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治理不彻底、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剩余污泥回用农田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无法被降解,易在土壤中累积,并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成为研究热点。重金属污染治理包括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植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均有其适用范围,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针对土壤铅镉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开综述,并对可能影响植物修复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同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衡东县稻田土壤和稻米Cd的污染普查,分析了造成Cd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切断污染源、建立监测体系、推行物理修复方法、调整种植制度和采用综合农艺技术等修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模拟原位柱淋洗工艺,以猪粪源沼液、腐解稻草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提取液为淋洗剂,探究其对铬污染土壤洗脱效果,优化了淋洗速度、淋洗液用量及淋洗方式等影响洗因子,并研究了土柱中残留铬浓度纵向分布和洗脱机制.结果表明:猪粪源沼液和腐解稻草中DOM提取液均为修复铬污染土壤的高效绿色淋洗剂,其中猪粪源沼液修复效果更佳.最...  相似文献   

4.
针对铬污染土壤不易处置的难题,文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猪粪源沼液对铬污染土壤中铬的淋洗效果,优化了固液比、淋洗时间和淋洗次数等影响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洗脱效果的因子,并研究了猪粪源沼液淋洗前后土壤中铬形态分布及DO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振荡速度200 r·min^-1时,沼液洗脱土壤铬的最优条件为:固液比1∶10,振荡6 h,淋洗1次。该条件下,当土壤总铬浓度为121.54 mg·kg^-1(六价铬浓度为119.9 mg·kg^-1)时,其总铬和六价铬洗脱率分别为43.27%,48.99%;当土壤总铬浓度为941.9 mg·kg^-1(六价铬浓度为856.9 mg·kg^-1)时,洗脱率达84.89%,96.32%。猪粪源沼液对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铬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有效削减了土壤环境风险。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淋洗后土壤DOM芳香性物质及疏水性物质减少,类腐殖酸类还原性物质增多,使得沼液对铬污染土壤有解毒效果。该研究可为铬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宗丹丹  黄智刚 《南方农机》2019,(13):48-48,50
我国发展过程中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壤重金属治理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生物修复的原理、特点、分类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分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土壤污染的日益严重,其治理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此,简要论述了土壤污染的类型、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的土壤污染状况,并指出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污染土壤治理技术中最具生命力的技术之一.同时,通过分析生物修复技术各种方法的原理、作用及应用情况,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不仅对农作物有着极大的危害,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事实证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强、易积累性、地域差异大以及治理难等特点。因此,要求一方面要从源头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治理,切断污染源。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科学化治理,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居环境一个重要的要素,土壤污染一直是我国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仍处于探索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后的管理体系尚不明确。本文在分析、对比国内外污染土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一般工业地块修复后土壤保留其形态和功能的需求,通过充分研究国内污染土壤修复后合理化利用现状,制定了合理化利用的工作框架,基于国家最新出台的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借鉴法国较成熟的土壤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提出土壤合理化利用的对策,管控修复后土壤残留的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结合现有的人体健康风险模型,精简了土壤质量评价流程,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如何进行土壤合理化利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工程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影响,引发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隐蔽性高、易积累、难以迁移及危害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引起的危害更加严重。笔者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所引发的危害出发,综述了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进展。对当前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杂草和树木、花卉、经济作物等大生物量植物受重金属污染情况下的非超富集修复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位化学钝化技术具有投入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处理方便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日益得到关注。在衡水市某钢铁集团分公司炼厂排水口周边农田采集土壤样品,使用不同钝化剂恒温培养后进行镉形态分析,以筛选出对重金属镉治理效果最好的钝化剂,并提出改善土壤现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向辉 《湖南农机》2014,(1):137-139
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植物修复是PCBs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综述了植物对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PCB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原位地下水修复技术具有修复费用较低、针对性强及修复彻底等优点。介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的种类与特点,以及不同污染源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以期为实际污染治理过程中原位修复技术的合理筛选和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洪霞  黄智刚 《南方农机》2019,(13):17-17,22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土地污染调查显示,我国19.4%的耕地存在点位超标。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随着地下水、植物富集到人类和动植物体内,给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南方典型酸性土壤为背景,分析了南方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了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以期对南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水体生态治理和修复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对开放水体受污染生态技术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应用挺水植物修复技术来处理受污染开放水体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受污染开放水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土壤铅污染现状及钝化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土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土壤铅超标不仅影响植物体的正常生长,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分析我国土壤铅污染的现状,介绍当前常用的治理措施,探讨利用4A沸石钝化技术固定土壤铅、降低其生物有效性、达到修复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目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陕西交口抽渭灌区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交口灌区为例,研究了铬、砷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污染现状,预测了灌溉对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从而为灌区水土环境污染防治途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对农业生产还没有产生污染;交口灌区的地下水中铬( )已有超标现象;从灌区土壤的测定结果看,铬、砷在灌区耕层已有累积趋势;灌区土壤中铬的总静环境容量远远大于砷;从灌区土壤铬、砷的现存容量看,当灌溉水中铬、砷含量不超出农灌水质标准的情况下,灌溉对灌区土壤中铬、砷的累积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家学 《农业工程》2019,9(5):72-74
以农业用地污染物来源分析为切入点,论述了被污染农业用地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分类,并针对我国目前污染物含量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农药与化肥残留物污染等问题,提出了部分利用各类微生物技术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某化工厂铬渣的堆放,导致天津市北辰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铬含量超标。该研究通过野外勘测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壤特性、水动力参数;通过室内试验,获取了污染物铬的吸附分配系数;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污染源区、生活区和农田区3个子区域;运用Hydrus-1D对3个子区域分别建立污染物铬在浅层土壤(0~200cm)中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未来30a污染物铬的运移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铬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分布无明显规律;根据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预测期3~5a之后,研究区域浅层土壤剖面中污染物铬含量均低于土壤无机物污染的二级标准,可认为处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粉剂的撒施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土壤修复粉剂均洒混合装备。为此,阐述了土壤修复粉剂均洒混合装备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土壤修复粉剂均洒混合装备的传动系统进行了设计;结合土壤修复粉剂的流动性,对料箱进行了设计;同时,考虑到撒施的均匀性,对排料轨道和轨道安装角度进行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修复粉剂均洒混合装备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