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谷物乳酸发酵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春光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2):61-63
本文叙述了谷物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现状,对各种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谷物乳酸发酵饮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沈瑶;张静;李玉兰;邹月;蒋菓;唐令奎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1,(24):14-16
以燕麦和苹果为原料,研制燕麦果汁复合饮料的生产配方。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燕麦与水的配比1∶8,白砂糖添加量7%,苹果汁添加量14%。该饮料具有燕麦和苹果的复合香味,色泽均匀,呈乳黄色,甜度适口。 相似文献
3.
4.
何胜楠;钟淼;高新悦;张晓雅;许晓敏;张清安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5,(10):6-12
探究杏仁燕麦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最佳加工工艺,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稳定剂最佳配比;在电子舌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饮料进行感官评定,得出杏仁燕麦植物蛋白饮料的最佳成分配比。结果表明,将水苏糖25%、菊粉1.50%、车前子壳粉0.35%、沙蒿胶0.10%添加到杏仁燕麦浆(杏仁和燕麦质量比3∶2)中,在温度75℃,压力25 MPa条件下均质后,再经杀菌冷却可得到口感细腻、质地均匀、香气浓郁的杏仁燕麦复合植物蛋白饮料,在15 d保藏期内饮料品质保持稳定。为实现苦杏仁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可带动更多相关企业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食品饮料新宠——谷物饮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亚利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
我们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其中谷类食品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量食物,同时谷物还能提供人体蛋白质和半纤维素、纤维素、无机盐、维生素等聚合物及种皮、胚芽中的油脂和其他功能性成分,如高级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3)
随着近期爆发的乳制品危机,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必然会再上一个大台阶,乳制品市场逐渐萧条,谷物类制品显然符合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玉米浆是以鲜嫩甜玉米为主要原料,在工艺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玉米的营养成分。玉米浆富含多种矿物成分,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既健康又不失时尚,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和鹰嘴豆为原料,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氨基酸组成标准模式,确定了燕麦和鹰嘴豆最佳氨基酸互补质量比为138∶1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在最佳复合饮料配方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料液比(燕麦鹰嘴豆复合粉∶水)1∶16(g/mL),白砂糖添加量20 g/L,柠檬酸添加量2 g/L,在此条件下配制的复合饮料口感最佳,感官评分为88.63±0.97分;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8 g/L,黄原胶添加量0.5 g/L,海藻酸钠添加量0.3 g/L,在此条件下复合饮料稳定性最高,离心沉淀率为12.40%±0.07%。该试验结果为谷豆类复合饮料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组合式干燥设备的原理和其独特的性能以及以双层流化干燥机和顺逆流干燥机为主体的组合式干燥工艺的特点.剖析了由两层孔板组合的双层流化干燥机如何将原来的流化干燥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顺逆流干燥机、将烘干、缓苏、冷却组合成一体的特色,由该两个组合干燥机组合在一起,又形成流化预干燥和顺逆流最终干燥的结合,达到投资低、能耗小,降水多,品质好的比较理想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金针菇、燕麦和桑葚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复合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燕麦汁、桑葚汁和金针菇汁为4∶3∶3时,复合饮料感官品质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其他辅料的添加量为白砂糖4%,柠檬酸0.08%,黄原胶0.10%,蔗糖脂肪酸酯0.05%。所制备的复合饮料呈明亮的鲜紫色,风味浓郁协调、口感细腻爽滑,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玉米、大米、小米混合粉为原料,研究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营养谷物膨化食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55℃,125℃,150℃,物料含水量为14%,螺杆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曲奇产品的营养功能性,改善膳食结构及风味,以燕麦粉及红茶等为原辅料,制备红茶燕麦曲奇饼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茶燕麦曲奇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品最佳制备工艺为:小麦粉与燕麦粉质量比为5.5∶1,红茶粉添加量4.6%(以小麦粉与燕麦粉总质量计,以下同),木糖醇添加量15%,黄油添加量36%,脱脂乳粉添加量12%,面火温度180℃,底火温度160℃,烘烤时间22 min。质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燕麦粉及红茶粉后,曲奇饼干的硬度、咀嚼性及脆性增加,黏着性和弹性降低。按照最佳工艺制作的曲奇口感酥脆,具有燕麦香气及红茶香,研究结果可为该产品市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法对甘肃省的4个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样本的种带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真菌超过19个属。表面不消毒的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带真菌率均达100%,交链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为优势菌,分出率达38%~98%。单个样本中出现频率≥10%的有12个属的真菌:Alternaria,Bipolaris,Botrytis,Chlamydomyces,Cladosporium,Epicoccum,Fusarium,Gonatobotrys,Mucor,Penicillium,Rhizopus,Trichothecium。不同来源种子样本种带真菌种类差异极大: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p.仅在通渭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且早熟禾镰刀菌Fusarium poae为优势种类,占分出镰刀菌总数的40%~100%;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仅从合作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一些种带真菌,可以使种子霉腐或侵染种子根和胚芽。 相似文献
15.
师文添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0)
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运动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动饮料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潜力巨大。综述了运动饮料的定义和分类、常用原料成分以及开发设计原则,并对运动饮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Genetic resistance to cereal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avenae Woll. in wild oat Avena sterilis I. 376
Summary Three dominant genes A, B and C are involved in the resistance of Avena sterilis I. 376 to Heterodera avenae. When associated, genes A and B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in I. 376. In the absence of the first two genes, gene C confers intermediate resistanc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cysts on the roots. Only the completely recessive genotype allows the nematode to develop normally. 相似文献
17.
以适合液态发酵茶饮料的菌株筛选为目的,研究了分离自茶叶中4株优势菌初步鉴定及其发酵特征。结果表明,分离自茶叶的4株优势菌(乳酸乳球菌、卡斯特德巴利酵母、灰绿曲霉、青霉菌)均能在茶汁中良好生长,茶汁经过不同菌株发酵后呈现不同的发酵特征,主要表现有汤汁明亮,酚氨比降低,芳香类物质增加,醇厚和陈香等品质,并且溶入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形成营养丰富,保健价值好,风味独特的发酵茶饮料。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By using 15 available mono/nullisomic lines of Sun II back ground, the Heterodera avenae resistance gene in Nelson (from Avena sativa CI 3444) and Panema (from A. sterilis I. 376) were located on monosome XV. Genes with smaller effects were located on monosomes VIII and X. The absence of these genes derived from Sun II would increase cyst production on plants lacking major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19.
磷是不可再生资源,磷素营养的高效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豆科禾本科间作可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改善作物磷营养而提高作物生产力。近年来,相关机理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豆科禾本科间作对土壤磷及作物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从作物根系形态、根构型、根系分泌物(质子、低分子量有机酸、磷酸酶)、菌根、根际微生物的角度,阐述了豆科禾本科间作提高土壤磷有效性、促进磷高效吸收利用的机制,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豆科禾本科种间互作响应磷素的根际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从定量化研究及间作群体互作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测定粮食中痕量钼的高灵敏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Bi3-作催色剂的钼-硫氰酸铵-孔雀绿显色体系高灵敏光度法测定粮食中痕量钼的方法,缔合物的吸收峰位于6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3.60×106L·mol-1·cm-1·钼浓度在0~100n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研讨了显色反应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