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及丰产性表现均突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5份早熟大豆品种、14份中熟大豆品种和12份晚熟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晚熟品种根系最发达,其次是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系相对最不发达,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在苗期表现不明显,花期和鼓粒初期差异表明明显。  相似文献   

3.
董丽杰 《杂粮作物》2006,26(4):281-282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6.28%,是目前东北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3 000 kg/hm2,较一般品种增产15%左右,2005年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是辽宁省大豆品种更新,提高品质竞争力的首选品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辽豆3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5年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宁夏中部和北部及甘肃中部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6.
大豆新品种辽豆1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新品种辽豆17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辽豆3号”为母本,“辽92-2738M”为父本有性杂交经乐谱法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蛋白含量44.46%,适宜辽宁省生育期125d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肥水条件反应不同的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3份抗旱性大豆品种和5份喜肥水性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特性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存在差异,与喜肥水性大豆品种相比,抗旱性大豆品种根系比较发达,具有相对较大的根系重量、较大的根体积、较强的根系吸收活性及较发达的主根和下部侧根。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辽豆1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辽豆14号”是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历经11年选育成功的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籽粒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俱佳。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开发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沧豆15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于2013年以荷豆12为母本,汾豆78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抗病的特点,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3 567 kg/hm2,蛋白质含量为41.08%,脂肪含量为21.05%,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冀中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辽豆21号大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脂肪含量为21.54%,蛋白含量为40.82%。具有高产、高油、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申忠宝  齐志勇  金剑 《大豆科学》2007,26(4):528-532
磷素(P)是提高植物抗水分胁迫能力的重要因子.选取大豆(Glycinemax L. Merrill)品种东农434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大豆R1期(初花期)和R4期(盛荚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解析P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根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P水平,即0、7.3、14.6和29.2 mgkg-1.3个水份处理,即(1)全生育期维持田间持水量(FWC)的65%~75%为对照;(2)R1期控水为FWC的30%~40%;(3)R4期控水为FWC的30%~40%.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干旱胁迫均显著影响根系性状,降低产量,且R4期比R1期严重.磷素营养显著改善干旱胁迫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增加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进而减少大豆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374-382
Abstract

Soybean yield is low in the fields with a low groundwater level during summer due to drought stress. By rais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 using Farm-Oriented Enhancing Aquatic System (FOEAS) the yield of soybean cultivar Sachiyutaka can be increased, but not that of Fukuyutaka. Here,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on root growth and its dynamics in these two cultivars. Three of the fou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root elongation ceased just below groundwater level in both cultivars. However, when the groundwater level was kept at 35 cm or deeper, the root growth at an early growth stage was more vigorous at a deeper layer in Fukuyutaka than in Sachiyutaka, but at the mid-growth stage root growth in Sachiyutaka became similar to or exceeded that of Fukuyutaka.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control technique for the groundwater level differed with the cultivar. The groundwater level for Sachiyutaka should be kept relatively high at an early growth stage.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needed to clarify the optimum control technique for maximizing the yield of Fukuyutaka that have a fast root growth at an early growth stage.  相似文献   

13.
冀南地区不同产量类型夏大豆根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大豆产量与根系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在冀中南地区夏播表现相对高产和低产的1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出苗后20 d(苗期)、41 d(开花结荚期)、65 d(结荚鼓粒期)分别测定形态和生理性状.结果表明:根系鲜重、根总长、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在不同取样时期两种产量类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但两种产量类型间的根活形态指标及其增量在出苗后41 d和65 d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出苗后65 d的根活形态指标及增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更大,该期的相应根系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在根系方面的参考.根活形态增量与产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生育期差异较大的材料之间的研究,进而对大豆产量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PDA培养法从黑龙江省黑河、绥化和佳木斯等3个地区大豆发病田中,共分离和纯化出135个菌核病病原菌分离物,并对菌落的形状、生长速率、菌核重量和子囊盘等形态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方面,不同地区的分离物群体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地区内各个分离物的表现一致性较好;在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方面,不同病原菌分离物产生的菌核的数量、大小、重量及子囊盘形态明显不同。不同采样地点的大豆菌核病病原菌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区域专化性,即3个采样地点的菌落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而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不存在区域专化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HP134、HP119)、磷低效品种(LP113、LP102),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低磷和高磷),探讨其牛长关键时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根系形态变化,以期从根系形态学特点为筛选磷高效利用基因型大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适应性强,根系通过增加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总根毛数来增强对土壤中磷素的吸收,但HP119和HP134两者适应低磷的根部表现又有所不同;磷低效品种根系适应性较差,其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总根毛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很大,多数郜呈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且各项数值在低磷处理下远低于高磷处理.由此可见,在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可以利用根系形态变化来较好的区分筛选不同磷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以在冀中南地区夏播表现相对高产和低产的共1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别自出苗后18、30、45和65 d,测定大田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探讨大豆产量与根系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不同产量类型大豆根系在土层中的动态分布不同,在生长中后期,相对低产品种的根鲜重、根长、根表面积趋向于集中在浅层,而相对高产品种的根系性状在深层比例增加,同时相对高产品种的根系活力在较深土层内亦显著高于相对低产品种。深层根系性状及相对值表现出与产量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10~20 cm土层内各根系性状的相对值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高产品种根系性状表现的空间分布特点可能是其在旺盛生长过程中抗御表层土壤养分匮乏的风险,从而保持根系较长功能期,最终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品种吉育88为试材,在移动旱棚内,采用根钻挖掘法,研究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干旱胁迫下大豆根系干重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幼苗期轻度和重度干旱促进了21~110cm土层根系的分布,增幅显著;分枝期和开花期出现干旱胁迫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开花期重度干旱,根系总重降低22.55%,21~110 cm根系减少60%以上。与CK相比,幼苗期轻度干旱对株高、节数、单株荚重、粒重、百粒重无显著影响,分枝期、开花期轻度干旱多数性状受到显著影响,鼓粒期轻度干旱,仅百粒重显著降低;幼苗期至鼓粒期重度干旱,单株荚重、粒重、百粒重均显著降低,分枝期和开花期重度干旱,对各性状影响最大,株高、单株荚重、粒重的降幅都在40%以上,节数的降幅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模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最低,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占土壤剖面比例最低。土壤剖面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累加值亦表现为免耕最低,灭茬还田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灭茬还田模式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同时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的垂直分布与传统耕作间差异亦不显著。土壤机械阻力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机械阻力是限制免耕模式大豆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9和2010年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主栽大豆品种在R2、R4、R6期大豆伤流液重量与地上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育成年份品种的根系伤流液重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根系活力的提高。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在R2、R4、R6 3个时期均呈正相关,其中R4时期达到显著水平,伤流液重量与茎、叶片生物量在R4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根系伤流液重量的比值在各时期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过程中地下根系与地上部分器官是协同演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