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实时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欧洲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日早晨发生在湖北省荆州市1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大暴雨在有利的天气环流背景下产生,500 hPa小槽东移叠加鄂北低槽带动冷平流南下,荆州市处于大尺度梅雨锋云系中。大暴雨由2个对流风暴引起,前1个对流风暴为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降水过程中雷达回波后部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生成,形成后向传播,利于大暴雨的发生。大暴雨发生前低空急流发展旺盛,探空图上为上干下湿的配置,对流有效位能预报显示能量在1 000 J以上,EC细网格资料的预报为预报员短临预警提供参考。高层的强辐散对强降水贡献更大,强降水时段与整层强烈上升运动时段对应较好,强降水时水汽通道存在于边界层925 hPa。雷达资料的分析显示,9日预报产品显示5:00小时降水量最大为78mm,此时可以考虑发出预警。风暴追踪信息显示,M2超级单体于5:15左右生成,生成时最大反射率强度在50 dBZ以上,垂直液态水含量由25 kg/m2跃增到40 kg/m2以上,冰雹指数及强冰雹指数均...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7年6月23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预报落区偏大、范围偏北的原因。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为发生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切变线和风速涌线南侧的暖区暴雨,范围小、雨带集中;副高脊线偏西偏北,西南急流中心轴偏北偏东,急流北界偏南、偏西分量较大,不利于江汉平原到鄂东北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于信赖EC形势预报导致了此次暴雨预报出现偏差,暖区暴雨可多参考华东模式;当上下层西南急流都很强盛时,特别需要警惕在暴雨过程前期西南急流加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暖区暴雨。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28日凌晨,江苏省淮安市出现了区域性强雷电和大暴雨天气,其中在28日02:12~08:10市区及周边部分县区出现了连续性强雷电天气。通过对高低空实况天气图分析发现:8月27日20:00500、700、850hPa图上,在28°~35°N、115°~121°E范围内均为气旋辐合区,整个淮安市均位于辐合区内东北部,地面有低涡相配合,特别是500hPa辐合区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内,更加重了辐合区内的不稳定能量。深厚的气旋辐合系统和较强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8月28日02:12~08:10持续性强雷电和大暴雨的重要因素。而8月26日20:00ECMWF产品对8月27日20:00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能提早20h左右获得较准确的预报依据,便于在短期时效内开展预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卫星云图、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2020年6月23—24日发生在柳州的一次大暴雨过程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ECMWF预报对500 hPa的高原槽预报偏弱,导致高原槽对低层系统的引导作用被低估;700、850 hPa西南气流预报偏强,辐合线北抬是直接导致系统南下时间出现较大偏差的主要原因。低层辐合线位置偏北对暴雨的产生不利影响,但增强的西南气流导致不稳定能量更大、层结更不稳定,且急流脉动本身也可触发暴雨产生。在短临预报中,可通过逐小时的降雨和风场分析,判断地面辐合线的位置,在其前侧更容易激发新对流,北侧的偏北风的强度变化对系统南下与否非常重要。系统前侧的对流云的出现可能预示着系统未来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湖南省2018年夏季一次农业致灾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和不同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由锋面降雨和暖区降雨两种形态组成,两种形态均无明显的急流出现。超过40 dBZ强降水回波带位置稳定,形成明显的列车效应,超过50 dBZ的多个强回波单体不断生消发展,低质心降水回波、中低层下暖上冷的大气不稳定层、较高的VIL是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中尺度滤波实验能较好分离出中尺度天气系统,不同方案效果不同。对于锋面降雨,大尺度模式和中尺度模式均对降水落区的预报效果较好,而中尺度模式对降水强度的模拟更为准确。对于暖区局地强降雨,大尺度模式预报偏差大,且不稳定,中尺度模式能捕捉一些信息,可在天气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等资料,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和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8日~9日山东区域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短波槽缓慢东移,副热带高压和地面气旋稳定维持,超低空气流发展强盛,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成熟时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对流云团西部、西南部,南部;超低空东南气流由于水汽输送路径短,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十分有利;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ERA Interim 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
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等资料,针对2016 年8 月12 日影响京津冀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进行了成因
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次副高控制中局部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从总结预报失误的原因出发,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T639和T213以及欧洲中心(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降水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5日发生在邵阳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采取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方法,对这次副热带高压中大暴雨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预报人员对天气形势分析不够深入细致,表面上500 hPa为副高控制,但实际上700和850 hPa存在弱的切变线,并忽视了弱冷空气和东风波的影响;副高迅速减弱,系统调整过快,ECMWF预报850、700和500 hPa风场变化与实况存在较大误差,比实况偏东2个经度左右;在夏季预报中仅考虑500 hPa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忽视了中低层和地面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次副高中暴雨预报失败的最关键因素;数值预报产品对高度场形势变化的预报误差较大,日本FSAS降水预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和T639、T213降水预报都偏小,T639湿度场预报值较小;在此次暴雨预报中,没有当地暴雨预报指标方法用于预报实践;在降水预报过程中只注重该站点的评分预报,对非站点预报不够重视,有些重要的物理量因素没有能仔细推敲。[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局地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应用等熵位涡理论,对赤峰市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等熵面上,低层高位涡中心与气旋顶部和低层暖切对应较好,同时高层伴有位涡低值区,低层气旋性环流和高层反气旋性环流配合,有利于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从而促进系统的发展,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低层位涡高值中心出现、维持的时间和区域与降水大值区相吻合,对于强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阿荣旗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1年7月19日发生在阿荣旗境内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揭示了该过程发生发展的大气环流背景及成因,以期为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物理量、FY-2产品、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济南市区2次春季大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大暴雨过程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尺度系统的生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能舌前部容易产生较强降雨;θse能量较大时对应出现强降雨,θse大值区与大暴雨的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产生强降雨期间存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但云顶亮温不是太低;回波带有规律的系统性移动,大片层状云回波中点缀强对流云团,降雨量的大小与回波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