有利于降低城乡之间的差距及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15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信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农户借贷的水平、方式、用途、抵押、归还等方面分析了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在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信贷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农村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题中之义。本文在理论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消费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20年对江苏省26个区县1 065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近似外生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等计量手段,证实农业生产性服务能显著提升农户消费水平。具体而言,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环节数每增加1个,将产生3.2%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其中收获服务和喷洒农药服务的消费效应最明显。基于消费分位数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低消费禀赋农户增加消费的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促进了农户发展型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证明,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收入增长、丰富社会网络、闲暇时间配置的中间路径发挥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户消费之间的内在机制,能够为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目标下推广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中的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消费的多少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水平。而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口的占比较大,农民在消费上贡献的力量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揭示相应的变动关系,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总结出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直接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素,为各个地区农村发展提高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成果并未惠及全民。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削弱农户收入增长,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运用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对江苏省、河南省和四川省抽样调查的566户农户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农户收入增长及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次之。基于上述结果认为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将有利于在持续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对小额信贷理论的分散原理与大数法则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以现金流为核心概念 ,探讨如何确定农村小额信贷平均额度的大小 ,最后分析实际信贷活动中农户还款与否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王毅丰 《新农村(黑龙江)》2011,(12):111-111,127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凯恩斯理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收入水平的角度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且,要通过提高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增长,农村居民的效应要显著些。  相似文献   

16.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日本人的食物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食物消费的结构和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 一、数量增长阶段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大米加酱汤”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2006—2012年新疆82个县(市)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不同,南疆地区基础效应高于北疆地区,增长效应更加明显;部分农户收入高增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均出现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呈负效应的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和金融体系结构与功能矛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优化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不同金融需求,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顺利进行,进而顺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市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采用排序Logit模型,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农户的收入对农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为提高农户参与意愿,应首要考虑加强身边人的支持,同时加强对整治含义及整治规定的宣传,重视对参与整治的意义及整治必要性的宣传,加大对参与会获得益处的宣传,拓宽整治的宣传渠道,加强对收入较高农户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魏亚男  李飞  卫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38-16239,16247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阶段辽宁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居住支出处于消费支出的主要地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重要地位;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缓慢;医疗保健支出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弱。提出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扩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建议,以此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象灾害对贫困农户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引导贫困农户增强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方法】利用全国592个贫困县53 271个农户两年贫困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首先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消费和贫困的作用机理。【结果】水灾、旱灾、冷冻灾害和风灾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和消费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同时,还发现气象灾害对贫困地区农村家庭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有双重抑制作用。各类灾害的发生明显提高了贫困发生率,加深了贫困程度。【结论】完善农业保险和生态补偿等有利于增强农户应对气象灾害能力的政策,对农村反贫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