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等研究方法,以老龄林(在一代杉木人工林基础上以延长杉木轮伐期,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而形成的)、萌芽林(老龄林采伐后,以实施天然更新和杉木萌芽更新为主要造林技术而形成的撂荒天然更新林)、93人工林(老龄林采伐后,于1993年按照不炼山造林的栽杉模式而形成的二代杉木人工林)3个不同杉木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出不同杉木林类型为满足精度要求所需的最少样本数。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和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均表现为萌芽林老龄林93人工林。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现存凋落物量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当精度为90%时,老龄林、萌芽林、93人工林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分别为48、72和42个;且在相同精度下,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所需的最少样方数量基本上表现出93人工林老龄林萌芽林。这为不同杉木林类型林地研究中取样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土壤的容重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下降了1.8%-3.3%,而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增加,其中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4%-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9%-9.4%,全N、全P、水解N和速效K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均有提高。可见,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后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3.
生物种群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对其栖息环境适应或选择的结果,是生物最重要的生态学特性之一,它不仅揭示种群空间的结构特征,而且定量地反映出栽培、生物学和环境等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发展的影响。测定空间分布型的常用方法有图示法、理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天然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总结了农作物空间格局重构方法、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讨论分析当前研究所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工作的思维导图。研究表明,在农作物空间信息重构领域,统计调查法、遥感提取法和空间模型分配法均存在优势和缺陷;在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领域,仅从自然驱动力或社会经济驱动力单一角度来分析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研究认为,基于空间模型的区域农作物空间信息复合重构技术、融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多因子多尺度的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研究方法、耦合地理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模拟预测模型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研究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自相关模型,以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相关性为依据,分布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为: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农业劳动力比重、非农收入比重、耕地细碎化程度为不利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耕地质量为有利影响因素;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不大;耕地经营规模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结果需要具体分析。以此为依据,能够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伍贵方 《中国马铃薯》2002,16(3):146-147
潜叶蝇是危害秋马铃薯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用lwao(?)=α+β(?),Taylor幂法则S2=α(?)b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研究潜叶蝇在秋马铃薯苗上的空间格局,明确其为聚集分布,在田间以个体群存在,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为均匀的;同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了Iwao法和Taylor幂法得出理论抽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0.
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学统计学研究其卵、2~4龄若虫和成虫在海南岛儋州地区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布上,不同时期各虫态主要分布在植株的下层即老叶上:在水平分布上,不同时期3种虫态在羊蹄甲上均为聚集分布,它们的变异曲线均为高斯模型.在高密度下卵和成虫及低密度下成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引起,而高密度下2~4龄若虫及低密度下卵和2~4龄若虫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的自相关因素引起.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学统计学软件Surfer 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螺旋粉虱在羊蹄甲上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适生性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卢芙萍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0):1962-1968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高度适生区主要有陵水、乐东、东方、昌江、海口西部等地,模型的AUC值为0.982,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湿润季度降水量等,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7%、16.5%、14.2%和12.1%;用聚集度指标法确定木瓜秀粉蚧在木薯上一定密度下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采用m*-m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对其进行了验证;成虫在木薯植株上的分布,表现为上、中层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下层。研究结果对提高木瓜秀粉蚧的监测和防控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空间布局种植方式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调配种植株距、行距改变玉米种植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改善田间微环境,提高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在前人对空间种植方式改进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玉米主要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包括单株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一穴多株种植及相邻行错位种植方式,对这4种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由于空间微生境变化产生的竞争进行评述;分析不同空间布局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种植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蓟马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芒果蓟马监测及防控的抽样技术和方法,分别于芒果嫩梢期和扬花期,调查芒果植株不同冠层蓟马虫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芒果园蓟马的为害程度差异较大。芒果植株不同冠层均有蓟马分布为害,芒果花期取中、下层花穗,嫩梢期取中、上层叶片能较准确反应出植株的受害情况。芒果蓟马的分布型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个体间相互吸引。利用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发现芒果蓟马的聚集主要是由蓟马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Iwao理论抽样原理,建立了芒果扬花期及嫩梢期的抽样模型:N =(8.8543/m +0.2098)t 2/D 2N = (1.8462/m +0.1513)t 2/D 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Iwao直线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结合3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对香蕉园斜纹夜蛾低龄(1~2龄)、中龄(3~4龄)和高龄(5~6龄)3个龄期幼虫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幼虫龄期密切相关,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1~4龄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6龄幼虫空间分布型由聚集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且个体间存在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以中龄幼虫为依据,建立了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n=(t2/D2)(1.978/m+3.5119)和最佳序贯抽样公式$T(n) = n{m_0} \pm 1.96\sqrt {n(1.978{m_0} + 3.5119m_0^2}$。  相似文献   

15.
对腰果云翅斑螟(Nephopteryx sp.)幼虫发生动态及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实被害率和果虫量的发生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其高峰期均分别出现在中果期和末果期.株虫量的发生动态曲线为单峰型,其高峰期出现在盛果期.不同结果期对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以及被害果实在腰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均无影响,均呈聚集分布.不同结...  相似文献   

16.
间伐对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进行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有利于楠木生长,间伐林分楠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不间伐的177.4%、120.8%和361.5%,间伐楠木林分蓄积量为74.23m^3·hm^-2,不间伐楠木蓄积量为24.88m^3·hm^-2,间伐楠木受光条件好,林木树冠大,生长好;间伐有利于楠木林下植被的生长,间伐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为9702.0kg·hm^-2,不间伐林分为3221.5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301.2%;间伐后楠木林分的凋落物量有所减少,间伐林分凋落物量为2463.8kg·hm^-2,不间伐林分为3600.0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68.4%。  相似文献   

17.
茶园昆虫群落时空格局及多样性稳定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7,17(1):27-32
###################################  相似文献   

18.
对长春地区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的病株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在病害发生前期为随机分布,后期为均匀分布;玉米灰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2/D2×[(α+1)/-X+β-1],计算出两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9.
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稻茬口衔接季节紧张是协调双季稻周年增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前人在三熟制模式下水稻品种搭配以及肥料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早稻产量及其养分积累分配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比较南方双季早稻养分积累分配特征,本文以15个水稻早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秧苗素质、基本苗及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营养元素积累及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秧苗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株两优819’的叶龄、苗高、百株鲜重等多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秧苗素质表现佳。分蘖动态调查表明不同品种达到分蘖峰值的时间不同,其中以‘株两优929’的高峰苗最大,1 hm2达616.65万茎蘖数,‘株两优929’与‘中早39’高峰苗差异最为显著,‘株两优929’较‘中早39’显著增加33.62%。氮、磷、钾总养分的积累方面,‘株两优929’和‘陵两优942’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311.88 kg/hm2和376.35 kg/hm2。‘陵两优942’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2 028.09 kg/hm2。‘株两优929’的实际产量最高,为7873.01 kg/hm2。成熟期水稻品种养分积累量与子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磷积累与有效穗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0*),株高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结实率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陵两优942’和‘株两优929’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本研究对南方多熟制稻区早稻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