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宛豌1号是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中豌6号为母本、苏豌3号为父本选育的高抗白粉病、早熟的豌豆新品种,2021年3月12号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豌豆(2021)410006。宛豌1号是鲜干食两用的豌豆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信阳市、驻马店市豌豆产区以及湖北省襄阳市豌豆产区秋季种植。根据宛豌1号的特征特性,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靖豌4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以曲靖地方老品种白花豌豆为母本、麻豌豆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干籽粒型豌豆品种,于2021年5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2400m的豌豆产区以及生境条件相近的其他豌豆产区秋播种植,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对靖豌4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6.
辽绿14号绿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以陕西榆林新品系YX-1-04为母本、冀绿9802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而成。在2016-2017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1469.4kg,较对照中绿5号增产3.46%;在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1454.2kg,较对照中绿5号增产27.35%;在2018年5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809.2kg,比对照中绿5号增产9.07%。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2020004)。 相似文献
7.
豌豆按株型主要分为蔓生型和半无叶型两种.半无叶型豌豆具有早熟、抗倒伏、透光性好和易于收获等优点.近20年来,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主产国对半无叶型豌豆的研究和利用取得了很快的发展,70%生产推广利用品种属半无叶型豌豆.我国90%以上为蔓生型豌豆品种,其产量不高、抗倒伏性差是限制豌豆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甘肃是我国干豌豆的主产区,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以上,为了改变甘肃及其周边省区该类型豌豆品种严重缺乏的问题,解决水地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对豌豆品种农艺性状的要求,将甘肃省豌豆主产区由中部旱区扩大到河西有灌溉条件的沿山冷凉高海拔区,为此我们开展了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豫绿2号系用综合性状好的农家种“博爱紫和”作母本,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引进品种“VC1562A”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绿豆品种,豫绿2号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解决加工转化问题和机械化问题是青海蚕豆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青蚕19号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首个绿子叶加工型高产蚕豆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蚕豆(2019)630007,同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证号:CNA201800809.9。对青蚕1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产量性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品种种业开发、生产推广、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审定的长绒棉新海36号,突破了集"优质、抗病、丰产"于一体的育种难关,使抗病、优质、丰产三者性状在更高层次得到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新海36号特征特性,总结了新海36号选育成功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并绿15号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VC2768A为母本、冀绿923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绿豆自主联合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347 kg/hm2,较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2.7%。2019年参加山西省绿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76kg/hm2,较对照晋绿豆7号增产17.1%。2020年经河北省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中熟、株高适中、直立抗倒、结荚位高较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机械一次性收获。 相似文献
17.
18.
豌豆是甘肃中部旱作农业中的主要抗旱作物,具有倒茬、养地、发展畜牧、产业化开发等作用,是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内蒙等省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蓖麻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出苗至主穗成熟148、166天,在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993.55、2445.15 kg/hm2,较对照品种‘TCO-202’的种籽平均增产48.40%、21.27%。2014年参加全国蓖麻品种展示试验,‘A131’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二,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二;‘A133’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六,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茎和叶披有蜡粉,分枝多,穗子较大,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57.53%、56.66%)、高蓖麻醇酸(分别为86.52%、90.45%)、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蓖麻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对‘A131’和‘A133’的田间现场鉴定,定名为‘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8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同时,也适宜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