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稻是任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开展氮磷钾硅配比对产量、植株磷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氮磷钾硅配比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氮、磷、钾肥施用量,硅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磷酸酶活力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指导水稻合理施用磷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水稻产量盲目追求,水稻氮磷钾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产效率下降,部分稻田土壤酸化。含硅土壤调理产品不仅能补充水稻所需养分,起到增产效果,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在水稻上应用上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可在一定程度提升水稻实粒数,减少瘪粒数,实现水稻增产,较常规处理增产3.83%~22.30%。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酸性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而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和常规施肥差异不大。总体看,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和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作用,在土壤地力水平较低、常规施肥量较小、常规处理产量较低的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 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 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 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 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白浆土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个分布在庆安县、方正县、五常市、虎林市和尚志市各白浆土区的0~20cm土壤进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指标体系,并划分土壤肥力等级,提出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在138.3~220.3mg·kg-1,速效磷在20.6~32.5mg·kg-1,速效钾在120~183m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相对产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供氮磷钾能力越高,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越高;根据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划分为5类;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磷钾素含量以中高等含量居多,随着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均呈现递减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和施肥量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硅磷复合对水稻的肥料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硅磷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植株氮硅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可促进水稻体内的N、P向籽实的转移,虽然茎秆、叶片和稻壳中N、P的含量与不施硅肥相比有所降低,但由于产量增加,吸收量依然增加。硅、磷共同施用,由于促进了养分的吸收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分配,故显著地提高了水稻的各项生物指标,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硅磷互作与土壤中磷有效性的关系,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中硅肥和磷肥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硅磷配施能够对水稻土中磷组分的含量产生不同影响。中磷水平下增施硅肥可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但在高磷高硅水平下,可能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抑制水稻植株对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吸收,降低其他形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换。在该试验条件下,中硅水平的水稻产量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高硅水平水稻干物质重和穗重却在高磷的水平下降低;与对照相比,中硅高磷水平下的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采用"3414"设计方案在三江县八江乡八斗村八斗小屯进行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的整体地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供试土壤磷含量为中等偏上水平,氮钾含量水平均为中等。在该地力条件下,根据肥料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氮磷钾互作效应为氮磷钾>氮钾>磷钾>氮钾;单元素对产量的作用效果为钾>氮>磷。结合试验结果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三江县在该供试土壤条件下,水稻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纯N 150 kg/hm2、P2O553 kg/hm2、K2O 120 kg/hm2,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 202.92 kg/hm2,纯收入为20 675.71元/hm2。  相似文献   

8.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产水稻磷、钾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下,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666.67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效果极显著。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药用植物薏苡的氮、磷、钾及有机肥的合理配伍施用,以不施肥为对照,共设6个处理,进行薏苡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施肥对薏苡生长特性、生物产量的影响。各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分蘖数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对照);氮磷、氮钾、氮磷钾、氮磷钾加施有机肥处理的叶片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氮磷钾和氮磷钾加施有机肥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各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与不施肥和单施氮处理相比,氮磷钾和氮磷钾加施有机肥处理的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氮、磷、钾等无机肥配伍施用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伍施用,在分蘖初期和分蘖末期均能明显提高薏苡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的积累,能促进薏苡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薏苡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两季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湖北省水稻产区酸性水稻土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的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土壤的pH均有提高,提高值最高达0.29;土壤硅铝率提高0.23;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有一定影响,增加幅度最高达1.90 cmol(+)/kg;对水稻结实率提高幅度达5.56%,千粒重增加0.73 g;对土壤容重及耕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影响不大。表明在酸性较重土壤中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可以改善土壤酸性、硅铝率和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对土壤结构和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硅磷肥对水稻植株氮、硅、磷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硅磷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植株氮硅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可促进水稻体内的N、P向籽实的转移,虽然茎杆、叶片和稻壳中N、P的含量与不施硅肥相比有所降低,但由于产量增加,吸收量依然增加。硅、磷共同施用,由于促进了养分的吸收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分配,故显的提高了水稻的各项生物指标,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节水稻氮磷钾配比与运筹,研究本地区沙土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水稻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及产量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本地区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黃泛沙土地区在常规施肥减氮、减磷、增钾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养分用量和配比对无核黄皮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果园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无核黄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的提高无核黄皮的产量;增施磷钾可以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增施氮钾可以提高Vc含量。综合各项指标,以氮磷钾配比为1:1.1:1.1时,促产增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选取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培杂泰丰",利用外源添加砷(50 mg·kg~(-1))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磷硅肥对水稻生长特性和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硅肥的处理,水稻糙米中砷含量为0.504~0.586 mg·kg~(-1),低于农业部颁布的粮食中砷限量标准(NY 861—2004)中大米砷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砷含量与水稻植株的生物量、稻谷千粒重和秸秆中硅/砷摩尔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中磷/砷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糙米的砷含量随磷、硅肥的施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在华南地区同类中度砷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控制砷向水稻籽粒运输累积的磷、硅肥最优施加量及配比为40 mg P·kg~(-1)土、50 mg Si·kg~(-1)土。  相似文献   

15.
水稻植株内正常的代谢作用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必需营养元素,而且要求各种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一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常会抑制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在水稻生产中,平衡营养和平衡施肥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正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硅、镁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然而,目前人们对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的研究较多,硅肥也有应用,对镁肥研究较少。如何正确施用硅、钾、镁肥已经成为提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禾丰氮钾硅镁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水稻产量与禾丰氮钾硅镁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87*)。禾丰氮钾硅镁肥宜用于有效硅含量低于200mg/kg的土壤,并以作基肥施用为好。  相似文献   

17.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指导水稻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迁移、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累积,提高籽粒氮、磷、钾含量及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高产品种的应用,氮、磷、钾肥用量在不断增加,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硅元素也在不断增加。土壤中分解缓慢的硅元素已无法满足高产条件下的需求量,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会造成土壤缺硅,导致作物减产。水稻植株硅含量可达10%—15%,高于大多数作物,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系统的硅肥试验,生产上不施、少施和盲目施用硅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硅肥进行规范系统的试验,明确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硅对水稻的营养作用相当于氮、磷、钾,居第4位,即氮、磷、钾、硅.在以往水稻生产水平不高时,水稻栽培靠有机肥补充养分,土壤中的硅可满足水稻生长.而今在老稻区,由于多年不施农家肥,单一施用化肥,造成土壤中一些营养缺乏,特别是硅的缺乏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壤养分失调,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减弱,产量降低.近年来在老稻区硅肥试验示范表明:稻田施硅后水稻茎秆坚硬,叶片挺直,根系发达,抗倒伏,病虫害发生轻.穗茎节枝梗不退化,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增产效果明显.最高可比对照增产17%,一般增产幅度在10~13%左右.而且稻米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