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306”品种在江苏、浙江良种繁育上,都有白死卵发生,而且发生程度比较严重。 白死卵发生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前人研究,是蚕种遇到不合理的保护条件,如产卵后短期间的低温保护,冷藏温度过低,时间过长,冷藏浸酸种不经过中间温度直接冷藏,秋制种不经过人工越夏以及温汤浸种后的低温保护等,都容易发生白死卵。联系306发生死卵的情况,同样牵涉到蚕种保护问题,因此探讨白死卵发生原因,把重点放在蚕种保护方面。今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蚕种質量,簡化制种技术操作,节省人力物力,改变平附采种型式,合浦蚕种繁殖站在1958年5月間开始採用散卵型式制种,初吋因经驗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平均每人每小时只脫落96盒(以10公分1盒計),而且死卵比較的多,減低制种量,后來經过研究,設計制造散卵脫落器,在实用过程中並作了改良,結果每人每小时能脫落蚕种480盒,提高工作4倍多,同吋还消灭了死卵发生,現将该脱落器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在养蚕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蚕种保护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死卵现象,影响蚕种品质。了解死卵的种类和产生原因,有利于针对各种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死卵的发生,确保蚕种质量。现对生产中常见的几种死卵发生原因及防止方法作一介绍。 1 死卵的种类和发生原因 死卵的种类,按照卵色划分为白死卵、灰白死卵、白壳卵等:按致死时期划分为早期死卵、催青死卵等;还有不孵化卵等;另外在原蚕饲养、蛹期保护、产卵、蚕种保护、散卵洗落以至催青的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死卵的发生。 1.1 白死卵 白死卵是浆液膜破损凝集在一处的异常卵的总称,白死卵有的呈黄白色,中央有一黑点是浆膜收缩而成:有的呈斑点状,浆膜分别凝聚成几个小点。  相似文献   

4.
徐劲  吴志平 《江苏蚕业》2019,41(3):25-28
江苏省蚕种业历史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有蚕种场普遍发生白死卵的现象。本文整理了部分重要函件,均为涉及蚕种白死卵内容的通知文件(受文者为全省国营及公私合营蚕种场、各大蚕种冷藏库)或调查报告。我们力求管中窥豹,以便大致了解江苏省五六十年代时期对于蚕种白死卵的发生、调查和研究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蚕306品种是含有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品种。1958年夏秋期间开始自广东引入江苏试育,以后逐步在江、浙两省作为夏秋用品种推广。在原种繁育过程中,该品种存在严重的催青死卵和白死卵问题。本试验即针对死卵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 供试的“306”蚕种是诸暨蚕桑学院1961年晚秋制,制种后按一般品种的人工越夏及蚕种加温保护(60°F以上)到12月底,1962年1月至3月初保护在低温40—45°F中,3月8日按单式冷藏标准于杭州冷库进行冷藏。依低温保护66日,连同冷藏的总日数的不同分设  相似文献   

7.
即时浸酸散卵蚕种在催青期通过二次风选,较在催青前用盐水比选剔除不良卵更为有效,良卵率提高;同时,风选比盐水比选对蚕卵生理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实用孵化率提高,催青死卵、白死卵等减少,避免蚕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散卵蚕种的制造,由于可以精选,卵质良好,卵量正确。既能提高蚕种品質,又符合計划生产的要求。从历年各地养蚕丰产情况看,散卵蚕种确比平附种优良。今后由平附种过渡到散卵是改进蚕种生产的必然途径。制散卵蚕种的材料很多,  相似文献   

9.
蚕种白死卵的发生一般有2个方面原因:一是由致死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白死卵;二是由环境引起的白死卵.在生产上出现的白死卵,一般均属于后者,就品种论,日本系统种容易发生,而中国系统种则含有多化性血统的品种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毛林迪 《四川蚕业》2008,36(2):44-45
采用蚕卵活性化调查和丁1发育度调查的科学管理技术手段,对减少越年种冷藏死卵发生,提高蚕种孵化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越年散卵蚕种经过浴洗、消毒等过程受到理化刺激,加深了蚕种活性化的进程,如保护不当,易造成死卵增加,孵化率降低。为了掌握好越年散卵蚕种的冷藏技术,摸索其科学的保护技术措施,完善散卵制造的配套技术。我站曾组织南充、三台等蚕种冷库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蚕卵在5℃中保护的最佳经过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四川蚕业》2001,29(1):27-28
<正> 近年来,制种期常遭遇高温,蚕种产卵初期长时间置于高温之中,使不少种场越年蚕种红死卵增多,导致冬季浴种比选困难,蚕卵胚子过大,淘汰多、损失重,影响了蚕种质量的提高。1999年我场有一个批蚕种红死卵高达1%,2000我们在产卵初期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较好的防止了红死卵的发生,使冬季浴种47639张,比选重比、轻比开差均为0.01,比重、风选淘汰率为5%,  相似文献   

13.
浅析蚕种处理的原则及蚕种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种处理的重要性作为商品之一的蚕种 ,对其质量评价标准过去是以亲代种茧调查成绩为主要考核内容 ,上个世纪 80年代逐步改为直接以蚕种(卵 )本身的性状为主进行考核 ,比较成熟的项目有病毒率、杂交率、最大二日 (实用 )孵化率、总孵化率 4项 ,反映蚁蚕健康度的“绝食生命率”因操作原因尚难统一。病毒率、杂交率成绩取决于饲育期、制种期的技术管理 ,而实用孵化率、总孵化率与产卵后对蚕种实施的各项处理关系更为密切。因蚕种保护、冷藏、浸酸等环节处理失误而导致蚕卵孵化不齐、死卵增加 ,致使蚕种丧失使用价值的事故屡见不鲜。蚕卵阶…  相似文献   

14.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短光照及昼夜变温饲养处理后的秋303蚕品种,由于蚕种生产对蚕种保护、催青处理不妥,不满足秋303蚕品种胚仔发育的要求,带来了蚕种孵化不齐和化乌死卵。现将渐进催青法催清满足秋303胚仔系统发育的温湿度,减少蚕种化乌死卵,提高了蚕种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正> 江苏省蚕种公司冷库从1982年起将春制即浸一代杂交蚕种除部分作为夏用种外,另冷抑一定数量作为早秋用种,以解决早秋前期用种脱节的矛盾。其方法是:春制种于6月中下旬即浸后经18~20小时入库冷抑。先置于外库感受5—6小时的中间温度,然后再入内库,以防止发生白死卵。冷抑温度为  相似文献   

17.
根据蚕种生产方面的反映,近年来死卵有增加倾向,其中如华八和306中的白死卵,华九中的白壳卵,瀛汗中的黑褐色死卵等。此外,还出现一种浙江称之为白壳死卵,江苏称之为台球壳死卵、灰白死卵、石灰质死卵的死卵(为便于叙述起见,以后暂统一命名为灰白死卵)。这种死卵在江苏、浙江的原种中都有发生。如1962年的华十发生较普遍,严重的挖补折扣不到四折,一般种场偶有出现,但由于数量极少,并不影响生产任务而未引起足够重视。并且根据调查观察,凡不受精卵多的蛾区发生较多,因而是否是不受精卵,还是死卵,尚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省自50年代后期引进并解决二化性蚕种的冷藏浸酸技术后,70年代末逐步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二化性一代杂种的繁育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就只能春繁和秋繁,夏季由于气温高,原蚕饲育困难,制种时死蛹死蛾多,繁殖系数很低。自80年代以来随着空调机的普及,蚕种的  相似文献   

19.
精制平附种孵化率及饲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制于附种集散卵和平附两者的优点,互补两者之不足,且用绵纸复盖防止了精制蚕种再污染和落卵遗失,实为蚕种制作一大改进.但农村大面积饲养此种的孵化率及产茧情况少见报道.1996年春、夏两季,重庆市蚕业制种公司与渝北区蚕桑站、蚕种场联合进行了入库、中感、出库三个时期制作精制平附种的前期死卵、催青死卵、总卵粒数、孵化率、实用孵化率和农村大面积饲养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春制越年蚕种保种时间长.从六月上中旬蚕卵产下至十二月上中旬浴消整理入库,要经过高温多湿的盛夏,也要经过温度多变的秋天和初冬.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霉变,产生大量死卵,再出卵,胚子过早活性化,不耐冷藏,增加冷藏死卵等.增大折扣率,降低蚕种质量.尤其是川东地区,经常发生伏旱和秋干,保种任务就显得格外艰巨了.如是设计和建设好保种室就成了保好蚕种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