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梅 《新农村》2013,(8):26-26
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认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  相似文献   

2.
正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在孟津县局部发生。二点委夜蛾是危害夏玉米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孟津县植保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危害,以保秋作物丰收。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形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1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为鳞翅目害虫,2005年在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2010年发生程度明显上升,2011年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程度加重。为此,2010年和2011年对安新县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1年测报灯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具有局部暴发、选择性强、为害重的发生特点,初步认定其在安新县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杂草及枯枝落叶下越冬。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是控制玉米田二点委夜蛾二代幼虫发生的一种最佳防治措施,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污染环境、防效高,应大力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7.
在二点委夜蛾重发地,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麦残体分别粉碎1遍和2遍后还田,以小麦收获后麦秸直接散落在田间为对照( CK),研究了粉碎麦秸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粉碎麦秸人为破坏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活动和产卵环境,能明显降低田间幼虫数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是1项防治二点委夜蛾简便、易行、省工、节时、有效的农业措施,且利于秸秆腐烂和农事操作。麦秸粉碎1遍对二点委夜蛾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7.85%),粉碎2遍效果(90.38%)更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河南省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危害进行阐述,分析二点委夜蛾的虫害特点,重点表述四种农药用定向喷雾法对二点萎夜蛾的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丰县发生的新害虫,因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逐年加重并暴发成灾。丰县首次发现在2011年,当年在夏玉米产区暴发,给夏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自2011年以来,丰县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测观察,通过对诱测成虫的历史数据和田间幼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丰县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幼虫咬食玉米苗茎基部,造成死苗导致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近年来,濮阳市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呈加重态势,并且农民群众对该虫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认识不清楚,局部损失严重。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一种新发虫害,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期夏玉米。幼苗受害后萎蔫、倒伏、失水直至枯死。二点委夜蛾具有隐蔽性强、转株及聚集危害等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将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经过近3 a的虫量积累,二点委夜蛾于2014年开始在我市武清、蓟县、宝坻、宁河等区县点片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建议关注植保系统发布的预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防治。发生高峰期及重发地块:二点委夜蛾危害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在我国夏玉米田为害严重,但因其幼虫为害的隐蔽性,使化学杀虫剂防效降低,因此本试验开展了二点委夜蛾幼虫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二点委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9种植物试材的行为反应,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结合比较鉴定了有较高引诱作用的麦秸和灰绿藜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各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9种供试植物试材中,麦秸和灰绿藜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率较高。2种植物试材挥发性物质中,(Z)-3-己烯-1-醇(0.1μL/mL)对试虫引诱率最高,达到78.3%,显著高于对照。因此,(Z)-3-己烯-1-醇可作为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和杀虫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种植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相似,严重危害玉米生产。一、栖息特点根据田间系统调查监测,二点委夜蛾幼虫主要栖息、发生在麦收后未灭茬有麦秸覆盖的地块。麦秸、土块下通透性好、避光、潮湿,非常适  相似文献   

16.
<正>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将玉米茎基部咬成一个洞或咬食根部,引起幼苗心叶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平山县自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以来,开始了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在多点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一喷多防"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平山县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1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10~12 mm,  相似文献   

17.
正二点委夜蛾是我省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害虫的传播速度极快,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玉米地绝收。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颜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二点委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初,在我镇西滕村宋玉暄玉米田首次发现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截止到7月中旬,全镇5 6万亩玉米,发生面积达1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有的玉米田,缺苗断垅全田毁种。二点委夜蛾属群居性暴发性害虫,倘若幼虫发生高峰与夏玉米苗期吻合,将对全镇的夏玉米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近两年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跟踪,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包括播前灭茬、清除玉米苗根基的覆盖物、物理防治、种子处理、播后苗前喷雾、苗后喷雾、毒饵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二点委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茎基和根部,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植株倒伏而枯死,其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防治难度大,近几年危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供生产上防治二点委夜蛾参考,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